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借表演,提升初中语文戏剧教学实效性
2019-04-29陈成
陈成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戏剧体裁文章占有比重较少,学生涉猎有限,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教师应该深入的研究教材,在教学中借助表演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解读人物的性格、体会其中的矛盾冲突,感受戏剧的魅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借用表演教学重要意义,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借助表演教学法提升初中语文戏剧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最后加以总结,旨在通过对初中语文戏剧的表演教学法进行研究,增加戏剧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戏剧;初中语文;表演;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08-02
引言
戏剧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种类繁多,特色鲜明,集各种艺术形态于一体,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戏剧类文学作品多篇也被收录其中,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思维、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学生对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表现手法难以充分了解,课堂收效甚微。笔者认为戏剧作为一门文学艺术,是为表演创造的剧本,教学中采取表演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通过观看、自己表演的过程对戏剧深入的理解,能够将学生带入戏剧之门感受其魅力所在,有效的突破戏剧教学的现状。
一、初中语文戏剧教学借用表演方式的意义
教无定法,旨在提高教学效率。表演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下新的教学模式,和普通的语文教学课堂不同,让学生在学习戏剧时按照文章内容进行表演,实现戏剧情节的再现,对提高戏剧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采取表演教学法,将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增加其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通过表演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表演加深对戏剧文章中人物关系、事件情节、矛盾、心里活动等各方面的理解。最后通过表演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对戏剧情节的表演,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对能力、表演能力等。
二、借助表演提升初中语文戏剧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表演教学方式对初中生语文戏剧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现状,以初中语文教材戏剧体裁文章《屈原》的教学为例,从教学设计环节到课堂中实施环节到总结评价环节,提出三方面的应用策略。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驱动预习。
在初中语文戏剧表演教学中,一方面对课堂的设计要求较高,教师需要对戏剧文章进行仔细的分析,按照学生的认知现状精心的设计教学的过程,将教学课堂活动做到运筹帷幄,牢牢把握课堂节奏。另一方面,表演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需要在教学前事先布置教学任务,采取任务驱动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戏剧提前进行预习,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预习任务初步了解戏剧中人物、场景、故事等,为课堂的表演提前打下基础。在九年级课文《屈原》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戏剧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情感律动,理解屈原的爱国思想和无畏的精神,采取表演教学法如下:准备阶段,一方面理解文章的教学目标,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首先用端午节粽子引入课程;其次,要求学生检查预习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该文章的大致结构、经过、思路;第三,带领学生仔细读课文;第四,以小组单位分配表演任务,并进行讨论;第五,课堂进行戏剧表演;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引出文章的主题。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预习布置,交给学生任务,让学生通过预习,理解屈原经历了什么?内心有什么独白?表现了什么思想、主旨。让学生带着三个任务问题,通过预习寻求答案,达到对该戏剧文章的初步理解。在第二课时前,要求学生完成上节课的任务,第一组表演密谋毒死屈原的情节,第二组表演屈原的内心独白等,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情节和进行台词的记忆。通過该部分的实施,为后续的课堂表演奠定基础。
2.教师协调引导,小组合作演绎。
在初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完成准备阶段后,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按照教学设计流程开展教学,教师对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进行检测,重点分析文章,协调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再次通读。在表演时,按照布置的任务,将学生分配成为若干个小组,布置表演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进行明确分工并策划表演过程,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演绎。在文章《屈原》教学中,学生对文章的两部分进行预习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通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解疑答惑,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熟读分析了郑詹尹邪恶、卑鄙、狡诈的人物形象和屈原正义、光明、不屈的形象。然后让小组讨论策划表演,后续分角色演绎。一小组演绎以南后为主的楚国奸臣,对屈原进行排挤、打压后,凶残的密谋毒死屈原的嘴脸。另一个小组表演屈原的内心独白,可以采取动作和语言分角色演出,通过情感上的朗读和肢体上的动作来演绎屈原面对风雨雷电的提出命运疑问、受到冤屈的怒火,表现出忠贞不屈、浩然正气的悲壮。整个表演过程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积极,表演富有创意。
3.科学评价表演,总结点拨增效。
在完成初中语文戏剧课堂活动表演后,教师需要依据教学课堂情况,针对学生的表演表现,有针对性的采取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科学的对课堂进行评价,然后进行文章的总结、点拨,突出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加教学效果。在《屈原》该文的教学课堂表演后,教师先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自评和小组间互评,对自己的表演和他人的表演提出不到位的地方。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从反派人物、主人公屈原表演过程中的表情、语气、动作、情感方面的表现提出充分的肯定,同时对学生表现欠缺的地方提出改进的意见。例如在矛盾升华环节表情欠缺、气氛高潮语言释放等的欠缺环节。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通过表演对文章的深层次感悟认识。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拨总结,再次感受戏剧中情感的律动以及屈原忠贞爱国情结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三、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戏剧题材教学和其他题材不同,对人物、情节、感情、语言等各方面认知能力是教学的目标要求,利用表演教学法能够提升教学实效性,对戏剧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借用表演教学来学习戏剧,让学生通过演绎深度的理解掌握文章本质,增加了学习的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表演教学法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教师在使用时需要依据课文的特色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思考去如何灵活处理才能提高教学时效。
参考文献
[1]王晓敏.刍议表演教学法与学生能力的培养[A].《智能城市》杂志社、美中期刊学术交流协会.2016智能城市与信息化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I[C].《智能城市》杂志社、美中期刊学术交流协会:旭日华夏(北京)国际科学技术研究院,2016:3.
[2]乔莹莉.初中语文戏剧教学困境与突破[D].河南师范大学,2016.
[3]郝继瑜.初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
[4]林洪桐.表演教学法的突破与改革——刻不容缓的命题[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1):98-102.
[5]尼加提·吐尔逊.论戏剧表演教学法[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0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