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淡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劳技教学

2019-04-29李玉

关键词:劳技学科技能

李玉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19-01

一、课程意识与教学理念: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1.课堂教学。

在劳技课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导入、讲解、示范等方法,讲授相关知识同时用引导启发方式,“少教多学”指导学生从模仿、尝试到独立进行操作实践,精讲多练,把实践时间让给学生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学习,使学习变成学生自己发自內心的活动。

2.家庭实践。

家庭实践课的特点是劳动实践场地不同,以家长和学生的参与过程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演示示范,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知识要点后,回到家中由家长指导实践。再由家长填写信息卡,将练习结果反馈给教师,比如营养与烹饪、园艺等课程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3.社会实践。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教师的讲授指导,初步掌握了某项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教材中一些实用的、易操作的项目课)再通过为社会服务的实践,进一步学练劳动技能。

4.实地参观。

实地参观采用的方法,也是各科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师根据教育教学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生产或技术现场(如各类工厂、农场、饲养场等)实地观察学习。学生不仅能在实际参观中,把课堂教学中初步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实地观察学习获得进一步提高,而且还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及实际社会价值,激发其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5.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是检验和体现学生学科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竞赛活动过程中的练习让学生可以接触到课堂之外的相关技术活动,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体验学生增加自己的见识和技术体验进而加深对技术的理解。

6.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焦点。校本课程的开发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技教师依据自己的特长开发的课程另一方面是劳技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为基点开发的特色课程,一个是先学后教一个是先教后学但其目的还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活动与组织形式: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和多样的学习方式并重

1.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

劳动技术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和能力,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项目和内容。劳技课有教学大纲、有教材、有教师指导、有固定时间,学生可以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到比较系统的劳动技术,让学生学习最适合他们的内容——最感兴趣而又有用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从事某种劳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后,通过动手操作练习,形成熟练的劳动技能,认识劳技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明确劳技课教学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2.教学与科研创新结合。

学校劳技教育要与科研创新教育密切结合,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利用图书馆与网络资源的学习,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注重创设和学生已有经验联系密切的多样化学习情境,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

劳技教学本质上是为学生掌握基本的生产与生活技能作准备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在家庭和社区资源环境中实践与体验学习。与生活结合是其开放性与实践性的重要体现。

4.劳技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

在STEAM教育中,强调数学、物理、工程、技术、科学和艺术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凸显了核心素养中以人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在劳技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把有关学科的知识技能有机地渗透到劳技课教学中,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劳技学科向其他学科或其他学科向劳技学科的主动渗透,使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彼此强化。这一融合,是劳技教育丰富的价值内涵的体现,也是劳技教育开放性原则的贯彻。

5.劳技教育与德、智、体、美、心诸育结合。

一个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多项,其中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劳技课教师的教学要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全过程渗透。

三、教学导向与有效评价:重视过程与发展体现技术实践的运用

1.评价要注重教学的过程性发展性。

评价工作要围绕着教学目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进行。操作结束后,可针对学生的作品或劳动成果进行讲评。评价不是一节劳动课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思想、技能等方面的全面概括和进一步深化。评价进行得当,往往可以把劳动课推向高潮,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教育这样能使劳动课的教学目的贯彻始终,同时起到当堂学习、当堂巩固的作用。

2.评价要发挥技术实践的教育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要及时做出评价,是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客观标志。通过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师生点评,赛制评价,档案袋评价等方式既能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又能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是联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

3.评价要体现技术教育的综合性。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科态度、技术知识的实践运用,以及作品的质量等方面。评价是教师对教学的检验也是学生在学习技术课程中的经验与体会。不同的评价方式与角度可以从师生兴趣、态度、习惯、技能等方面对劳技教学有一个客观而公正的分析,有利于劳技教学的有序开展和学科素养的逐步形成。

四、结语

总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我们教育工作永恒的目的和终极的追求。劳技课程教学是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的学科活动,既要讲究教学艺术,又要强调学生教养和个性的发展,它既顺承核心素养的中心思想又体现学科本质和教育价值。在劳技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科的精神特质,以及其对学生品格和能力铸造的意义才能体现学科的教育价值和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

猜你喜欢

劳技学科技能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画唇技能轻松
劳技教育使农村小学生受益
劳技实践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