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1)

2019-04-29朱栋良

关键词:独立思考培养小学数学

朱栋良

【摘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再循规蹈矩、照本宣科,觉得学生年龄小而全权包办代替,而是要营造愉悦而民主的教学氛围,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89-01

独立思考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需要从小养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从小抓起,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而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并不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对数学教学进行全面改革,要想方法来诱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思考

思考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互相作用的复杂过程,空有热情的思考是徒然,而没有热情的思考是沉闷而繁重的,都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与习惯的养成。因此,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要重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夯实,还要重视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只有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以思考为乐趣,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展开主动而快乐的思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一板一眼、按部就班地来展开教学,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如引入生活的活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情景教学法等等,来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而开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趣味所在。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内心求知的火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这样学生才能以学为乐,主动参与其中,展开快乐的思考。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能力养成的基本前提,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讲课时不宜将知识完全传授给学生,而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索来促使其找到答案;面对有难度的问题,教师也不宜直接将分析与解题的思路告诉学生,而应该让学生多思考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与发散中不断地形成数学思维。如果教师完全替代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惰性思维,思考的能力逐渐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時代,学生只有自身具备学习的能力,才能真正地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引导质疑,让学生学会思考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提问,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摆脱教材的束缚、思维的禁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本质地展开思考,展开富有创造性的认知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思考。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提出了三个问题,学生通过用尺子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结论。我看到许多学生似乎有话说,此时我并没有无视学生异样的眼光,而是微笑着鼓励学生有什么不同看法表达出来,将教学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言。此时,就有学生提出不用尺子量同样可以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如,图形对折或者直接对各边进行比较等等。在这样自由而愉悦的教学之中,学生并没有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能够真正地体现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实现了对知识与经验的重新加工与整合。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思考与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是不可取的,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而且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可以运用正确的思维去分析,能快速直接地解决问题,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学生要学好应用题,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就要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借助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如这样一道题:“要做12节长方体的铁皮烟囱,每节长2米,宽4分米,高3分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有些学生在看到这道题时,会想到要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便将公式直接列出来求出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却是不正确的。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题中的隐含条件,如铁皮烟囱肯定是没有上下两个底面的,所以直接求表面积是错误的,而应该是求侧面积;再如已知条件中的单位不统一等。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才能真正地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鼓励学生思考中进行反思

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学习时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对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在思考时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学生可以逐渐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监控,从而对数学问题的认知也就更加深入,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因此,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思自己的分析方式,反思自己的学习能力等,继而促使学生在不断反思中不断进步,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来的,而是需要落实于每一节课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与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使学生成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巧燕.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2(5).

[2]朱华.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全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8).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培养小学数学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谈独立思考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