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结合文本有效主题拓展阅读初探
2019-04-29郑晶
郑晶
【摘 要】随着教育的改革,语文作为小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阅读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加强拓展阅读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98-01
一、結合文本,引燃课外海读
1.从学生兴趣点入手,让学生海读。
比如,低段的孩子喜欢阅读充满好奇的故事,可设计“好奇”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读充满好奇的故事:《彼得.潘》、《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高段的孩子喜欢阅读充满历险的故事,可设计“历险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读历险故事:《鲁滨逊漂流记》、《哈利.波特》等。并让学生编探险故事,使其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从而让孩子读中学会写,写中提高读的兴趣。
2.从课文作者入手,让学生海读。
众所周知,小学生对作者的认识大都始于具体的课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或课前,或课尾,或课中,可适时地把作家请出场,推介给学生,开启一扇以“课文作者为中心”的阅读大门,从而让学生对其作品产生阅读期待。推荐内容大体包括个人生平、对世贡献、后人评价、典型作品等。比如,老舍是学生从课文《落花生》、《趵突泉》中开始认识他的,为此,学了这些课文后,我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老舍的《猫》、《英国人与猫狗》、《小麻雀》、《我的母亲》、《养花》等。学生读后渐渐喜欢上了老舍,我再让他们去海读更多他写的书,形成以课文作者为中心的主题拓展阅读。
3.从单元里的课文入手,让学生海读。
有的课文包含着丰富的阅读因素,因此,在布置预习时,从课文题目入手,我让学生围绕题目进行海读,了解相关知识或写作背景。如,在教学《叶公好龙》(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一课前,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围绕《叶公好龙》这个题目,回家后在百度中录入“与龙有关的故事”,了解与龙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第二天,学生带来了“画龙点睛、屠龙之技、龙阳泣鱼、龙去鼎湖”等等与龙有关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拓展阅读使学生还没有学习课文,就已经对龙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达到了未学其文、先爱三分的效果。又比如,围绕《草帽计》课题,开展“红军故事系列”阅;围绕《王二小》课题,开展“小英雄故事系列”阅读;甚至还围绕语文天地的拓展阅读文章《崂山道士》的课题,推荐学生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4.从主题单元入手,让学生海读。
比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有一个主题单元是“奇妙的海底世界”,学习了单元课文《海底世界》、《圆圆的沙不粒》、《海底村庄》、《海底漫步》后,我推荐学生读《海底两万里》和《海洋的秘密》;四年级下册有一个主题单元是“明月”,围绕主题“月是故乡明”,我让学生阅读有关月亮的诗文,探究月亮与诗人情感的关系;四年级下册有一个主题单元是“塞北江南”,教材安排了《葡萄沟》、《小镇的早晨》、《五彩池》、《日月潭的传说》四篇课文,我又发动学生找描写“塞北江南”美景的诗文进行朗诵,然后进行了“赞美家乡”的作文比赛,倍增了学生课文阅读量,丰富了课文知识。
二、结合文本,让学生读中有获
1.在阅读之前,提出阅读的要求:不走马观花看热闹,要眼到、心到、手到。在阅读之时,让学生边读边勾画和旁批,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阅读之后,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让他们尽情分享彼此的读书感受。即,充分利用午会和班队会,开展交流活动,提高阅读效果。即,每天交流自己从书中积累的好词好句;每周交流一次自己的读后感;每个月朗诵一次自己喜欢的诗歌;自编自演一次书中最喜欢的故事;聊一聊读书、借书、买书的经历。
三、充分借助课文特点,拓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1.借助课文内容的矛盾点,激发阅读兴趣。
如,《草船借箭》是一篇古典文学作品。很明显,编者的意图是激起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但要通过这篇课文就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抱着《三国演义》阅读很不容易。于是,在执教这一课时,我抓住课文中的几个矛盾点:(1)鲁肃是谁的人?诸葛亮明知鲁肃是周瑜的人,为什么还敢把准备草船这样重要而机密的任务交给他?(2)鲁肃在草船借箭这件事中帮了谁?他为什么不帮他的上司周瑜对付诸葛亮反而帮助诸葛亮?这一问,充分激发了学生研读《三国演义》的兴趣。读后我还开展了讨论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读了《三国演义》后明白了什么?学生纷纷答道: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知天知地知人心的智慧都是平时留心观察思考的结果……
2.借助课文人物命运,拓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人都有关注人物命运的特点,所以在拓展阅读时,老师要善于制造悬念吊足学生的胃口,吸引学生读下去。如读《鲁滨逊漂流记》一书,我启发说:同学们,美国《生活》杂志1985年在百万读者中开展评选“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书”的活动,最后推选出的10种“最佳书”中,有一本书排名第二,你知道是那本书吗?我们今天就要开始读这本书《鲁滨逊漂流记》,它主要写了鲁滨逊乘船出海经商,遭遇海难,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荒岛上,你知道他的命运将如何?给学生留了一个悬念吊学生的胃口,大大的提高了阅读的激情。
学生们如饥似渴地读起了这本书。读完后知道了鲁滨逊艰难的生存下来,最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家乡。接着我又告诉学生:读书,是为了让我们受到启发,感悟书中的内容。读了这本书之后,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启示?请一起交流。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鲁滨逊拥有大无畏的冒险精神,能勇敢地承担后果,动脑筋解决面临的困难,及坚强的意志和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达到了“扎根课内,拓展课外,大量阅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