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2019-04-29周文霞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措施学习方法小组合作

周文霞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合理的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贯彻落实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交流能力,在小组学习之中获得更好地学习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教学措施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1.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参与意识,激发创造潜能小组合作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参与机会与权利。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问题,并分角色承担任务,这就是学生充分展示异发挥创造潜能铺设了路径和舞台。

2.培养交际能力,发展自我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互教互学、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不仅如此,现在的探究性学习还把小组合作推向广域的学习情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广阔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初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主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内化和与他人进行比较、判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小组合作中的学习活动的任务分担与成果分享,相互交流与相互评价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这就为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意識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3.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二、合理的分组

所谓小组合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而科学地构建学习小组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但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虽然很多教师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但却让学生自己组合小组,这就会出现分组不合理、小组中学生学习水平出现很大的差异性等情况,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任何意义,导致学生对合作学习没有兴趣,使得在课堂上无精打采、积极性不高、课堂中的学习氛围也不浓厚,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为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建立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内的人员数量大致相等,学习水平要一致,不能按成绩将学习优秀的学生分成一组,学习差的分成一组,这只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应在小组中合理分配优劣学生,让其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采取合适的教学措施

当前,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的在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处设计小组讨论;有的在适合学生独立学习和动手操作的地方安排小组讨论;有的一堂课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在适合全班学习和教师引导的地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四、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培养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教师可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指出其优劣,讨论交流后,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比如,教学“不要写错别字”后,开展找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上找错别字,到报纸、杂志上找错别字等;教学“正确使用字典和词典”后,开展查字、词典比赛,要求学生制作词语卡片等;教学说明文时,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运用学过的说明文写作知识写一篇介绍植物的说明文。为了完成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互相讨论,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语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发挥好导学的作用,并要适时地引进竞争机制,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爱敏.如何让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J].新课程(中旬),2013(5).

[2]黄玉中.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下),2016(2)

猜你喜欢

教学措施学习方法小组合作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