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名家视野中的自流井

2019-04-29钟永新

文史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盐井丰子恺

钟永新

一、丰子恺:金钗掘井之故事

丰子恺(1898—1975年),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号子觊,后改为子恺,中国近代著名漫画家,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而著称,被誉为“中国现代漫画的开端”人物,所著《缘缘堂随笔》系列亦为文学名篇。其中《一篑之功》,专讲自流井盐场故事,最初发表于《儿童故事》1947年2月第2期,后广被收录。据丰子恺自述此系他来四川自流井的亲身见闻,具有一定的文史价值。

本文先写自流井采卤汲水烧盐的方式,写道:“这井的口,不是同普通井这么大的,只有饭碗口大小。但是深得很,有数十丈的,有数百丈的。用一个长竹筒,吊下井去。吊到井底,竹筒里便灌满了盐水。拉起竹筒来,把盐水放出,用火烧干,便成为盐。”又描述自流井当时场景呈现为“几百个架子,远望起来风景很好看”。

接着介绍挖掘盐井艰辛不易,白费工夫的人士实在不少;然后述及丰子恺在自流井游玩,赏观盐井时听闻到的金钗掘井的故事:某井挖掘多日没有成功,老板娘连续典当物品作为掘井费用,还是没有成功,最终由于老板娘再典当私人金钗以支付工钱伙食,工人们为此感恩再掘三天,终于出卤见功,可见掘井持久之难,稍一放弃就前功尽弃。

“一簣”就是一畚箕,缺乏这一点就不能成山,此即“功亏一篑”。如果当时金钗井不再坚持掘那几天,井不出卤,终是白费工夫,推而广之,事事如此。最后丰子恺由掘井故事升华为人生道理,认为凡事若要成功须有科学依据与毅力支撑。

二、平江不肖生:独特打井之流程

向恺然(1889—1957),名逵,笔名平江不肖生,湖南平江人,近代著名武侠小说家。其笔名来自《道德经》:“天下皆谓我道大;夫惟其大,故似不肖。”他曾两度赴日留学,著有谴责小说《留东外史》,1922年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一生共撰有十三部武侠小说,另有《拳术见闻录》《拳术传薪录》《拳师言行录》《拳经讲义》等武术理论专著。业界评价向恺然武侠小说风格为:“写实与神怪相结合,又善于编故事,很有看头。”

向恺然还著有《江湖小侠传》,虽名小侠,实则不凡。其中有篇《纪杨少伯师徒遇刺客事》,以自流井为武侠小说创作来源。而向恺然是否来过自流井尚无丛考,但他能将自流井盐业状况写得如此详尽,把盐场打井工具喻为类似武林十八般武器的飞爪,或是看过原物才能有此联想。

小说前部,向恺然交代了写作背景城市的情况,即自流井产盐闲话,先述及自流井的盐和山东鲁盐、江苏淮盐完全不同,是“从盐井里吊出水来,用水煮成”,接着详细介绍自流井打井流程、解决问题办法及火井使用等。

文中所记载自流井独特的打井方式,如下:

他们打这种盐井的方法,初动工的时候,也和平常打吊井的差不多。打到两三丈深以后,就用极直线的松木打空中心,竖在井里。周围把泥土填塞了,只留出些松木在地面上。那松木中心打空的圆洞,即是盐井的井口。于是在井口上搭起一个绞车架子来,并盖一座房屋,把绞车架盖在里面。绞车上盘着篾缆,篾缆尾端系南(应为“楠”)竹一段,竹端系打井的铁钻。那钻恰有井口大小,长有数尺。钻的构造很巧,钻尖与武术家所用的飞爪相似。未曾着地以前,钻尖铁爪是张开的,一着地就立时抓拢来。爪中抓泥一撮,上面用绞车将篾缆起铁钻出井口,取下爪中所抓的泥,重复放下。是这样从容不迫地一把一把向外面抓,那怕遇着石板,也慢慢地抓穿一个圆洞过去。

掘井中,若遇到有鹅卵石,处理方式为:

所怕的就是遇着鹅卵石。石质既甚坚硬而又圆滑,不好着力。抓是抓不起来的,钻也钻不烂。遇了这种当口,便很费事,须将铁钻绞出来,用捶熟了的桐油石灰,吊下井去,把鹅卵石的周围填紧,不使有丝毫活动的余地。等到桐油石灰干了,然后再用铁钻,只几下,就把鹅卵石钻破。一经破裂,便容易着力了。

此外提到“溜筒租价”的奇闻,如下:

若遇了有夙嫌的,就很麻烦。每有看经过的路线有多远,用大元宝照着路线,密密地摆过去,有多远,摆多远。拿这多元宝做租价,才允许经过的。

正文描写了一段因盐业打井,租赁溜筒引起人事纠纷,出现刺客卷入纷争的传奇故事,情节曲折,可堪一读,初发表于民国期刊《侦探世界》1922年第10期、1923年第11期。同时此文详尽记载自流井盐业趣闻,为一篇颇可参阅的掌故资料。

三、高兰:火井瓦斯之壮观

高兰(1909—1987),原名郭德浩,黑龙江省瑷珲县人,燕京大学国文系毕业,著名朗诵诗人,先后担任南开中学教师、长春大学教授、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等,早年从事诗歌创作,后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和诗歌理论研究工作,著有《诗的朗诵与朗诵的诗》《李后主评传》等。他在抗战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朗诵诗篇,如《向八百壮士致敬礼》《送别难童》《十年》《反侵略进行曲》《给姑娘们》《我的家在黑龙江》等,不少发表在《大公报·战线》和诗刊《五月》上,并辑集为《高兰朗诵诗》,被誉为“中国诗朗诵先驱”,2012年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有《抗战时期黑土作家丛书·高兰集》。

据肖士雄《抗战时自贡文艺掠影》和张贵祥《荣县人民八年抗战的贡献》文中提及有东北中山中学语文教师高兰和东北中学生歌咏团事迹。时东北中山学校西迁到离自流井不远的四川威远县静宁寺继续办学,故高兰应属此时期来过自流井。同时高兰与自贡籍知名作家王余杞、李石锋也有一定文化交往,并积极参与荣县抗战文艺杂志《流火》活动,撰写了《荣县抗敌歌咏团团歌》:“我们是年青的歌手,我们是年青的歌手,用钢铁一般的歌喉,用热情燃烧的怒吼,挽起手,唱呵!歌唱出祖国的战斗;向前走,唱呵!歌唱出民族的自由!我们要争取解放,我们要驱逐倭寇,我们是全民抗战中年青的歌手!”(载《流火》第6期)。

此外高兰撰写《天然瓦斯火》朗诵诗描述自流井火井风貌,讴歌中华民族精神,收录到1944年出版的朗诵诗集。此系高兰来自流井观看天然瓦斯后,进而产生创作激情而写出。他生动描述出自流井盐场火井生产状况,如:

火!

火!

红的火啊!

七百口天然的瓦斯火!

火的口,

呼吼着解放的歌!

火的眼

闪耀着光明的欢乐!

火的舌

向天空,向四野

燃烧,

燃烧!

同时将劳动生产讴歌升华为精神意志,如:

十万工人啊,

狂呼,

大笑,

眼泪和汗水,

向酒杯里落;

褴褛的跳舞,

愈显得婆娑;

兴奋,快乐

忘记了劳苦的工作!

啊!

为抗战而生产!

为抗战而建设!

咱们一向是被压迫者,

咱们从今却是走向生活。

高兰此诗整体上气势磅礴,层次迭进,被誉为中国朗诵诗的名篇。

作者:文史作家,历史文化学者

猜你喜欢

盐井丰子恺
从云南各盐井区域森林变化的历史看可持续发展的比较研究
爆炒米花
The Four Coldest Places in the World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的“人”和“文”
漫画欣赏
盐井巴黎外方传教士及其传教考辨
清末川边改土归流前期西藏东部盐井社会状况及周边环境考察
丰子恺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