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了千年的禹之乐器

2019-04-29刘桢杨健乔

文史杂志 2019年3期

刘桢 杨健乔

摘   要:《孟子·尽心下》记有孟子与他的学生亲眼见到一个夏禹时的钮钟之事。钮钟属于古代乐器“钟”的一种,也可以写作钟钮。古代的“鐘”有多种释义,但它的本义是古时盛酒的器皿,可因敲打而发出声音,后来均泛指由青铜制成的打击乐器。与“钟”有关系的陶钟、甬钟、镈钟、钮钟、编钟等古代乐器,在形制上是有差别的。钮钟特点是合瓦形,平舞,平腹,铣侈,于口微凹,舞上有一圆条形的长圆钮,体小,它在保持“一钟二音”的特征上提高和改善了演奏的音质。

关键词:禹之乐器;千年乐器;青铜乐器; 钟钮;一钟二音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说:“在战国时代(前475—前221)孟轲和他的学生高子似乎都曾亲眼见到一个夏禹时的钟。他们曾就其钟纽何以有剥蚀痕迹的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1]夏禹时代是公元前2070年左右,与孟子(约前372—前289)相距1800年左右。孟子等看见的是什么“钟”——能保存这么长久的时间?

一、孟子时的禹之乐器

这个“钟”不是普通的“钟”,而是一件乐器。孟子和他的学生都亲眼见到了这个钟,这是有可靠的文字记载的。《孟子·尽心下》有如下记载: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以追蠡。”

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2]

译为现代文,即是:

高子说:“禹的音乐超过周文王的音乐。”

孟子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高子说:“因为禹传下来的钟钮都快断了。”

孟子说:“这样说怎么足够呢?城门下的车辙,难道是两匹马的力量留下的吗?”

高子对话中的“追”字,本义是追赶,引申为回溯过去,补做过去的事。《说文解字》释为:“逐也。诗、礼假为治金玉之。”所以又指古代乐器钟上用以悬挂的钮眼。这里的“追蠡”,东汉末年经学家、《孟子注疏》的作者赵岐说:“追,钟钮也”;“蠡,欲绝之貌也”。[3]钟钮属于古代乐器“钟”的一种。钟钮之“钮”为挂钟的扁环,将它安放在钟架上横梁的槽眼中,用穿钉套过去,再用一个横销把穿钉固住。这样的悬挂,既不会使钟身因敲打而转动,而且因为四壁悬空,也不会妨碍钟声传播。

这段记载中,末句孟子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通过钟钮的厚度来判定音乐境界的高低,是有失偏颇的,正如城门下的车迹,难道只是两匹马的力量吗?不过,这段记载中今人最关注的是说那个快要断了的钟钮是禹时期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件在那时就已经传存了1800年的乐器。

钮钟,《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写作“钟纽”,这个“纽”字不正确。虽然“纽”“钮”都有“器物上可以提起或系挂的部分”之意思,但是,“纽”字和“钮”字是有区别的。“钮”可以做“纽”用,而“纽”不能做“钮”用。一般来说,与布有关的较软的物件写作“纽”;与金属有关,包括玻璃、贝壳、骨头、木头、皮革等较硬的物件写作“钮”。钟钮之“钟”由青铜所铸造,应该作“钮”而不是“纽”。

钮钟传承达1800年!这很令人怀疑——即便它是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认可的,即便它是由青铜所铸造的。

中国有几千年的青铜冶铸史,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青铜器由于受环境中存在的水、二氧化碳、氧气、硫化物、盐类以及微生物的长期作用,加之自身合金的冶铸缺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形成各种类型的腐蚀产物,各种颜色的铜锈、铜斑,所以,要保存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确实有不小的难度。孟子与他的学生在讨论禹之乐器时也认为有剥蚀痕迹,所以,《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在描述“钟纽”这件事情时,使用了“似乎”二字,表示了著述者对此事一定程度的怀疑。

其实,只要方法恰当,勤于保养,青铜器是可以长期存在的。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的成都青羊宫的“镇宫之宝”是两只青羊,一只独角,一只双角。独角青羊造型独特,工艺神巧。据记载,独角青羊是清雍正元年(1723年)由四川籍的大学士张鹏翮从北京买来送给青羊宫的。另一只双角青羊是由成都张柯氏特请云南匠师陈文炳、顾体仁于道光九年(1829年)铸造的,以配独角铜羊。这两只青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仍然色如赤金,闪闪发光。尤其是,传说独角铜羊为南宋宰相贾似道“半闲堂”的铜薰炉,那就更是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二、钟钮还是钮钟?

东汉经学家赵岐将“追”称为“钟钮”。这与我们所熟知的与“钟”有关系的古代乐器如甬钟、镈钟、编钟等将乐器的主体“钟”放在该名称的后面,而将表示该乐器特点的“甬”“镈”“编”放在该名称的前面的习惯称呼方式完全不同。所以,按今天的习惯称谓,因其钮是最大特点,钟钮应该称为钮钟。

在《孟子·尽心下》篇谈论这件禹之乐器时,他们关注的不是这件乐器的主体“钟”,而是它的“钮”快要断了。文内该乐器的主体“钟”是置于名称前面的,而将表示该乐器特点的“钮”放在名称后面。这说明,古人与今人对名称构造的关注点是有差别的。

有一些并列结构的汉语词汇是可以前后颠倒而不影响词义表达的。例如:打击—击打、相互—互相、依傍—傍依、灌溉—溉灌……所以,孟子所见到的禹之乐器,称为钟钮、钮钟,都是可以的;不过,从现代汉语的习惯来看,应该与甬钟、镈钟、编钟这类乐器称谓一致为好,称为钮钟。

三、钮钟与其他的“钟”

古代的“钟”有多种释义,但它的本义是古时盛酒的器皿,可因敲打而发出声音;“钟”与“铃”一脉相承,后来均泛指由青铜制成的打击乐器和摇动响器。

与“钟”有关系的陶钟、甬钟、钮钟、镈钟、编钟等古代乐器,在形制上是有差别的。

陶钟。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出现了陶器,它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陶器在古代主要是作为生活用品而使用。也出现有陶钟,作为乐器的陶钟声音不脆亮且极易损坏,所以在青铜器类的乐器出现后,陶钟就只是工艺品而不再是乐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