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搞好师生互动的策略

2019-04-30赵亚轩

文理导航 2019年13期
关键词:师生互动初中历史策略

赵亚轩

【摘 要】新课改提倡的师生互动课堂更多吸取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从人本角度出发,促进学生互相帮助、独立学习。初中历史教学中做好师生互动能让教师有更多机会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在交流融合中趋于和谐,教学工作也可获得更多成就。

【关键词】初中历史;师生互动;课堂;策略

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有两个“活”的因素:学生和教师,如何发挥二者在学和教中应有的积极主动性,对增强教学效果既是前提,又是保证。现代教学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導地位的同时,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试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浅谈历史教学在课前与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以抛砖引玉。

一、师生互动课堂的优点

师生互动的教学最早在国外兴起,由于我国课改时间较晚,使用研究和实践时间不是很长。就国外经验及我国部分地区学校的实践情况来看,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在学习需要的刺激下学习历史知识,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解决困难疑惑,最终发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自我学习,其优势有:(1)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同学、教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和谐。在互动过程中寻求同学、教师的帮助解决问题,此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断交流,学生的表达能力将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再结合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促使其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2)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包含对历史知识点的学习,若经常有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则说明学生的思想已经开始转变,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经验或书本知识为主的观念。(3)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权威型关系在参与课堂上消失不见。学生能根据教师建议学习,也能明确地告诉教师自己想要如何学习。这种相互表达自己的意愿代表着平等关系的确立。(4)教师在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时有了更多选择,可以给优等学生提出难度较大的学习目标,让基础不好的学生完成记录发言的准备稿,这样的任务划分更符合新课改重人文的要求。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使学习了历史课程的学生都有所进步,体现在课堂教学理念中,我们必须从“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作为一名学习者和参与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

新理念要求老师从“主演”变为“导演”、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的作用。教师不但要转变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者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且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新课程下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且还是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为适应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使历史教育不断创新、适应改革的需要。另外,围绕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将大量的外在知识引入所创设教学情景,最大限度牵动学生的思维,完成教学相长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是火炬,不仅照亮了别人,而且有不竭的动力。为体现这一角色意识,教师要洞察学科教学发展的最新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大胆灵活设计各种课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广泛运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质,使其全方位发展。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要引导学生善于将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注意宏观、微观相结合,并将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否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作为衡量的标准。对社会热点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位哲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学生若对教学感到枯燥无味,必然“厌学”。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与视角,寻找“兴奋点”。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如广泛搜集、积累,以备教学使用的各种素材性课程资源,生动的文学、历史、科学故事、各种有趣的问题、发人深省的警句以及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比如,我在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一课时,用时事热点引起学生的关注。这课中的“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发展与东盟的关系”“与欧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积极参加APEC”等内容,既是学生较熟悉的时事,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和焦点。基于对学情的分析与了解,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用最新、最形象生动的录像画面制作了课件,使抽象的教材内容具体化、历史与时事政治关联化,教学内容变得有血有肉,学生仿佛自己置于外交舞台,轻松掌握了知识,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注重情感的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原则,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0世纪50年代,英国思想家波兰尼首次提出知识应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数学公式进行表述,隐性知识则不能系统表述。情感、态度、价值观属于隐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一种内心感受,教师仅靠书本上的形式加以传递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表明将隐性知识的教育提到了重要地位。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时,应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原则,即教育者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证实言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主体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尝试和实践中形成个性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五)建立多维评价体系

新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评价的多元性、多样性以及可选择性,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实施多维的评价体系,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恰当组合。通过多维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在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最终评价可由“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评价”“完成课外教学活动优劣评价”“考试评价”等,按一定比例构成。学生的评价等级最终由教师及学生代表组成评价小组共同决定。学生代表由各学习小组公开推荐,与教师一起完成对学生的各项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是建议者、组织者。

实践证明,建立多维的学生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完成课外教学活动任务的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大有进步,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较为客观、公正评价人和事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做好师生互动,能让教师有更多机会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学习需求,使师生情感在交流、融合中趋于和谐,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取得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1]龙玉梅.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的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07)

[2]谢贞荣.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策略探析[J].未来英才,2014(7)

猜你喜欢

师生互动初中历史策略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