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中化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2019-04-29王燕霞

关键词:学困生化学教材

王燕霞

【摘 要】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广而多,需要靠一定的记忆,因而很多学生会逐渐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沦落为化学学科的学困生。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66-01

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学生,即学习上的困难学生。学困生不等于差生,学习困难的学生大多数并不是不聪明,而是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自主性较差,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我们要想转化学困生,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弄清学困生的造成因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许多化学基础知识只是感知,而得不到强化。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由讲述向探究发展,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渡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的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的教师因对新课标的要求把握不准,教学方法陈旧也是造成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也给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学困生的表现特点

在衡水普通高中学生中,经大量的调查发现,造成化学学习差的主要因素并非是先天素质。这类学生普遍存在下列特点:家庭经济尚好,饮食无规律,甚至在课堂上会随意吃零食或喝饮料;学习效率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学习习惯差,一般在课堂上都不做笔记、开小差打瞌睡,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经常抄袭甚至不交作业;人生无目标、贪图玩乐、缺少内驱力;有一定的热情和激情,但难以持久,无耐心和信心等等。

三、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1.偏爱学困生,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困生由于长期的没被提问或谈话,甚至他在故意的犯错而你不予理睬,他会想到自己被冷落、被歧视,慢慢地就“拒绝学习”。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一切”。教师对这类学生更应重视,主动施爱。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关键是教师要对学生“施爱”,甚至要倾注全身心的爱。在我所教班级中有一位学生,性格内向,学习非常认真(课前预习,把看不懂的用铅笔注在边上,等老师讲了之后再注上理由),但连续几次考试成绩均在30~50分。通过师生结对,课后多次找她聊天,用她自己的话讲:我考试前化学方程式都能写正确,化学性质也知道,但到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记不起来了。为了拉近师生间情感上的距离,我们应该表现出亲近学生的积极态势,甚至可以利用善意的谎言跟她说:这种情况在老师读书时也曾出现过。她马上惊奇地问:真的吗?让她坦然地面对这种情况。进而了解其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其实这现象一方面是心理素质较差,遇到考试乱了手脚;另一方面是知识掌握不牢固,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书本上的知识,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从本质上去理解。

2.通过丰富的化学实验激发求知欲望,诱导学困生的转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应该是具有鲜明、生动、新奇、有趣等特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地利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困生的兴趣,激发学困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们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为更理性的掌握该知识,我们可以补充一个实验:在一支试管里滴入3mL的水,再滴入3mL的煤油,然后将绿豆大小的钠(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该试管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让学困生亲自来动手,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有趣的演示實验,引导基础差的学生来回答关于“钠”的知识要点,分析出钠的密度是比水小、比煤油大,可以保存在煤油中,但能与水剧烈的反应等等。

3.引用现实的生活常识触动学习兴趣,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在新教材中,已经编入了很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常识。我们不能够仅仅以考试为中心,分数为目标,脱离了生活,忽视了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化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应该面向社会生活,让学困生利用生活中已知的经验知识,来对照与所学的化学知识,再运用知识原理分析、解析它,让其体会到学以致用,其乐无穷,触动他们学好化学。

4.实现可行的逐步目标培养其自信心,突破学困生的转化。

(1)每个学困生的情形各不相同,教师除了在教学中注意解决共性问题外,还应针对每个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归因分类,建立学困生的个体档案,找到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解决学困生的实质问题。

(2)通过有意识的个别训练,在做题时,让学生要做到“三看清”,看清题中所讲的化学过程,看清题设条件,看清要解决的问题,在审题时抓住关键字词,注意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消除学困生的成因,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位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教师要善于捕捉形成障碍的原因,及时掌握学习困难学生的生理脉搏,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时刻关注学困生,鼓励学困生,逐步地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让每一位学困生都能互动起来,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巩固下来,努力开辟一个适合于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领地,大面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从而真正推动全面素责教育。

猜你喜欢

学困生化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