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总结

2019-04-29柳东平

关键词:自主合作信息技术

柳东平

【摘 要】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学习是指學生在教师引导下,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自主地选择适合的研究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并从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与传统被动接受学习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灌输者,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和组织者。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自主;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62-02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的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相对于城镇学生而言比较少,对计算机充满神秘感,对信息技术课充满兴趣.只是因种种因素影响这种兴趣异化为乐于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内容上。而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缺乏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更不谈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性.围绕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我们不可忽视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堂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特点

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来看,初中的信息技术课无疑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课堂。初中生刚开始还能凭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来配合学习,但时间一长,这种脆弱的兴趣就不能支撑他们完成信息技术课基础知识的学习任务,也容易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教学转变成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学,使教学过程机械化、生硬化。

二、在信息技术课堂渗入自主探究学习

1.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学习资源的环境和人际交流的环境。学习资源应该是丰富的,而且每个学生都易获取的。交流有益于增进知识理解、丰富思路、自我矫正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为学生创设人际交流的环境应该是自由的、民主的、友好的、安全的。可以师生交流,也可以生生交往,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同时又从学生的学习中汲取养料。学生有能力时可以帮助他人,遇到困难可以请求他人帮助,犯了错误也能被宽容。每个学生的个性、权利、学习成果都应得到尊重。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课堂对学生产生亲和力,能吸引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发生浓厚兴趣,并自发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来。

2.提供开放的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的教学素材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来源于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突发事件,来自学生。平时,我十分赞赏学生提问,学生们也常常把课后遇到的有关难题带到课堂上来。有时,我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学,把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就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开放的学习内容使学习材料成为学生乐于思考和解决的任务,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拉近信息技术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组织开放性的实践活动

实践作为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开放性的实践应具备如下这些特点:

1.信息的灵活性。

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任务和问题应成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载体,并非仅仅为了掌握某个内容。因此,信息的呈现过程应成为一个不断收集、不断更新、不断积累建构的动态过程,改变为了让学生练习而人为编制题目的方式。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要不拘一格,重在给学生提供适量的信息,而不一定是完整的、有效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对信息的研究,不仅获取知识与方法,更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2.策略的多样性。

任务的多元性决定了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实践不应是只遵照教师指定的某一路径去进行,每个学生的设计或策略均是有效的,都应被肯定。提倡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淡化标准化意识,减少指令性要求,取消唯一性结果,以打破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同时要鼓动分析方法、解决方法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3.任务的灵活性。

不同的学生在能力个性上的呈现的差异,使得不同的学生对实践活动产生不同的要求。教学四年级“文章的修饰和排版”时,教材要求每个学生设计一份小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水平各异,我把任务进行了扩展,改为:①录入一篇自己满意的作文或喜爱的诗歌、小故事并进行排版(可以加入插图);②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设计一份主题新颖的小报。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适合有限制的开放任务。在画图的综合练习课上,我常常事先为学生设定好画面的中心部分:一颗树、一道彩虹、一栋小房子……再由学生围绕中心自由地填充空白。如此便避免了学生胡乱涂鸦和无所事事的现象。

4.过程的自主性。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趣味和特点,将教学过程适度开放,允许学生选择并负责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强化键盘输入技能的教学步入中期阶段时,由于大量、重复的练习,导致学生产生了枯燥乏味感,变得厌烦和疲沓,阻碍了练习效果。经过师生沟通,我尝试改变了练习组织形式,每次练习课,首先和同学们一起协商,确定好当堂课应达成的目标,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练习软件;练习时间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决定;练习方式也开放。这样一来,教师管得少了,学生反而自觉多了,他们键盘输入速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自主性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总结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某种那境中展开的教学话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师、学生、教材等三个要素,在現代化教学中,通常要运用多种教学煤体,为此还要增加“煤体”这个要素。明确教师、学生、教材、煤体等四要素的作用,优化彼此的关系,从而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双重优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从单一、被动、接受式学习慢慢转变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对学习有兴趣,会选择学习内容,会与他人合作与分享,会自主査阅、搜索资料,并学会对自主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等等,他们正逐步掌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技巧、规律,获得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