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柔性管理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探索

2019-04-29苏亚莉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柔性管理学风建设途径

苏亚莉

【摘 要】本文以柔性管理作为理论视角,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源结构、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等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实施柔性管理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加强制度建设,实施教学改革和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行导师制、校企合作制,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柔性管理  辅导员  学风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C-0111-0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和社会对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高职教育的发展地位也随之得到不断提高。新时代下,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可见,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改变“刚性管理”的教育理念,代以“柔性管理”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内涵,为社会输送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是其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一种管理模式。“刚性管理”模式主要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通过制度约束,利用强制、惩罚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而“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利用尊重、引导、激励、启迪等方式,注重学生的人格化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掘其潜力,搭建平等互信的教学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能力。柔性管理最先应用于企业当中,是一种利用“软实力”实施的隐性管理方式,应用在教育领域中能够给学生传递积极正面的暗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学风问题及其原因

学风,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和习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大学的学风是学习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通过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氛围、学习纪律、课外活动等形式表现出来。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兴趣广泛、各有所长,在口才、创意、文体、社会交往等能力上有一定优异的表现,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并不比本科院校、重点高校的学生差,但其自信心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综合表现比较明显,这一切除了与学生自身有关外,还与学校的学风校风及其培养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学风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由于大学教育方式主要在于学生自主学习,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后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感到迷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不少人不思进取,抱着“混文凭”的学习态度,得过且过,无心向学。

2.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纪律松散,违纪违规。高职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学习能力不强且缺乏自我约束力,在校期间经常迟到、旷课、睡觉、玩手机,课上不听讲,课后不复习,作业应付了事或是抄袭他人,考试则投机取巧甚至作弊,纪律松散,常违纪违规;有的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自暴自弃;有的学生则对专业认同感不强,缺乏学习兴趣;有的学生沉溺网络游戏,终日碌碌无为。

3.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缺乏认同感,心理素质偏低。一般说来,学生的自信心来自自己被他人的认同或对自己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而高职学生在社会认同感方面普遍缺失,认为自身的条件与本科院校、重点院校的学生差别太大,导致自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对于学生的成长无疑是一大潜在威胁,当自卑意识得到不断强化,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紧张、个人情绪异常、过度自卑等不良信号随之涌现。

4.部分学生偏重社会活动,忽视专业理论学习,急功近利。在网络时代背景下,“90后”学生生活在充斥着物资诱惑的环境里,不少高职学生表现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认为学校的培养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就业,不如趁早投身实践,积累经验,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这些学生不重视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校外兼职、网络微商等方面,毕业时才发现自己舍本逐末,悔不当初。

(二)高职院校学风问题的成因

1.生源结构层面:生源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基础薄弱,能力参差不齐。从生源结构上看,高职学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对口单招;二是高职直升;三是普通高考,生源结构呈多元化,生源质量相对偏低。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个人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使教学和管理难度和压力增大。加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需求层次有别,学校很难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综合辅导,导致学生强愈强弱愈弱,差距不断拉大。

2.社會层面:社会认可度偏低,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助长校园不正之风。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偏低,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途径少且可能性小,考取公务员或进入国企的门槛过高,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目标模糊,直接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学风建设。加之受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等思想影响,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校园,助长了校园的不正之风,不少学生因此沉溺于网络购物、娱乐活动、网络游戏等,专业知识学习则置之不理。

3.学校层面:学校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模式有待革新。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对于体制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一是专业设置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轨,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设施不齐全或老化;二是对师资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对教学质量和效果把控不够严格,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未能与学风班风挂钩,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三是为追求就业率提升,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无形中助长了学生对自我的放任自流;四是忽视校园文化建设,教育设施的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学术学习氛围不浓;五是管理模式缺乏创新,传统的刚性管理占据主导地位,柔性管理意识薄弱,缺乏人文关怀。

4.家庭层面:部分家长对子女持放任态度,疏于对子女的监督与教育。不少高职院校学生家长认为,只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并顺利毕业就业,其他方面不必做过多要求,对学生持放任态度。有的家长则认为已在学校投入子女的教育资金,则所有的教育权甚至监督权都应归属学校,自己疏于对子女的监督与教育。有的学生父母长期在国外或外出务工,家庭教育长期缺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是自理,不少缺乏自控力的学生因此误入歧途,荒废学业。

5.学生自身:自我评价存在偏颇,缺乏内驱力和意志力。高职学生自信心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约束力不够等不良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自我评价存在偏颇。处于青春期的高职学生,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以及阅历的约束,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往往不够全面和理性,对自己的评价要么过高要么过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分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可见,学生的上述不良表现只是表象,学生内在的根本需要得不到满足、自我评价不合理、導致内驱力不足才是根源,如若忽视内驱力(动机)的存在,一味地对学生的需要进行压制,只会招来更多的不满甚至抵抗。

三、高职院校实施柔性管理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

在高职院校学生学风建设问题上,除学生本体,学校、家庭、社会、辅导员各个层面都可以参与其中,从制度改革、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再到导师制、校企合作,柔性管理的理念贯穿始终,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最终都是为了将学生“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落实。

(一)学校层面:加强制度建设,实施教学改革和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制度建设,实施柔性管理,增进人文关怀。规章制度属刚性约束,对于规范师生行为,保障正常教学行为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如何在制度设计过程中增进人文关怀,实施“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使教与学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促成双方的平等互信显得极为重要。柔性管理是对刚性约束的有效补充,刚柔结合的管理模式能够给校园增添许多活力。这就要求学校的高层管理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从长远利益机制出发,探讨顺应时代发展的体制机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行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校外交流学习,提升学校教学品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2.实施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本应处于主体地位,却往往受制于种种客观条件无法得到满足。有的教师因过分重视个人的科研成果,潜心钻研,导致教案内容不及时更新、教学方法老套、课堂缺乏吸引力、不让学生参与课堂等,忽视了对学生的辅导。教学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改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学校应严格实施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从上到下狠抓落实,从教材选定到教案撰写、从课前备课到课中讲课和课后作业、从学生的教学评价等多重角度层层把关,提出新标准、新要求。多开展教师间说课比赛、讲课大赛、相互听课、教研团队课后学习交流等活动,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互动或发表个人意见,活跃课堂,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同时,还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教师的评价与考核结果和学生学习效果挂钩。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校园的文化建设做得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会随之变得强烈。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的建设,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方面。在丰富校园精神文化过程中,第二课堂便是很好的组织形式,如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素质拓展活动、专业技能大比拼、创业计划大赛等,让学生广泛参与其中,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信。

(二)辅导员层面: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1.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和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因此应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辅导员便应该教会学生认真做好规划,避免盲目学习。对大一新生开展入学教育、适应性教育、安全教育、党团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帮助其树立明确目标,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对大二的学生则加强理论基础学习的指导,夯实理论基础,倡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大三的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工作。这期间,辅导员应及时对学生的计划和行动进行指导和调整,帮助学生修正个人行为,监督其行动,做到及时鼓励和帮助。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常态化的管理工作,但其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一是可以通过名人、专家的专题报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通过主题班会、座谈会、民主生活会、谈话谈心等方式,教育和感化学生;三是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规范学生的考纪考风,加大对违纪学生的惩处力度,在学生中形成严明的戒律;四是对特殊群体(如家庭贫困、性格孤僻、沉溺网络等学生)进行特殊照顾,有的放矢地开展谈心、心理疏导等工作。

3.优化班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在班级建设方面,辅导员可以通过走访学生宿舍、巡视课堂、参加学生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及思想动态,并利用QQ、微博、微信等与学生保持交流互动,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几大板块对班级进行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1)每月召开一次精品主题班会。辅导员给定主题,要求学生自行策划、组织班会,邀请辅导员和学生会干部参与评分。会后提交班会策划书、班会总结、新闻稿、班会PPT以及经剪辑后的班会视频,由此积累大量丰富的活动素材,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2)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以学生自治组织开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定期给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听取学生工作报告,认真总结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3)严格纪律考勤制度,规范课堂管理,严格考纪考风。通过制定班规,让班干负责严抓落实,班级学生签订承诺书,自觉遵守和规范个人行为。(4)加强寝室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宿舍美化大赛、女生节等活动,倡导学生坚持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构建文明和谐的人际环境。(5)成立班级兴趣小组。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优秀社团,指导各兴趣小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搭建师生互动平台。

4.开展特色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高等教育是为了培养服务于社会各行各业精英而服务的,因此,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只是理论传授,更应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院报、网站、宣传栏、论坛、讲座、科技竞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寓教于乐。同时,还可以实施学院二级管理,由各系根据学生情况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义务支教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企业挂职见习等,吸纳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施展才华,实现全面发展。

(三)特色建設方面:推行导师制、校企合作制,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1.推行“导师制”,通过目标管理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导师制”是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通过实行导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形式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实现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一一指导,提高教学效果。导师制可以在高职院校中推行,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平均分配给各专任教师或思政课教师进行管理,教师以目标管理作为导向,引导学生设置个人小目标,教师对此进行一一指导和监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还能有效促进教学关系,提升教学质量。

2.实施家校联动,推行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三管齐下促成才。如前文所述,受学生家庭条件和家庭环境所限,学生的过分“自理”有可能导致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对此,实行家校联动显得尤为必要。辅导员通过整合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能够有效地将某些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还能通过沟通,增强彼此的信任,共同教育和引导学生。学校方面还可以引进优秀的企业实行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引进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一方面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整体提升。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理论上不断探索,更需要广大师生大胆实践去推动。高职院校可以从制度层面进行设计,推行刚柔结合的管理模式,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管理体系,齐心协力为学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Z].2004.10

[2]顾艳霞.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3]姚志坚.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4]杨琴琴.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2)

[5]于茝.高职院校学生柔性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6)

【作者简介】苏亚莉(1985— ),女,壮族,管理学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柔性管理学风建设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论柔性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通过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及其应用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