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备课,使课堂分层教学更精彩
2019-04-29董剑荣
董剑荣
【摘 要】班级教学和因材施教总是存在着一些矛盾,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年龄差异是小的,但是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同学坐在一起进行班级教学活动想做到因材施教困难很大。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就应该采取分层走班教学的方法。而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前提,备课时不但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更要研究学生,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接受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教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本文将结合案例分析备课活动时如何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总结A、B分层走班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分层备课;分层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分层作业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73-02
分层走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教学活动前的备课就要有所不同,备课时就要做到分层,备课的分层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分层。在透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要求,对相同层次学生要求也应随知识、能力的增长而逐步深化。在分层教学目标确定后,在备课活动时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制定分层教学方法,设置分层练习,设计分层反馈检测题。
一、分层目标
分层教学首先要解决好不同层次教学班的教学目标定位问题,我们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是分层中的低层次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概念和原理,并会初步运用。提高性目标是在基础性目标的基础上,要求能力有所提高,更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深度和广度上上一个档次。发展性目标是在实现了前两个目标之后,学生已经能对知识运用自如,对知识体系能融会贯通,再向发展性目标迈进。这个目标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对B班学生的目标是完成基础性目标,少数同学能部分完成提高性目标。A班学生完成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强化研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为完成发展性目标创造条件。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案例: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B班(基础班)教学设计:
1复习巩固。
(1)什么叫控制变量法?哪些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2)2000多年前,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思考如何鉴别王冠的含金量时,从洗澡时浴缸向外溢水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归纳液体中物体受到浮力的规律时,把物体受到的浮力转换为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从阿基米德的思维方法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直接处理或解决某一问题而感到困难时,可以将问题变换为我们熟悉的另一个问题去解决,这就是转换法。你能举一些实例吗?
2实验探究: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下列实验:
如图所示,在同一电路中串联着等长且直径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
(1)将涂有凡士林油的小木棒分别粘在铜丝和镍铬合金丝上,闭合开关S,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镍铬合金丝上的木棒先掉下来。过一段时间,粘在铜丝上的木棒也会掉下来。
(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滑动,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明显的看到粘在镍铬合金丝上的小木棒比(1)中粘的时间短。
结合上述实验,请同学们作出猜想:电流的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
(1)学生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有关。
(2)【实验探究】:出示实验装置。
问题:
1.实验需采用哪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产生的热量大小如何反映?
3.实验中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4.如何控制和测量相关参量,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实验,记录现象,由学生得出结论。
A班教学设计: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实验设计同B班:
设计实验:
问题1:如何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问题2:如何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问题3:如何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针对上述3个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学生一般会设计一个串联电路,把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比较相同时间内电阻产生的热量多少。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学生一般会设计这样一个电路,把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分别接入不同电源电压的电路中,比较相同时间内电阻产生的热量多少。
学生展示后,教师可再设计一个问题:能否用同一个装置,既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又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出以下电路图。
提问,此电路最大的缺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无法感知两个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怎么办?
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学生运用转换法的原理,可能会设计出各种电路图。
让学生根据小组设计的电路图来说出实验的原理、方法。然后出示第三幅图的实验器材,分小组进行实驗,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得出结论。
以上是经备课组成员研讨后的教学设计,从以上设计中可以看出,我们对A、B分层走班的学生采用的教学策略具有以下特点。
对基础差的B班学生,我们采取的策略是:
(1)重基础,教方法。学生起点较低,以落实双基为主,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夯实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2)采用分散教学难点,降低教学目标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共有3个实验,要让基础较差的B班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同时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采取了让学生逐一进行实验,每个实验完成后,再分析由学生逐一得出结论,分散了教学难点。
(3)多示范,常重复。
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让他们多模仿,教师多示范,需要落实的内容可进行适当重复。 本实验所用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有些B班学生对这两种方法不甚了解。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实验探究,是无法达到目标的。所以,先让学生复习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再利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在得出第一个结论后,再让学生模仿第一个结论,分别得出另外两个结论。
(4)设计的问题应简单、直观,多提示。
对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较困难的B层次学生,教师要设计符合他们的实际的基于现象的了解;基本概念的掌握、理解的问题供他们解答,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要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作为设置例题、习题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如本节课中可设置如下例题:例1,焦耳定律公式的应用,例2实验探究的中相关知识点的重复等。
(6)勤反馈,多鼓励。及时的关注与帮助学生,使他们不因挫折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
对基础好的A班学生,我们采取的策略是: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动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开端,在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的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起学习的动力养成爱思、多思、会思的好习惯。
②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2)拓展活动培养求异思维。
本节课中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进、完善,都是学生独立或小组讨论来完成的。
在设计中,学生会提出多种方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思索,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内容适度扩展,密度适当加大。
重视教材资源的自然延伸与拓展。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拓展 ;对教材例习题的拓展;提高课堂教学密度,可以适当地增大课容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问题的设置要有思考性、探索性,题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综合性。
(4)多变化、多综合、勤反馈。
变式教学不仅是指问题的变式,而是泛指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基本概念辨析型变式;定理、公式的深化变式,改变背景变式及变换条件和结论的变式;例题、习题的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等。变式时要注意纵横联系,多综合勤反馈。
三、作业分层
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作业是一个重要的反应指标。“作业分层”与“目标分层”应有相当的一致性。
在备课活动中,我们要完成对下周作业的分层筛选,主要包括两方面:
(1)对作业本中的作业进行分层,确定A、B班学生应完成的作业。
(2)对校本作业,在备课活动中,作业筛选时做到“两部三层”。
“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涉及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我们把它称为基础性作业);第二层次为较简单的思维题或综合题,以B层里较好学生和A层里一般的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我们把它称为拓展性作业);第三层次为有一定思维难度的综合题或探究题(我们把它称为探究性作业),第二、三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通过作业的分层设计,可使学困生扎实基础,稳步提高,中等生和优秀生发展充分,能力逐步增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作业训练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有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的能力有待提高。
分层次教学难度比较大,要求比较高,对教师的要求已不是简单的“经验型”、“苦干型”,而是要既具有较高思想水准和理论基础,业务能力,又能进行教学研究的“科研型”。
2教学中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的“度”,很难准确地把握好,有些内容该不该讲,讲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3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需加强。
分层教学设计,备一节课等于备两节课,批改不同层次的作业,就导致每天的工作量大大增多,有时候就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因此,如何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分层教学教案,是完成分层教学的关键。
虽然分层教学仍存在各种问题,但分层次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两极分化现象,加强了教师施教的针对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只要抓好備课组建设,备好课,分层走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付裕东.《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