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考答案

2019-04-29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示例

《时文搜索》栏目参考答案

《这就是母亲》阅读 1.带智障女儿外出旅行;细心照顾智障女儿吃鳕鱼香丝:为智障女儿刷染花白的头发。 2.一个“扯”字写出了智障女儿撕鳕鱼香丝袋时用力之猛,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智障者行为失控的情状;“像纸屑一样的鱼丝飞散开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鳕鱼香丝散落的情形。画线句子从侧面表现了母亲照顾智障女儿的艰难。 3.一方面构成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了解文中写了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另一方面表达出作者对文中母亲的赞美,对所有母亲的赞美,突出了主旨。 4.文中的母亲耐心、细心、善良,做事周到,深爱自己的女儿。(答出三点即可) 5.蒋勋先生这里说的“生命的功课”是指爱的功课,即照顾、陪伴自己的亲人。

《给信息加把安全锁》阅读 1.数据加密技术 2.举例子。这里列举变换函数f用将每个大写英文字母往后平移3位的方法为信息加密的例子,化抽象为具体,变难懂为通俗,将深奥的数据加密就是一种数学变换函数解说得很清楚。 3.不能删去。开头叙述的两个事例,生动、具体地说明了数据加密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阅读 1.青年应该永葆家国情怀。 2.家国情怀是爱国奉献的精神,是肩负时代责任、勇于担当的精神。 3.画线句子使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极具说服力;画线句子引用名言,强调“青年应该勇于担当”的观点,增强了论述的力量。 4.[示例]王继才夫妇,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2018年河北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参考答案

1.(1)叫作(称为、称作) (2)为什么(怎么) (3)早晨 (4)这(4分) 2.C(2分)

3.(1)黄琼非常吃惊,就用他的话来回答。(2分)

(2)等到睡醒又开始读书,常常担心见识不广博。(2分) 4.龙舟竞渡(赛龙舟)、吃粽子(包粽子、送粽子)(2分)5.[示例]《刘峻好学》(2分)

《古诗文阅读复习特辑》参考答案

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

一、1.受蒙蔽而不明 (2)指责 (3)使……听到 (4)满一年 2.B 3.(1)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于是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师。 4.齐威王虚心纳谏 燕昭王礼贤下士 5.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②往见郭隗;③为隗筑宫而师之;④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1.(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素来,向来 (5)才 2.B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1)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2)(郭伋)巡视回来,比先前告诉小孩们的日子早了一天。郭假怕失去信用,就在野亭里住着,等到约定的日期才进城。 5.①战前,知道要想取胜应取信于民,具有政治远见;②战中,善于把握有利的反攻时机与追击时机;③战后,能够及时总结战斗的经验。 6.第一问:取信于民。第二问:郭伋恐怕自己说话不算话,不讲诚信。第三问:[示例]我们为人处世要讲诚信,国家要取信于民,个人做事情要讲信用。(围绕“信”字来谈即可) 7.因为本文重点不是记叙战斗情况,而是通过曹刿论战略、战术,表现曹刿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标题《曹刿论战》概括了主要人物的重要事件,切中要点。三、1.(1)háng (2)duó(3)yǐng 2.(1)恰逢,恰巧遇到 (2)有的人 (3)武器 (4)于是,就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B 5.(1)公子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面带兵。

(2)天下人民像云一样聚拢,响应起义,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随着。 6.【甲】段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的经过。【乙】段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引发的结果。 7.C 8.[示例]施暴政 陈胜吴广 9.有卓越的领导才干和超人的谋略、胆识。 四、1.C 2.(1)答应,赞同 (2)名词做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3)改变 (4)有的人 (5)南岸

(6)于是,就 (7)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8)同“慧”,聪明3.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4.(1)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2)有一个阻止他的家人说:“园子建成了一定会增加家仆使女,仆人的房子就会不够了,这很值得考虑啊。” 5.D[第(1)句交代移山的原因,第(3)句交代放置地点。] 6.犹夷不能决 7.①做事之前要充分考虑面临的困难,做好充分的准备;②一旦决定,就坚持信念不动摇,不轻易放弃;③面对建议,权衡利弊,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言之成理即可) 8.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的眼光。尽管凭他个人的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走大山。 五、1.(1)跑 (2)借 (3)已经(4)曾经 (5)如果 2.A 3.A 4.(1)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脸色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争辩。 (2)(我)一来羡慕他们有亲人,一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哭泣。 5.(1)要为自己创造学习的条件;(2)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条件;(3)学习是一个漫长又艰辛的过程,应刻苦努力,有恒心和毅力。

绘景寄情类文言文阅读

一、1.A 2.(1)靠近 (2)摆放,陈列 (3)叫作 (4)及时 (5)应该 (6)尚且

3.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4.(1)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2)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 5.全文多处使用“也”字,一个“也”表示一层意思,使文章有条不紊;“也”字贯穿全文,环环紧扣,给人一气呵成之感;“也”与“者”配合,前者呼,后者应,形成精粹、简洁的语言特点,具有節奏感和音乐美。 6.欧阳修和百姓一同出游,在山林中与民一起游赏宴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苏轼在黄河决堤的危险时刻,稳定民心,并亲临险境带领民众筑堤守城,勇于担当、身先士卒、大公无私、舍己为民。 二、1.(1)对……感到奇怪 (2)与世隔绝的 (3)邀请 (4)于是,就 (5)距离 (6)等到……的时候2.C 3.(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4.“岂”义为“难道”,和“乎”字一起加强反问语气,表达了作者对醉乡理想社会强烈的赞叹之情,也强调了作者强烈的向往之意。 5.同:两个理想社会都是土地开阔,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生活和谐,没有剥削、压迫、战乱。 异:【乙】文中的百姓没有爱憎喜怒,不吃五谷,悠闲地走路,与动物和谐相处,不知外面有车马之类,人们无欲无为。【甲】文中的人来往耕种劳作,摆酒杀鸡做饭,还热情地邀请渔人去他们家里吃饭、喝酒。桃花源人勤劳、淳朴、热情、善良。

三、1.(1)以……为乐,对……感到快乐(2)大约 (3)好像 (4)向西南 (5)因为 (6)作为随从 2.C

3.C 4.鱼儿自由快乐地游来游去与作者当时的生活境遇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快乐生活的向往。 5.《小石潭记》是作者所记《永州八记》之一,作者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永州,内心孤独、抑郁。虽然小石潭石奇、鱼乐的美景能让人暂时淡忘现实生活的烦恼,但感伤毕竟潜于心中,不久又被眼前的清幽环境激发出来。 四、1.(1)考虑,想到 (2)大概是 (3)只(4)路过 (5)天亮 2.A 3.(1)只是少了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我唤小家奴拿出演戏的道具,在大殿内大张灯火,唱韩蕲王在金山和长江大战的几段戏曲。 4.“月”激发苏轼内心的快乐,吸引苏轼“欣然起行”,和朋友一起月下漫步,享受闲适之乐;“月”使张岱大为惊喜,往金山寺,通宵锣鼓喧天地唱夜戏。 5.【乙】文画线句,通过侧面描写山僧的诧异表现,表现出金山夜戏来得突然、演得精彩,表现出“我”行为的狂放、率性,表现出“我”自得其乐的心情;《湖心亭看雪》以舟子的“喃喃”自语,点出表现主旨的“痴”字,并使游人与“我”相互衬托,从侧面表现“我”对西湖雪景的痴情。两句都用旁人的表现来衬托主人公的个性形象,耐人寻味。 五、1.没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2.(1)既然这样,那么

(2)无,没有 (3)帮助 (4)每天

(5)担任,做 3.(1)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他)挑选那些族人中关系亲近而贫困的、关系疏远而贤良的人,都给予他们救助。 (3)起初,范文正公尚未显贵的时候,就曾有志置办义田,由于力量达不到,耽搁了二十年。 4.A 5.范仲淹未显贵时,就立下了置办义田帮助他人的志向;显贵后,置办良田千亩来帮助别人,而且对“亲而贫、疏而贤者”“成施之”;他帮助别人,自己却“贫终其身”,连处理身后事的钱也没留下,只给子孙留下了“施贤活族之仁”。

言志议论类文言文阅读

一、1.(1)多 (2)更加 (3)立 (4)往,到 (5)墙壁 2.B 3.(1)我只爱莲花,它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垢。 (2)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我把“五柳”作为自己的号。 4.第一问:“菊,花之隐逸者也”,这与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相符合,据此可以推断陶渊明喜欢菊花。 第二问:[示例]《五柳先生传》写道:“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黔娄是战国时期齐国有名的隐士,无意仕途。陶渊明在文中借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的话,来表明自己和黔娄是一样的人,都是“隐逸者”。二、1.(1)狱官 (2)这 (3)通“增”,增加 (4)犯错 2.D 3.A 4.(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人们才能了解他。 5.①人才都要经过磨难和历练。②是不是人才与曾經所处的社会地位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三、1.(1)有时 (2)通“饲”,喂养 (3)做买卖 (4)逃跑 2.B 3.C 4.(1)知其能(知马) (2)[示例]鲍叔牙是伯乐。他很了解管仲,管仲因为家贫,两人做买卖时,给自己分的钱多,他不认为管仲贪心。管仲屡次被国君驱逐,作战时逃跑,别人对管仲有看法,但鲍叔牙始终理解、帮助他,向齐桓公推荐他,并且从大局考虑,愿意在管仲手下做事。鲍叔牙是管仲的朋友,更是他的伯乐。 四、1.D 2.B 3.B 4.(1)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的呢? (2)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上。 5.作者先写“舍鱼而取熊掌”,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容易理解的事物入手,使人感到亲切,吸引人阅读: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引出本文的主要观点“舍生而取义”,使论述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

6.孟子认为“义”是做人的根本,甚至比生命更重要,无论富贵、贫贱、武力,都不能有所改变。(学生作答此题,应该把握两则选文的内在联系。特别是第二则,虽然围绕“大丈夫”而言,但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行为也是“义”的一种表现。)

古诗词赏析

一、1.B(诗人在热情赞美秋天的同时,否定了世人悲秋的论调。) 2.B(杜牧的《泊秦淮》这首诗借歌女讽刺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3.A(结尾诗人以想到古人伯夷、叔齐采薇而食,来寻找慰藉。) 4.D(作者意在表达他孤高傲世的高洁情怀。) 5.D(“但自始至终表现了作者苏轼的心胸开阔、乐观豁达”应改为“表现了作者苏轼从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 6.D(“表现出他自己在被捕后的抑郁、伤心”应改为“表达了诗人决不投降的爱国之志”。) 二、7.(1)这首诗表达了日落天黑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劳役者对贵族统治者的愤怒和质问。 (2)重章叠句 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增强诗歌的节奏惑、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 8.(1)[示例]“而无车马喧”是指再也没有官场的烦琐应酬,所以即使住在闹市也觉得宁静、自由。“心远地自偏”是指精神上的自由境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表达了作者闲适恬淡的超脱心情。 (2)[示例一]可以改。因为南山很远,可用“望”字,且山气、飞鸟都是望中所见。 [示例二]不可以改。诗人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恰映入眼帘,“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更符合全诗的悠远意境。 9.(1)重阳节至,无人送酒,表达了作者面对战乱的惆怅、凄凉之感。 (2)“故园菊”本来代表着悠闲恬适的生活,如今却在战场的断壁残垣间盛开,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10.(1)C (2)[示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作者抛开个人悲苦,赞美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三、11.(1)李白的《送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一扫离别的愁绪,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2)李白《送友人》中的景色清新、明丽,山青水白,与下文面对离别的忧伤之情形成对比。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景色厚重、苍茫,与下文面对离别的豪迈之情形成对比。12.(1)韩愈的《晚春》描写的是暮春景色,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初春景色。 (2)韩愈的《晚春》,用百花盛开争芳斗艳,杨花、榆荚如雪般纷纷飘落,写出了暮春的特征。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则用“水面初平”、“争暖树”的早莺、“啄春泥”的新燕、“渐欲迷人眼”的乱花、“才能没马蹄”的浅草,写出水初涨、日初暖、燕初回、花初开、草初萌的初春景色。 13.(1)C (2)[示例一]我更喜欢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陆游笔下的梅花,无意争抢春光,却惹来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凋落于地、马踏成尘,香气不改,精神犹在,这种委屈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普通人会遭受到的。更能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 [示例二]我更喜欢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坦然笑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品性高洁却不高傲,充满乐观豪迈之情,更能激发我们奋斗的豪情壮志。

猜你喜欢

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飞吧,云宝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双层多示例集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