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干部竞选中的不良风气反思

2019-04-29杨玉芬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

杨玉芬

【摘 要】班干部是可以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学生,能够在学生之间架构起沟通的桥梁,为班主任传递信息,并为班上的学生提供服务。为了选拔出优秀的班干部,每个班级都需要进行班干部竞选的活动。只是近些年来,小学班干部竞选中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本文主要针对这些不良风气进行反思,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干部竞选;不良风气;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65-01

如今班干部竞选活动在全国各小学中得到了推广,但是近些年来,这一竞选活动中出现的不良风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小学班干部应该是一种服务型的干部,但是在不良风气的侵袭之下,却更多的是演变成为功利型的干部。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小学班干部竞选中出现的不良风气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小学班干部竞选中的不良风气阐述

所谓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主干人员。但是在现今社会中,却也存在反面极端型人物,即捞到好处型的干部。而这也是一种事实,这一社会现象如今出现在小学班干部竞选之中,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具体而言,小学班干部竞选中出现的不良风气可包括以下几点:

1.班干部竞选中的家长干预现象。

在许多家长的观念里,班干部就是班级里的“官”。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当上了班干部,无疑就是做上了班级的“官”。不管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班级管理中,做班干部都可以得到极大的便利,这便是“官”的“权利”。在这样的意识之下,家长就会干预小学班干部的竞选活动。主要行为表现是:第一,家长在班干部竞选之前,会给孩子灌输“必须要做班干部”的念头。即便是孩子没有这个意愿,也会选择说服他们愿意去当班干部。第二,家长会为孩子成功竞选班干部而出谋划策。有的家长会钻一些漏洞,或者投机取巧,让自家的孩子成功当选。第三,家长为了保证孩子可以成功当选,做出了贿选的行为。比如向老师送礼,或者给班上的其他小朋友送蛋糕或糖果等等。这些行为无疑给小学班干部竞选带来了不良的风气。

2.班干部竞选中的教师干预现象。

若是教师任人唯亲,就会对班干部竞选结果进行干预。教师对班干部竞选的结果不满意的情况下,若是私自改变竞选结果,就体现了教师的“绝对权威”。但是班干部竞选的立足点本身就是“民主”,教师的这一做法显然与其相悖。这主要是部分教师的观念尚未过渡到民主观念上,教师占据绝对权威的这一观念根深蒂固。在这样的干预作用下,小学生班干部竞选就失去了民主的意义。

3.班干部竞选中学生个人采取不当行为。

受到家长观念的影响,学生也容易滋生功利性的念头[1]。有的学生利用家长带给自己的光环来竞选,也有的学生进行私下拉票,还有的学生模仿父母的行为,给其他学生送糖果或玩具,希望他们可以在竞选上给他们投票。这种行为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实现民主的班干部竞选。

二、小学班干部竞选不良风气的改善措施

班干部竞选中出现不良风气,归根结底是小学生容易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影响。但小学生才是班干部竞选中的主体,学校教育者要从小学生入手,加强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学会抵抗不良思想的侵袭,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具体而言,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榜样教育的引领作用。

小学生的班干部竞选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化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免不滋生不良风气。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强榜样教育的引领作用,让小学生正确使用模仿行为,加强其对集体利益的认知,淡化自我利益的观念,学会树立起为他人服务的意识[2]。而这一榜样就需要具备这样的条件:为他人积极服务、不计较个人得失、思想相对于其他学生而言更成熟。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懂得挖掘榜样的力量,让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的小学生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比如,某小学的班主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确定了一位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学生,让他组织班干部的竞选活动。这位学生不仅婉拒了他人送过来的礼物,也帮助其他同学婉拒礼物。在竞选过程中,采用了不记名的投票选举,让一些本来犹豫的小学生果断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进行民主选举。

2.加强民主意识教育的渗透。

小学生缺乏较强的民主意识,容易受到他人的鼓动,不遵守民主竞选的规则,给可以带给自己好处的学生投票。因此,小学的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民主意识在校园、班级上的渗透。比如学校定期开展“国旗下讲话”的活动,围绕着“民主”进行讲话,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班主任也可以在班级上开展以民主为主题的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体会民主的内涵及意义。班主任也可以直接围绕着班干部竞选中的不良风气进行讨论,让小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某班级的班主任就针对上一届班干部竞选活动出现的不妥当问题进行了剖析,让小学生都直观看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通过讨论之后,学生都开始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展班干部竞选活动,取得了预期中的效果。

3.加强责任意识教育的渗透。

责任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德育内容,要求每个人都懂得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3]。就小学班干部竞选活动而言,想当班干部的小学生就需要具备当选后勇于承担起班级管理的责任这一意识,不想当班干部的学生则需要具备民主监督的责任意识,避免发生不民主的行为,让班干部竞选活动可以顺利举行,而且取得大众所望的结果。比如某小学的一个班级在班干部竞选的过程中,自主形成了一支“风纪队”,制止了一些不民主、不公平的行为,让班干部竞选活动的结果都在学生的期望范围内。这个班级的班主任给这支“风纪队”授予了表彰,也让这个班级的整体风气得到很好的净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干部竞选中出现的不良风气必须要得到净化。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懂得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排斥不良的思想,并且主动接受积极健康思想的熏陶,将意识外化为行动,主动充当规则的遵守者,在竞选中始终坚持民主原则,让竞选结果符合大众的期望,也让班级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促进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峥嵘.小学班干部管理的現状及其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7.

[2]李露舒,蔡文欣,甘楚君,等.小学德育对小学生竞选行为的作用研究[J].科教文汇,2016(3):96-96.

[3]黄爽.完善小班干制度,让人人有事做[J].黑龙江教育:小学,2016(12):46-47.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小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