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探析

2019-04-29马金芳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机械制图中职

马金芳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理实一体化已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理实一体化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对理论知识针对性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巩固对理论的认识。理实一体化教学,对于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有着比较好的作用。本文针对中职《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教学展开论述,首先说明理实一体化的重要性,之后分析我国当代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中使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28-01

引言

将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之一,也是教学工作应该遵守的原则之一。如何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中加入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强化中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是本文重点探讨的。

一、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引入理实一体化的重要性

1.有效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

中职《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该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对知识进行单一的讲述,还要让学生对实践有所掌握,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运用好理论知识并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专业技能能够通过实践而得到有效的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加强,促使其更快的融入社会。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个领域都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中职《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有利于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加强学生在今后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改善学校的就业率。

2.理实一体化能有效促进中职《机械制图》学科的发展。

中职学校的职责是为社会培育出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人才。学校在《机械制图》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实践中,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有效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能力也随之能够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中开展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理论与实践双方相互影响之下,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发挥出更好的影响,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差,其理论基础也相对薄弱。目前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教学形式非常单一,教学过程以老师为主体,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向学生单向灌输理论知识,在教学期间学生没有提得起兴趣的内容。《机械制图》这门课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当中,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如果不创新教学模式,那么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若不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那么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将难以提高。

2.教师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践内容不重视。

在传统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理论测试成绩,而对实践缺乏重视。中职学校受到场地和硬件设施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再加上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来评判学生学习情况主要是期中、期末测试,这就导致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仅仅使用理论灌输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中,并且让学生课后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复习巩固,但是只掌握理论而不进行实践,那么学生将无法适应将来的工作。

三、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1.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机械制图》课程中含有较多、较抽象的内容,如果采用单向灌输的教学形式,学生就不能对课程内容有效理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當老师讲到剖视图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针对几个比较典型的剖视图进行讲解。使用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整个剖视图的假想过程。运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容易对剖视图进行思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促使学生展开讨论,使课堂的气氛得到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其今后的实践能力。

2.教师应给予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足够的重视。

理论测试的成绩虽然重要,但如果仅仅注理论而忽视实践,那么学生将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教师应该针对实际情况给予实践课程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利用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提升学习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对一部分课程内容讲授完毕后,要组织学生课后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具体的操作与模拟,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由学习小组共同提交实践报告。

3.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

中职教师在进行《机械制图》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加强。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才能对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首先要对学生的知识量进行了解,对不同知识量的学生因材施教。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当学生理解了知识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讲授,并且让他们体会应用的方法。这样的方式要求教师拥有较高的素养,教师首先要能够深入理解机械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通过流利的方式表达出对机械知识的见解,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若学生没有理论基础就无法进行实践。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学生掌握了足够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理论和实践二者的作用同样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二者交替进行,促使其相互发生积极影响,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比如,教师在完成一个课时的理论教学后,可以组织学生在下一课时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有其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利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手段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动手习惯的同时,加入对理论知识的思考,让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君.浅谈《机械制图》在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思路[J].就业与保障,2016(07).

[2]牛春亮,马莉莎,姜忠爱,郜颖,安相华.机械制图微课建设中课程资源与整体规划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8).

[3]谢青萍.浅谈中职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J].科技展望,2016,26(10):239.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机械制图中职
CAD三维转二维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