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爱情诗赏析与比较

2019-04-29李江艳

李江艳

【摘 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诗歌是传递情感,颂扬爱情最普遍和最直观的方式。本文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对中英爱情诗的不同特点作比较,探讨中英爱情诗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关键词】爱情诗歌;中英比较;社会文化因素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69-01

一、中英爱情诗在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差异

1.中英爱情诗内容的差异。

从内容上来看,中国的爱情诗歌注重对婚后生活的回忆和反思;英国爱情诗注重对婚前爱情的追求与体验。中国的爱情诗大半写于结婚之后,所以往往是惜别悼亡,侧重描述与所爱之人的悲欢离合;英国爱情诗大半写于结婚之前,以赞美爱人和爱情为主。

白居易《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体现出了作为男人附庸的女子无法支配自己的感情,聚散全由男人决定。“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体现出了女子对婚姻生活中辛酸的往事和眼下的不幸遭遇的“怨”。《诗经·国风》中的《氓》描写了一位被遗弃的妇女自述其不幸的婚姻悲剧:三岁为妇,靡室老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再如苏轼的《江城子》则是悼念亡妻的千古绝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忘”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他们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却容易消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正常的夫妻感情,平淡无奇,却淡而弥永。

雪莱的《致——》就是一篇“慕”的杰作。诗人在诗中写道:“我不能给你们所谓的爱情,但不知你是否能接受,这颗心对你的仰慕之情,连上天也不会拒绝。犹如飞蛾扑向星星,又如黑夜追求黎明,这种思慕之情,早已跳出了人间苦境。”诗人所要表达的爱,是有尊敬,有信任,有虔诚,有忠贞,如火一样热烈,是那种“连上天也不会拒绝”的爱。它就像“飞蛾”这小小的生灵对着星星般遥远的理想的追求,又仿佛是因永远得不到满足而追赶着晨光的黑夜对光明的渴望。

2.中英爱情诗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中英爱情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也比较明显,中国的诗人往往借景抒情,将人、景和情融合在一起,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英国诗人往往采用写实的手法,细致地描摹恋人的音容笑貌,来彰显女性的柔美。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洋溢着相思恨别的情愁。他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痛苦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开头两句,描写主人公遭遇不幸爱情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指主人公痛苦难堪。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造成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深沉和缠绵。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又面对着暮春景物,便更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

在《美啊,我的恋人》中,艾德蒙·斯宾塞采用的是写实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恋人的美貌。诗人在诗中细致而生动地描摹了恋人的形象:“美丽的金发”、“红润的脸颊”和“闪烁着爱的火种的眼睛”。诗人通过写实的手法,诗人笔下恋人的形象栩栩如生。诗人细致地描绘了自己所恋对象的音容笑貌,这种写实的手法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情景交融的手法形成鲜明对比。

二、中英爱情诗差异的原因

1.英国的女性社会地位高于我国女性。

在英国,《圣经》是西方人的精神支柱,上帝造人既说明了男女之间爱情的本质存在和自然性,又为尊重妇女的传统奠定了基础,因而西方诗人对爱情的表述往往大胆直率,洋溢着激情。其次,西方深受骑士文学的影响,女性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西方人对爱情和女性的理解也有别于中国。

中国受封建社会统治两千多年,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封建父权家长制度和封建道德规范使男女关系成为主从与尊卑关系,所以妇女们难以在诗歌中被描写、歌颂;后世的理学家们提出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更是成为禁锢妇女思想的枷锁,而且中国古代的妇女们从出生时就被教育要有女德,要为夫生儿育女,为夫家传宗接代。

2.英国注重个人主义,我国注重集体主义。

个人自由和个人选择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英国人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因此英国文化注重个人独立性的培养,注重个人的自由选择。因此,英国的爱情诗会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个人对生活的追求及价值的实现。

中国的封建文化注重集体利益,个体的爱情意识往往被忽略并受到严重压抑。因此,中国诗人在描写爱情诗时往往含蓄委婉。其次,中国自古为农业社会,强调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强调集体主义。另外,男耕女织的生活传统深深的扎根在人们的思乡之中,对乡土深深的眷恋,对离别家乡充满怨恨,因此中国的惜别诗中洋溢着离别愁绪。

三、结束语

尽管中英诗歌有种种不同或者是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都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对爱情的看法与追求,有的如烟花一样灿烂,有的如沙粒一样平凡,但记录了真实的爱情故事,它们带我们走进历史的轮回,带我们感受那些伟大诗人的爱情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本益.中外抒情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5.

[2]徐振邦.古代女子爱情诗选[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