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19-04-30任晓红
任晓红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输血最常在外科手术中应用,是一种高效的代偿性治疗措施。输血可以维持患者血液系统的稳定以及血压的平稳,还能够缓解休克的进展或者阻止休克的发生,该治疗方法对保护患者的生命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医学的发展,成分输血技术已经在临床得到推广和普及。这种科学高效的输血方式对提高治疗效果,切断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非常重要。最常用发热成分输血类型包括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机采血小板等多种类型[1],为了探讨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具体临床效果,特对我院肿瘤科进行输血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共计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全都经过科学的临床诊断确诊为肿瘤。依据输血的具体成分将患者分成三个观察组:输入的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者作为去白细胞实验组,输入的为悬红细胞者设为悬浮红组实验组,没有输入治疗的设为未输血对照组。其中,去白组,年龄为66~77岁,平均(70.01±2.89)岁。悬浮红组中,年龄为66~79岁,平均(68.54±4.19)岁。未输血对照组中,年龄为67~78岁,平均(69.13±4.21)岁。3组的年龄、临床诊断结果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去白组首先采用专门的过滤器进行血液制品的制备,整个操作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血制品制成后,应在24 h内使用[2]。使用时应该首先在HGB<100 g/L的条件下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悬浮红组制备完血制品后,与去白组使用指征相同,符合使用指征时,对患者进行输入。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输血治疗,但是要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干预,确保患者的饮食与营养合理科学健康。三组患者在特殊治疗的基础上常规使用抗生素,防止微生物食物感染。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个实验组非溶血性不良反应(如发热)的发生情况,记录三组治疗之后微生物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创口愈合所需时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实验数据实施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与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输血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去白组的输血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悬浮红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输血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2.2 三组术后微生物感染的比较:去白组的治疗后微生物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悬浮红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术后感染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三组手术创口愈合所需时间的比较:去白组的手术创口愈合所需时间为(9.72±3.33)d,悬浮红组手术创口愈合所需时间为(15.34±1.52)d,对照组手术创口愈合所需时间为(11.92±4.02)d。去白组的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现代病理学以及生化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机体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发生改变进而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组织的异常不可控性增生而导致的一种恶性疾病[3]。肿瘤预后很差,最常发生于身体各项功能都已经衰退的老年人。对于该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常常需要进行输血治疗。近年来,随着医学的高速发展,成分输血技术以及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输血可以补足患者的血液,防止或者治疗贫血,而且可以增强机体对多种刺激因素的抵抗能力,有利于患者机体的恢复,对疾病的治疗很有益处。血制品中含有的白细胞寿命比较短(一般为4 h),当进行输血治疗时,血制品中的白细胞往往已经坏死,无法发挥其原有的生理功能,所以输入的血制品中的白细胞通常不能产生实际作用[4]。而且,由于老年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耐受性较差,输入白细胞的同时也会输入一部分抗原。因此,当输入过多的白细胞时,可能会发生多种免疫系统介导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所以在输血治疗时去除白细胞对患者有利,是比较理想的临床输血方式。
本次研究者中,输入去除白细胞的一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优于输入悬浮红细胞的一组患者P<0.05,治疗之后微生物的感染情况以及手术创口的愈合情况均优于另外两组患者,P<0.05。以上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输入去除白细胞血制品的优良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可以减少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后不良反应以及微生物感染的发生,能够缩短患者手术创口愈合所需时间,值得在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