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治超一线的“报告”
2019-04-30
安徽铜陵,一座江南小城。蓝天碧水,山清水秀,绿色清净。曾几何时,铜陵这座工矿城市,因采掘业而污染、因石料运输而尘土飞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一次,外地朋友来铜陵时说,江南城市还有“沙尘暴”啊!
路警联合出实效
2004年,全国开展了治理货运车辆超载超限活动。在铜陵,哪里有超载超限车辆,就往哪里治。结果,“摁下葫芦浮起瓢”,治超、治污、治扬尘,只是隔靴挠痒,收效甚微。
2016年9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出台治超“新政”,一个国家级、政府层面的治超行动正式打响。铜陵交通人第一时间与当地公安、交警部门沟通,得到鼎力支持。双方商定,路警联合,按照新规,迅速启动,不推诿、不扯皮。交通、公安部门的领导,带头上阵,白天检查,夜间督查,风雨无阻。各单位纪检监察人员,对联合治超队伍进行督查,实行问责。一天夜里,几台超限车辆没有被查验,当班执法人员全部被行政处分。
交通、公安部门通力合作,打响了铜陵治超“新政”的第一枪。但是,如何保持路警联动的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成了难题。在市治超办的主持下,公路路政与公安交警两家坐下来,从立规矩入手,围绕“新政”各自职责,制定了《铜陵市路警联合治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铜陵市路警联合治超督查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定期召开情况通报与分析会,总结得失,明确方向。
实干出成果,重拳出效益。实施当年,在不到百余天的联合行动里,查处车辆1112台,罚款48.34万元,卸载17452吨,计分4236分。行动迅速有力,社会反响强烈,起到了敲山震虎、威慑周边的作用。
铜陵市路警紧密联合、真抓实干,在安徽乃至全国起到标杆引领作用。2017年4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公安厅在铜陵召开全省路警联合治超现场会,推广铜陵经验。一时间,铜陵治超经验出现在全省各交通运输系统的工作会议上。吉林、海南、湖北、山东等省及省内地市的单位纷纷来铜陵参观学习。
铜陵治超人没有为眼前的成绩自满。他们对治超“新政”后的查处数据分析研判,主动查补漏洞。针对当地及过境货运车辆的超限率下降不够明显,国道330线铜陵段扬尘飞舞状况,并没有得到彻底扭转等现状,交通、公安分工协作,分三步走:公安交警在车管所扎紧“入户关”,从车籍源头堵死非法改装;交通、公安联合实施路面排查,抓到一辆非法改装车辆,就地整改一辆;交通部门在全市国、省干线重要节点路段,用现代科技手段,引入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并入公安交警布控处罚平台,让超限车辆在路网发达的铜陵区域无处可逃。
非现治超闯新路
交通管理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非现场执法手段代表交通管理未来的执法方向。它不仅对过往货运车辆实行自动称重检测,有效延伸公路超限监管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使全天候、全路域“执法”变成现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大量节省执法人力、节约执法成本,减少甚至避免一线执法所产生的各种矛盾纠纷,降低执法人员的廉政风险,实现管理方式质的飞跃。
2015年年底,铜陵交通部门尝试在国道330线建成全省第一个、由安徽省计量科学院检定合格的非现治超卡点系统。8个月后,在省道227线又建成一处。建设这些非现卡点系统,投资大、风险高,铜陵公路人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在总结国内经验的基础上,从非现卡点系统的设计方案、工程招标入手,规定了“硬性”条件,即所有投标单位提供的高速称重设备,必须取得省级计量科学院的检定合格证书,以满足治超执法处罚依据合法性的要求,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避免不必要的行政诉讼。
不仅如此,铜陵交通人根据全市路网实际情况,完善治超网络布局,每年将非现场执法治超卡点系统建设,纳入年度城乡建设计划。对于新(改)建道路,作为布局中的重中之重,舍得花本钱,坚决落实治超卡点系统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三同时”政策。
如果这些非现系统,不能尽早与公安交警实现数据共享,国家的投入将不可能“产出”最大效益。于是,交通部门借治超“新政”东风,主动与公安交警对接,携手治超。
铜陵公安交警大胆尝试,利用既有设备,将公路部门非现卡点提供的超限车辆视频及数据,录入公安稽查布控系统,依托全市星罗棋布的交警执法岗亭、流动稽查队,按图索骥。交通部门制定多种灵活方案,通过媒体广为宣传。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超限车主主动上门咨询、接受处罚。此后,铜陵陆续在国道236线、省道217线、335线等5条重要路段,建成了非现电子卡点系统,总投资近1500万元。
非现系统的建立和使用,使科技治超化为现实,工作效率随之大幅提高。它让执法人员与超限车主立案前“不见面”、科技检测对违法车辆“无情面”、后台处理与路面违法“难谋面”,规避了“暴力抗法”“集体闯卡”带来的安全隐患。
但是,部分超限车主在途径非现卡点时,耍起小聪明,采取S型“绕桩”、走走停停,或不按规定车速行驶,导致超限车辆轴数丢失、视频紊乱等无效数据的产生,执法人员无法处罚。“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公安、交通部门再度联手,投资130万元,在非现卡点设备上,新增8套交通违法行为检测系统及相应的标志、标线,让钻空子者无路可逃。
国道236线非现卡点系统 陶建新/摄
管理制度明职责
硬件已具备,管理要跟上。2017年铜陵交通、公安、经信、农委四部门联合出台了《铜陵市治超非现场执法后续处理工作方案》,规范了非现治超卡点超限车辆后续处理程序,会议明确了各部门职责。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次年1月,铜陵市治超办召开专题会议推广。明确规定,路警联合治超执法人员,对涉嫌超限的货运车辆,一律引导至固定站进行检测,同时比对车辆非现场超限信息,发现货运车辆有非现场超限信息未处理的,移交公路部门处理。
号令已下,重在执行。铜陵公路部门对非现场执法后续处理工作极为重视,建立职责、完善机制。非现监控人员依据检测数据、监控信息,及时分析、审核各非现卡点系统的超限车辆信息,并通过函件、短信等方式,将超限车辆信息告知机动车所有人或运输企业,限期到指定站点接受处理。对逾期不接受处理的超限车辆,公路部门将车辆超限信息抄告县、区交通、公安交警和道路运管三部门,由公安交警部门录入公安稽查布控系统,附近的公安交警实行定向“抓捕”,就近引导至固定治超站点,交由公路执法人员处理。县、区交通运输局和道路运管部门,对超限车辆营运业务办理锁定。
与此同时,铜陵治超人严格执行“一超四罚”,加大对超限车辆后续追责工作,对路面查处和接受非现处罚的超限车辆信息,一律抄报市治超办,由市治超办抄告相关部门。各部门按“一超四罚”要求,对超限车辆或运输企业进行追责,并在7日内上报处理结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铜陵治超人不等不靠,积极探索,一旦经验成型,固化常态跟进。1月16日,一支由公安交警专门从事治超工作的治超大队正式挂牌。他们依托全市各治超站点、利用非现多路卡点数据、通过3个监控指挥平台,实时发布稽查指令。查处的准确性、打击效率成倍提高,超限车主闻风丧胆。
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2018年全国169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程度,铜陵位居全国第13名,环境质量好于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