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道德教育于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之中

2019-04-29刘晓辉

关键词:品德课道德教育思想品德

刘晓辉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66-01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要将德育实验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努力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加强道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基础

教师应在教学中找准德育渗透点,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和道德习惯,自觉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

1.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德育的主阵地、主战场。

思想品德教材是遵照《小学德育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的,它系统地教育学生怎么做人,初步树立学生们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为长大以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学习、劳动等习惯。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好思想品德这个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把思想品德课与学校的其他德育途径紧密联系,融合到学校的大德育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思想品德课中的认识和感情能在其他途径中得到巩固、发展、升华,同时,使思想品德课中的认知通过其他途径得到实践、体验、巩固。如在教学《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时,可以《中华魂》为题,开展一次以革命烈士为中国献身为内容的演讲比赛或办主题队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在十月份,全国上下庆祝祖国的生日时,教师可以打破原教材程序,把“家乡新面貌”、“不能忘记的屈辱”等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换到这个月来上。课前,还可以让学生在报刊杂志和网络上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课后还可以与课外阅读、写作文、记日记有机结合,出专刊,搞主题班会活动。这样,既巩固了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又推动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

2.学科教育是实施德育最经常的途径。

《小学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寻找教材中知识、技能与德育的“交叉点”,准确理解消化,“情化自己”,“情入课堂”,“润物无声”。如教学“ji  miao  gua”这三个音节时,可以编成儿歌“小鸡捉虫ji ji ji,小猫走路miao miao miao,小青蛙gua gua gua,蹦蹦跳跳呱呱呱”。配合动作表演,大家又唱又跳,好象真的来到了池塘边。这时,老师可以提问:“青蛙最喜欢吃什么呀?”小朋友会回答:“青蛙喜欢吃害虫。”老师可以适时加以引导: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帮助我们捉害虫,我们应该保护它,保护了像青蛙这样的益虫,使生态环境得到平衡,也就是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受到了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有的教材思想性不明显,如数学、体育、美术等,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挖掘其内在思想性,有意识地进行道德教育。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在游戏或田径、体操等项目中开展各种竞赛:如成绩竞赛、速度竞赛、动作标准程度竞赛等,通过竞争与合作培养学生顽强勇敢,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爱学、学会、会学,从而掌握了知识、技能,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加强道德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渗透,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

革命导师列寧曾精辟地指出:“如果学习、教育和训练只限于学校之内,而与蓬勃的实际生活脱离,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我们不会信赖的。”德育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在活动中,强调实践性,检验知与行的统一,情与意的结合,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德育的感染与教育。如带领学生游览家乡的名胜古迹,以家乡的今昔变迁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清明前后祭扫烈士墓,凭吊烈士英魂,缅怀烈士功绩;针对学生中独生子女多的特点,开展“孝顺日”活动,把每个星期天定为孝顺日,要求每个学生在这一天都为家里的长辈们做一件好事或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生们都以高涨的热情参加了这些实践活动,德育工作收到了实效。

三、贯彻新《守则》和新《规范》的要求,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认真贯彻新《守则》和新《规范》的要求,协调校内各项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支柱的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德育场的建设,从校园橱窗、壁画、壁字、板报到教室走廊,教室内黑板报等,均形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氛围,用名言警句激励学生,用科学家画像鼓舞学生,用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建立家长学校,使用家校联系手册,及时向家长反映子女在校情况。此外,教师还经常家访、电访或信访,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家庭问题向家长提出建议,杜绝家庭中一边摆麻将台,一边摆写字台,一边摆电视台的现象。帮助他们树立“宠不等于爱”,“打不等于严”,“有求必应不等于养德”,“挖苦打骂只能造成逆反”等理念。开辟校外德育基地,充分发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根据教学需要带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大自然和社会环境,扩大学生的视野。学校争取村委会、关心下一代协会和文化机构的支持,为学生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丰富学生健康的课外生活并抵制不良影响,使小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力争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在这个社会化的德育网中,学生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或是在其他公共场所,都受到德育春风细雨般的滋润。

总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水到渠成,润物无声,只有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道德教育,寓道德教育于社会实践中,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新一代“五好”小公民!

猜你喜欢

品德课道德教育思想品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