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大学生中国文化认同,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融入

2019-04-29高燕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生态中国文化融入

高燕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广泛推行,用英语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的能力显得愈发重要。而且,由于“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中国文化认同遭遇危机以及文化教学生态体系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国文化认同 文化失语 文化生态 融入

一、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外在驱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在与世界各国往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话语权日益明显。在具有文化双向性的跨文化交流中,作为交流主体的一方,对交流对象的“文化理解”从来只是交流的一部分,而与交流对象的“文化共享”和对其造成的“主体文化影响”,在某些情況下,才是跨文化交流的重点。因此,作为具有中国文化身份的交际主体,我们不应只听懂对方语言中所承载的异域文化,也应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失时机的传播中国文化,造成中国文化影响。然而,就目前而言,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运用远不及英语,还无法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语言工具,无法满足全球性推广中国文化的全部需要。因此,使用英语作为语言媒介传播中国文化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路径。

在文化“走出去”已上升至国家战略的形势下,在“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背景下,将中国本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育已成为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时代课题。高一虹在回顾中国英语教育三十年冷热时曾指出,与其讨论英语是否“退出”考试以让出空间给汉语,不如思考如何在英语教育中融入汉语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体认和传播。王守仁在解读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时也指出,当年学习外语,主要是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今天学习外语,除了当初的目的,还要使用外语传播中国思想、学术和文化,开拓世界市场。可见,中国文化和英语教育绝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时代发展赋予英语教育的新的使命。

二、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在需求

由于我国外语教育战略决策长期以来忽视了外语学习在本国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外文化传播与交流长期以来呈现明显的不平等,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高校英语教师和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及其英文表达都存在程度不一的“失语现象”,尤其是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还不具备向外输出、宣传、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良好能力。近几年,随着国内学者对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以应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呼声不断高涨,中国文化正以各种形式渗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层面。那么,中国学生“文化失语”这个普遍现象是否得以改善、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呢?

1.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为了研究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否普遍提高、是否达到跨文化交际的基本需求,笔者在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以“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为主题检索了2010~2017年的相关文献,获得有关“大学生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能力的现状调查”相关度较高的结果24条,各类论文数量、调查对象和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所有调查结果的否定用词表明研究者无一例外的认为当代大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差强人意。其中,对外汉语专业因其专业的特殊性被单独列出,这是因为,一方面,对外汉语专业的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对外交流又要求他们应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传播中国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他们的表现却着实令人担忧。不难看出,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增加中国文化知识输入,提高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水平是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内在需求,也是大学生发展成为国际型人才的内在需求。

2.大学生中国文化身份认同出现危机

中国文化认同是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最有意义的属性认定,其核心就是对中国文化基本价值的认同。中国文化认同的对象既包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更具时代感的文化本性。这种文化认同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文化建设,也是一个国家大学最基本的教育任务,或者说是一个国家大学的通识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然而,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浪潮下,当代大学生受到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冲击,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受到极大的挑战。例如,杜薇在研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时发现,在要求学生对常见的中西方节日、食品等词汇进行英文表达的时候,学生们对中国节日以及食品英语表达的熟悉程度明显低于西方节日及食品;在表述孔子这个人物的时候,只有34%的参与者能正确说出“Confucius”这个词汇,而对于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参与调查的同学中仅有17%能用英文“Mencius”进行表述。这说明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身份认同略显不足甚至出现危机。鲁全信、李虹也认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产生了冲击和影响,导致一些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文化认同危机。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前途与未来,树立民族尊严和国家意识、保持中国人最基本的文化本性和做人标准、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在种种文化潮流中保持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性,保持中华文化核心身份的主导性,这是大学生人格独立的要求,也是国家和民族独立的要求,更是在跨文化交流中获得世界尊重的基本要求。

3.文化教学生态体系严重失衡

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可以用英语流利的表达西方文化(如情人节、绝望主妇等),却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英语释义了解不足,混淆、模糊或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这是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文化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后果。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亦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理念早已成为我国外语界的共识,作为人类文化生态系统的两个文化因子,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是平等、互补的关系,它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都应得到重视。

猜你喜欢

文化生态中国文化融入
当代美国科幻电影的文化生态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浅谈黄梅戏的生成繁衍与文化生态
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
从玉米到蔬菜:一个山镇生计变迁的文化生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