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策略的问题与研究
2019-04-29张玲
张玲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材均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改版,而从改版的结果来看,阅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材中,阅读版块已经增加了很大比例,这给小学英语教师英语阅读教学以及学生英语阅读学习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策略培养的现状为出发点,结合已有问题从多个角度对学生阅读策略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给与广大小学英语教师一些可行的帮助和建议,进而不断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阅读策略培养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阅读策略;培养方法;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73-01
引言
“听、说、读、写”是构成英语学习的四大要素,而其中“读”即是阅读。英语阅读教学贯穿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个环节,它不仅关乎到小学英语学习的质量,也影响着小学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高低。由此可见,如何采用最合适的阅读策略培养方法,进一步促进小学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始终是广大小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但就目前来看,多数小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阅读策略培养工作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提高对阅读策略培养的重视,尽快解决已有的一些问题。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现状
1.缺乏对阅读技巧的重视。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交给他鱼不如交给他捕鱼的方法,同样,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时教师也应明白这样的道理,绝不能一味要求学生完成大量的阅读习题,而是应注重对阅读技巧的教学,让学生从最根本上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但是,就目前来看,多数小学英语教师对于阅读技巧教学的重视都不高,这一方面是由于多数小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追求纸面分数,而阅读并不会算入考试,因此往往不会受到重视;另一方面,虽然义务教育早已在全国普及,但我国对于优秀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的匮乏仍然阻碍着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很多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其本身素质并不高,对阅读技巧的重要程度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这也同样是阅读技巧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的一个很大原因。此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及题海战术式的阅读练习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影响,尤其是一些珍贵的阅读时间,学生本可以在阅读中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却因为教师安排的不合理阅读作业或背诵作业,使得学生极易对阅读教学产生反感,再加上并没有正确的阅读技巧,阅读练习的效率很低,时常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不仅不利于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也使得学生对英语阅读乃至英语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同时,这也十分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不愿意上英语课,不喜欢英语老师,教师的工作便难以开展。
2.缺乏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好的习惯是做成一件事的前提,阅读也不例外,只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全面快速的发展。但是,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对学生阅读学习习惯的培养,归根结底,一方面是由于教师自身教学方法的不合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并不够。首先,小学是一个学生刚刚接触知识尤其是刚刚接触英语的时期,由于小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普遍较高,因此小学生掌握知识往往较快,但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关键,其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缺乏足够的引导,这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学生无法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因此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小学是一个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无论是思维还是身心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但由于很多教师的敬业意识较低,教学工作只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缺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爱,这样不从实际出发,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方法只会逐渐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并不愿意按照老师讲解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练习,也就更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3.缺乏对阅读氛围的营造。
英语学习应该是一个耳濡目染的过程,只通过课堂教学就想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是绝对不可能的,而这也正是多数小学所具有的共同问题。首先,多数小学并没有早自习或晨读,学生的阅读时间只有课堂阅读和自主的阅读作业,而这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英语学科相对于小学学生本身较难,学生很少会在课余时间自主接触英语文章进行阅读;其次,很多小学虽然开设了图书馆,但学生往往并没有太多进入图书馆学习的机会,即使有机会也不会去选择难懂的英语书籍进行阅读;最后,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策略时方法单一,并不能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阅读效率不高,相关的阅读策略也就得不到提高。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措施
1.提高阅读策略培养力度。
人们常说,小学老师是学生的第二任家长,往往教师的优秀与否会直接决定着学生的优秀与否,因此只有教师本身提高对于英语阅读策略的重视,学生才会更愿意在阅读过程中注重自己的阅读策略。一方面,广大小学要积极整合师资力量,定期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英语教师都认识到阅读以及阅读策略对于自己学生的重要意义并坚决提高阅读策略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应让教师清楚明白教师对于学生,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要以身作则,重视每一堂课,积极准备每一堂课,要一视同仁,对于阅读策略不正确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要引导每一个学生爱上阅读,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
2.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要学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的进入到阅读练习之中。首先,在大多数的英语教学课中,往往都具备一个主题会贯彻于整节课程,如何引入这个主题与是否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热情息息相关,而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其本身贪玩、好动,如果借助游戏等方式完全便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学会巧设阅读前课堂导入环节,合理采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投入到阅读学习之中。例如,小学英语课本中往往会有对话或者一些短篇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分组扮演教材中的对话人物,一方面可对已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带入感情的阅读句子,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英语词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阅读习惯养成。
每个人的学习习惯都会有所不同,而这种学习习惯往往是在小学阶段便已经养成的,基于此,小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从一开始便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应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阅读喜好,及时端正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其更好的参与到阅读学习之中,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其次,教师应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对于错误的技巧要及时进行指出,保证学生不会养成错误的阅读习惯;最后,教师要尽量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多为学生寻找一些合适的阅读材料,并借助分组阅读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带有感情的进行阅读,同时可让学生准备笔记本进行词句记录,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阅读。
4.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学生来说,遇到难词难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而出于畏难心理,多数学生遇到难题往往会直接跳过,这就导致其阅读质量大打折扣。基于此,一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阅读自信,借助适当的奖励机制鼓励其克服难题;另一方面,在策略上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或图片进行生词猜测,同时也要让学生拥有查词典的耐心。
5.巧设课堂阅读教学环节。
前面提到,英语课堂要有一个能够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而除了导入环节外,教师也应合理安排整堂课的教学时间,要尽量做到既包含阅读时间,又包含讲解时间,同时阅读时间既要有分组阅读或自主阅读时间,又要有集体阅读时间。此外,教师应将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即把整堂课贯通起来,防止在环节切换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丧失现象的出现。例如,在阅读之前,教师可对所需阅读段落中的难词、难句进行讲解,尽量减轻学生的阅读难度,但需注意要给学生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然后,教师可让学生按照默读思考、分组讨论、集体朗读的顺序进行阅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还应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如所阅读段落中的故事情节等等,要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在培养学生阅读策略的同时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6.不断扩充阅读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师往往会借助多种方法来让学生感悟英语,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不断扩充自己的阅读教学手段,不仅要学会在课堂上营造阅读氛围,创设阅读情境,还要在学校内传播阅读文化,让阅读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一方面,教師应定期借助多媒体播放英语阅读视频尤其是英语演讲视频,让学生感受优秀英语阅读所具有的感情;另一方面,教师应借助学校广播定期播放英语演讲或在宣传栏宣传英语阅读的重要性,让全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英语阅读的魅力,从而积极的参与到阅读练习之中,而不断的阅读练习便可以让学生们不断改正自己的阅读策略,最终促进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本文分析了小学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阅读策略的一些问题,也从多个角度指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措施,可以确定的是,英语阅读策略的培养对小学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且其与教师、学生、教材、学校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因此只有从多方面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培养工作的重视,不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才能真正让学生拥有正确的阅读策略并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卓敏.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18,18(02):149-152.
[2]孙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策略研究[J].英语广场,2017(02):164-165.
[3]张如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形成的实践与研究[J].英语教师,2016,16(08):16-22.
[4]曾燕虹.小学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0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