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2019-04-29孟玉洁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孟玉洁

【摘 要】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要通过化学课堂教学来实现,本文旨在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知识,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科能力,发展学生学科情感。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14-02

义务阶段的化学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变化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化学学科知识和能力,并形成相应化学思维和化学情感。本文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为例,浅谈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的内容。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且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有一定的基础;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渴望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故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制定以下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初步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能组装仪器完成探究过程;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逐步养成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教学过程

1.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一个小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将可乐饮料中溢出气体通入其中,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来引入新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同时也为二氧化碳的验证作铺垫。

2.对照实验,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

(1)回忆学过的那些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

明确:动植物的呼吸,蜡烛燃烧等。

(2)对于上述的几个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能否用在实验室来制取二氧化碳,并说明原因。

明确:不能,因为收集的气体不纯,操作条件比较难满足。

(3)准备三个洁净的小试管,在其中一个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另外两个分别加入2~3粒大理石;向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加入约2ml稀盐酸,向另外两个小试管分别加入约2ml稀盐酸和稀硫酸。

明确:碳酸钠和稀盐酸这组反应很快,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和稀盐酸这组反应较快,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和稀硫酸这组反应較慢,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组探究反应速率的对比实验,呈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的认识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室制气体应考虑的因素。

3.联系旧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对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和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的过程,完成表1。

思考:通过上面分析总结出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取要考虑哪些因素?

明确:高锰酸钾制氧气是固态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选取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设计意图:运用图表对化学知识进行表述,通过对制取氧气知识的回顾,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为明确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基础。

4.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根据上述分析,结合以下仪器(见图1)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学生联系、对比、思考:石灰石是固态,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与过氧化氢制氧气发生装置相似,组装出发生装置见图2。

设计意图:通过选择、设计,层层推进,让学生初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突破本课题中探究装置这一教学难点。

(2)分析各自设计的优缺点,并选择一套你认为最佳的装置。

学生比较、分析,用长颈漏斗装置图是最佳的(见图3)。便于添加稀盐酸,且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

(3)连接好实验装置后,加入所需药品来制取并用集气瓶来收集二氧化碳;检验和验满。

学生小组合作,连接仪器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添加药品、收集。(见图4)。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一方面能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

5.交流收获,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感。

交流共享: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学生回答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的方法。

作业:利用家庭物品设计并制取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改变了传统教师包揽课堂小结的做法,让学生自己表达所学、所思、所感。将课堂延伸到家庭,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

三、教学反思

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在本次授课中,从一瓶可乐入手。真实、生动、直观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利用实验,层层深入,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郑长龙,孙佳林.《“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课堂·教材·教法》,2018.4.

[3]朱杰丽.《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化学“实践活动”教学》[J].《化学教与学》,2018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