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探索
2019-04-29潘静智红宁王晶
潘静 智红宁 王晶
【摘要】设施果树生产技术是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相应的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教学对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人才培养有较大影响。所以,科学合理的建设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参考相关资料着重分析和探讨高职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而提高该课程教学水平,为将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职 设施果树生产技术 优质核心课程
优质核心课程是指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起关键作用、影响学生专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并运用系列的教学措施与手段的实施,教学质量优良的课程。示范性专业建设进一步要求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设施果树生产技术》是我院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适应果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设施果树生产技术》是实现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就业方向的主要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回顾近几年我院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此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对此,应当正确认识《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进而探究有效措施来促进《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而提高该课程教学水平,为将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一、高职《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的特色
高职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所设置的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1)通过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使之更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的需要,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果树栽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需求、适应就业岗位要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将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建设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过网络云平台实现共享,可以满足服务毕业生和社会从业人员的需要,甚至可实现远程教育。(3)相关课程教师通过全程参与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建设,将使课程组成员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总结性分析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设置及实施经验,确定该课程具有的特色是:理论知识较抽象、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乏味,加上高职学生文化课水平和学习状态普遍下降的现状,明显加大了该门课程的教學难度。
二、高职《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现在果树产业的发展需要
《设施果树生产技术》是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各农业院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已形成固定模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部分实用技术及理论知识已落后于目前果树产业的发展变化。目前,果树栽培管理已从传统的精细栽培模式向矮化、矮砧、柱行、宽行和密植等栽培模式方向发展和转变,向生草、免耕、节水灌溉、营养诊断施肥等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转变,园区管理更加省力化、机械化和标准化,而这些新的栽培管理模式及其理念在教材中没有充分体现。
2.课程设置
我院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主要安排在每年的上半年,讲授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所授内容与当时果树生长发育所处阶段及其果树生产需要的关系,从而使得所授内容与生产部分脱节。造成教学内容与果树生长发育及生产管理不能同步,个别实训内容因为时间关系没办法完成,学生不能及时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3.实践教学匮乏,深度不够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学生学习情境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其中实习、实训、实验是重要环节。《设施果树生产技术》的理论知识必须经由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才能够真正被学生掌握。虽然我院安排了一定学时的实训课时,但因为我院实践教学条件有限,校内实训基地并未完全建好,实训经费有限,使得学生的实际动手机会少,实训内容有限,造成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更难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
4.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授课的过程中应用较少,虽然该课程已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较差。尤其在当前高职学生文化课水平和学习状态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考核方式
目前,我院高职《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主要为过程性考核占60%,其中课堂纪律,学习态度(5%),课堂回答问题(10%),课后作业(15%);实验(30%),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占40%,存在问题主要是重理论、轻技能,重成绩、轻过程,重部分、轻全面,没有达到高职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技术能力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因此,积极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探索新的教学考核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职《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有效措施
针对当前我院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教学现状不佳的情况,应当探究性质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现状,科学合理的建设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才能促使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教学与时俱进,真正培养能够满足企业、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优化教学内容
高職果树生产技术理论课教学内容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主要讲授一些与生产关系密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这些理论知识主要是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用于分析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脱离生产实际的高深理论。此外,在教学内容上着重添加果树栽培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及新技术,使教学内容一直保持新颖性、前沿性和前瞻性。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及时地向学生传递和分析最新的果树栽培相关书籍、期刊、网络信息,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加强与学生的课后交流,以促使学生可以获取更多最新的专业知识。
2.优化教学手段及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将许多教学内容以图片、动画、视频等较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尤其对于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来说,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不同物候期的内容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在课堂上,弥补现场教学的不足。果树生产受时空的影响很大,而多媒体教学就可打破这种限制,同时多媒体可将抽象复杂的原理和技术形象化、直观化,促进了学生对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微信、QQ、蓝墨云班课等APP发布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的相关文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前预习、课余温习提供方便,网络上可提供课程相关信息给学生,拓宽他们的知识和眼界,加强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利用网络平台还可推进协作学习和开放式教学,教师在网上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随时辅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为教师及学生提供了交流讨论的平台。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专家讲座,通过邀请国内外果树专家做学术报告,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果树生产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3.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项目,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满足大型的实训实习需要,如果树修剪、果园综合管理等。培养双师型教师,引进行业能手做兼职教师,定期给学生授课,尤其着重实践技能课。鼓励专业课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样既能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又能了解企业之所需、生产之所需,把握产业发展动态,了解市场情况变化,有利于回校后合理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
4.优化课程考核体系
根据高职《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督促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采取“职业素质+岗位技能+专业知识”的全方位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从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职业素质的考核包括考勤、参与态度和团队合作等;考核所有项目的岗位技能掌握情况;专业知识的考试重点是学生对《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把过去的“记忆式”转变为“能力式”,“综结式”转变为“过程式”,能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技术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随着社会在不断进步,现阶段对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人才需求也会产生变化,课程和课程内容也应随之发生变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优化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不断总结、探索、研究、创新,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更应又好又快地改革发展,切实进行改革以提升学生的关键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现在果树产业的发展需要,实践教学匮乏、深度不够,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对此,笔者建议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及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优化课程考核体系等措施来促进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优化建设,促使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教学与时俱进,为培养优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梅创社.示范专业建设中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思考[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报,2009,(3).
[2]林凤功,何海涛.关于高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6,(23).
[3]朱运钦,乔改梅,李庆伟.高职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农业,2017,(23).
[4]曾斌,李伟阳,夏江宏.“特色果树栽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园艺文摘,2014,(3)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