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灯火阑珊处,“微”光在线

2019-04-29吴芳琴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用纸品德法治

吴芳琴

摘 要: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學素材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广了,老师们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进行网络电子素材搜集,如:音乐、视频、故事、公益广告等;也可以整合学校的各项活动,直接录制、拍摄活动现场的资料;很多老师更是按照课的需求进行各种各样微课的制作,来代替复杂的“下载”“截屏”。笔者将结合近两年一些优质课中“微”课的使用,来谈一谈微课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取得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微课核心素养精准教学品德课堂

一、“微”设计,突出精准性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载体进入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突破教学瓶颈,有助于学生品德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吃饭有讲究》一课。其中最难突破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营养要均衡,吃饭不能挑食。于是,我们找了大量的相关视频,在这些视频的甄别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视频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要么画面不清楚,要么配音太轻,要么太成人化,要么内容太多太杂……。下载一个视频不仅要请教信息老师,还得往网站里充值,到了最后还得剪接、取舍、拼凑,程序繁杂,且视频使用性还不高。可是换作微课,那就不一样了。我们在百度中找到了可爱的水果蔬菜卡通画,再到酷我播放器中找到了“蔬果之歌”,然后用美图秀秀在图片上添加了文字,最后通过“动画设计”里的小技能完成了自动播放。这样一个小微课的播放,有的放矢,为教学效果增彩增值。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欢快的音乐中,认识了可爱的蔬果宝宝,并且了解到了他们对身体的好处。微课的使用,使得这个环节德育的植入更加精准了。

二、“微”链接,体现生活性

1.用微课丰富情感。

在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可结合教学目标,引用微课中最主要的一个价值点,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与感悟,并通过适当的对话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悟”在认识与情感深处。教学只有切入学生的情感疑惑点,才能真正激发情感。

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一上教材《上学路上》一课时,为了让新入学的孩子不畏惧放学,让他们感受家人的陪伴和温暖,教材特别设计了“路上的温暖”板块。课堂上,老师们让孩子去回忆,同桌去交流,还代表小组上台发言。可是在试上的过程中,总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总是觉得锅里的菜还缺点火候。于是,我们拿起手机在校门口进行了拍摄,爸爸妈妈的嘱咐、爷爷奶奶的陪伴都进入了我们的素材库。后期制作,再配上音乐和文字以及老师的录音讲解,我们的微课做好了。微课中我们还链接了爸爸妈妈的一段采访:宝贝,你现在是一年级的大孩子了,和幼儿园相比你更勇敢了,也更体谅父母了。爸爸妈妈会一直陪着你成长,让你在小学生活中学习本领,感受快乐……看着看着,听着听着孩子们的眼睛湿润了,有的孩子甚至情不自禁地哭了出来。情感在这里产生共鸣,爱在这里得到升华。

2.用微课深化体验。

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始终是一条隐形的主线,有些情感如果教师纯粹用语言文字讲解,很难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难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而微课可以将多个视频联接运用,以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感知体验中,形成深厚的情感。

三、“微”整合,体现人文性

1.微课,缩短“家庭”距离。

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而且品德课的许多内容又是和家庭有着紧密联系,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2.微课,放大“社会”空间。

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对学生的思维行为和道德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只有引导、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空间,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名“社会人”。

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张纸》一课时,让学生知道一张纸的来之不易,我们借用微课“中国的造纸术”来进行讲解。内容中设置了一个卡通人物,是学校的形象logo,然后找到相应的历史性文字,再用“箫”的轻音乐做背景,最后找一位学生进行配音,微课就做好了。我始终相信,自制的微课有不可抵挡的魅力,可以容纳很多量身定做的画面和语言。熟悉的logo,童声的配音,会更加有亲切感。一张纸所拓展开的知识性、历史性也在课堂中欣欣然地呈现了。通过微课观看,学生们了解了造纸工艺程序多且繁杂,还知道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艰辛。我们眼之所见的一张张学习用纸,生活用纸,工作用纸,生产用纸,工艺用纸……都有着来之不易的前身。好好珍惜手中的每一张纸,好好用不浪费成为了这个微视频的“答案”。

微课融入小学品德课堂,但是依旧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果说品德课堂如同烹饪小鲜,色香味是教师的烹饪目标,那么我想微课就是一种极好的调味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案例解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2]兰茹,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J].教育科学,2016(12)

猜你喜欢

用纸品德法治
节约用纸
节约用纸
节约用纸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