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也可以上出精彩

2019-04-29胡小琴

关键词:小学数学

胡小琴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上出一节高效的练习课,教师需要潜心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不能随便拿几道题目就去“满堂灌”。其难度不亚于上好一节新授课。只有经过精心准备和针对学生特点优化设计的练习课,才能真正提高练习课的效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分层练习;有效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77-01

数学练习课,很多教师教学设计通常开场白是:出示几道题——学生做——教师批改——学生订正。这样的练习课设计中有许多弊端,孩子们觉得枯燥无味,学得也没有多少兴趣了。针对这些弊端,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练习课的教学成果,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就如何提高练习课的效率,让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出彩,我对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一、明确练习课课堂教学的目标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必要准备和基础,因此作为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练习课必须增强目标的预设性,要对知识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数;要对知识掌握的深浅度以及与已有知识的贯通与联系,作出预先的考虑与估计;要对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作出精心安排和把握。例如,学习了《认识非整千德四位数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把“数中间有0的读法、写法”这个重点抓住,估计学生可能在写“数中间有0”这种情况会感到比较困难,二千零五可能会写成205,因此要预设通过各种变式练习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并灵活应用。在学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后,要着重分析数量关系“求几个几是多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想出解答方法。总之,每节练习课总的目标要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从局部到整体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把握学情,合理组织练习

根据小学生的兴奋点容易转移,兴趣极易激发又极易改变的特点,在练习课教学过程中,练习时也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时刻保持浓厚的兴趣。

1.练习课中合理地处理练习时间和练习形式。

课中,我采用了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的形式,即:连续练习和间接练习。例如:前面谈到的练习课中的基本练习,先口算,紧接着是笔算,而变式练习中,先口述算式,再让学生思考问题。这样先集中,再分散,有时集中与分散练习交替进行,不仅不会让学生厌倦,而且调动和增强了学生练习的激情。

2.正确处理教与学,知与情,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在练习课教学过程中,每组练习后,我注意到了抓住练习课的重点、难点和该组的练习要求,先让学生小结,然后进行指导性的小结、评估、强调,不断强化知识,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充分利用反馈在练习课中的作用,在每次练习后进行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纠正。这样,调动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操作要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设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提高性或扩展性练习,学生逐题练习,及时订正。本环节是练习课的主体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作为分层练习中的“分层”一是指习题分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分为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提高性或扩展性练习;二是指因学生学习能力不一,做题的速度有差异,作为提高性或拓展性练习,是作为调控练习时间,培养优等生的数学能力的选做性练习。基本练习: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设计以巩固“双基”为主的习题,通过练习,强化“双基”,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及数学规律的理解,熟练有关的技能。在练习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偿性练习,做好补教补学。综合练习: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设计综合有关知识的、变化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式),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习题。在提高学生“双基”的掌握和熟练水平的同时,沟通有关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拓展性练习:其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练习的补充,可以是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思考题。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的习题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要及时订正和评价,保证其正确率;在订正和交流中,要注意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注意发现有创造性的思维,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已有的认识;“提高、拓展性练习”作为选做题,不做统一要求;可根据学生试做的情况确定是否进行交流和评价。在处理“提高、拓展性练习”时既要调动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保护好学困生的自信心。

四、练习效果要及时反馈

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一节课常常要安排多次反馈性的练习,以便使正确的得到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利用率,保证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每当学生完成练习,他们最为关心的是练习结果正确与否,但是这种关心程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因此,教師要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对练习印象最鲜明、最清晰的时候进行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质量,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反馈不只是为了知道谁对谁错,即使对了,也不见得是同一种解题思路,同一个思维水平。所以,通过练习的反馈还应作进一步的了解,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还应该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检查方法,提高自我反馈的意识和能力。总之,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否获取矫正性的反馈信息,练习正是获取这种信息的重要渠道。

最后,为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和兴趣,可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练习情况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课外作业可以是以巩固“双基”为主的书面作业;可以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实践性作业,如小制作、小调查;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等。课外作业的数量要适当,不能加重学生负担。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