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
2019-04-30李萍
李 萍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7)
康复锻炼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早期开始效果更高,基本在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48 h即开始进行康复锻炼,能够促进患者脑部功能的代偿效果[1]。针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特点,在康复锻炼的同时,需要配合系统、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才能够保证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效果,减少患者由于心理压力、不良反应、疼痛等产生的不依从问题,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避免日常生活功能障碍为患者带来的预后影响[2]。本文对所选136例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10月所收治的136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患者。研究组男37例,女3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3.24±8.41)岁,病程18~48 h,平均病程(34.71±13.25)h,发病类型:左侧偏瘫37例,右侧偏瘫31例,合并失语21例。对照组男32例,女36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5.38±8.45)岁,病程19~47 h,平均病程(33.42±13.27)h,发病类型:左侧偏瘫32例,右侧偏瘫36例,合并失语23例。患者均在我院利用头颅CT或MRI诊断为脑梗死,患者均意识清醒,无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治疗48 h后无治疗进展患者,排除80岁以上患者,排除神经功能缺损发展期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类型、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相同治疗方法,利用20%甘露醇静点,降低患者脑水肿情况,利用抗凝、稀释血液治疗,并降低患者的血脂指标。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叮嘱患者遵医用药、遵医治疗,叮嘱患者不可食用刺激性食物等。研究组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康复护理、饮食指导等。①心理护理:患者治疗期间对自身疾病产生恐惧,或由于错误认知感觉自己是“残疾人”,对生活失去信心,此时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巡回护理,积极开导患者,疏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告知患者在发病早期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失语是正常的症状,患者可以通过积极配合治疗减少症状,恢复生活功能,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信心,减少治疗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特别是针对失语患者,患者口齿表达不清楚,心理压力更大,此时护理人员需鼓励患者积极表达,锻炼患者的表达能力,对出现口齿歪斜、流涎的患者,应做到及时清理患者面部卫生,避免患者由于口齿歪斜产生的心理不适,积极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②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48 h内开展效果最为明显,因此在康复护理期间,首先要指导患者进行患侧简单的康复动作,例如拿东西、穿衣服、手指弯曲等,对偏瘫无法自主翻身的患者,则需要由护理人员协助翻身,3~5次/天,康复动作则在10~20分钟/次,在患者处于肌力恢复阶段时,需协助患者积极运动,运动时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舒缓的音乐,帮助患者由卧位到坐位、再从坐位到站位,患者能够直立后,可搀扶患者进行步行训练,训练期间严格掌握训练时间,全程陪在患者周围,避免摔倒、摔伤。逐步恢复患者的行动能力。失语患者一般出现面部的偏瘫,口齿歪斜等症状,此时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面部肌肉情况、口腔情况分别进行指导,包括帮助患者提高表达能力,叮嘱患者多听多练,利用电视、广播增加患者的话题,与患者积极沟通。③饮食护理,患者患病后需清淡饮食,但不可食用低蛋白食物,应选择优质蛋白类食物进食,在保证患者饮食清淡的同时,避免患者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和体力,对偏瘫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则选择利用营养支持方式,避免营养缺失影响患者治疗。
1.3 疗效判定: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巴氏指数评分,满分100分,对比两组入院、出院当天的Barthel评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患者在满意与不满意中间选择,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巴氏评分、Barthel评分应用计量资料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满意度应用计数资料进行描述,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满意度98.68%,对照组82.89%,护理后两组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攻击行为巴氏指数 Barthel评分 巴氏指数 Barthel评分研究组 68 38.84±10.52 28.18±3.74 89.14±10.35 67.42±21.77对照组 68 38.91±9.44 29.53±5.33 69.44±8.77 50.14±15.44 t-8.3314 7.5531 19.3325 17.6351 P -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 论
脑梗死属于脑血管高发疾病,患者发病原因多由于脑供血障碍产生的脑部组织病变,脑梗死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慢性脑梗死急性发作率高,因此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抢救才能保全患者的生命安全[3]。由于患者术后出现颅压上升、脑水肿等病情,患者的脑组织受影响较大,出现昏迷症状较多,意识障碍也较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在患者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失语、偏瘫等症状,患者的预后效果受到并发症影响,生活功能较差,生活质量低[4]。康复锻炼是改善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降低、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除了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协调能力、语言能力外,还能够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精神压力,做到积极改善术后效果。早期康复锻炼是脑梗死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早期康复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充分提高患者的术后效果[5]。患者发病后的48 h,是患者康复锻炼的黄金时间,此时进行康复锻炼,能够在早期提高大脑的可塑性,对脑组织的残余细胞功能起到充分的调动作用,从而对脑组织的神经亚单位产生刺激,帮助患者的脑组织重建,也能够杜绝和避免患者脑组织、脑神经萎缩[6]。可见早期康复锻炼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干预应用价值较高,目前已广泛应用在脑梗死临床治疗当中。
本次实验中患者利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对康复锻炼的重视程度,改善患者满意度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功能评分,护理前后功能评分差异明显,且两组护理后功能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可见早期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更高,患者护理后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均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利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