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运用生活素材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2019-04-29许伍琴

关键词:素材运用初中

许伍琴

【摘 要】语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实践技能提升以及情感认知能力培养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初中时期正是学生各项情感认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素材开展学习活动,通过生活素材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素材;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99-01

一、注重生活素材引入

语文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体现,也是语文科目的最终教学目标。俗话说“学以致用”,语文知识源于日常生活,同时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生活素材与语文学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生活资源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以便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们知道: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但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而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直观的感受构建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初中时期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综合认知能力、知识构建能力有限,对他们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是相互为用、相互佐证的。他们在课堂上生存于书本世界,徜徉于书本;而在课下生存于现实生活世界,吸取着生活的真知。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生活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活动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生活元素进行引入运用,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微妙关系,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例如在教学《羚羊木雕》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运用自己生活中与父母的冲突、与朋友的误会进行对比,通过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来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对于人文情感的综合认知,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二、重视课外阅读拓展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著名的教育专家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教学中如果教师过于放大教材的作用、忽略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那么是无法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要使学生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就必须使学习有一个巩固的“大后方”,或者说,要把知识建筑在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上,这样以来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时候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对于读书多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的任何一个新概念,能够纳入他从各种书里吸取的知识体系里,这时侯,课堂上所教的科学知识就具有了特殊的吸引力,学生会感到它们是帮助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弄得更明白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把课堂上要教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促进,提高学生两方面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平时多阅读,图书杂志、时事报刊都要有所涉及,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有一定的课外知识作为铺垫,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成立“读书会”,定期开展阅读心得交流活动,让大家详述自己不同的阅读内容、不同的阅读体会、不同的阅读感知,相互交换阅读内容,逐渐的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获取途径,为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丰富渠道。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一些民谚、俗语、歇后语,例如关于天气的“云往东,一阵风;云往西,披雨衣;云往南,水漂川;云往北,一阵黑”,例如关于生活的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拓展来丰富学生对于汉字文化的综合认知。

三、关注学生感知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落脚点,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价值实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学习感知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反馈改进教学策略,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大家都知道,在知识的学习中,听来的忘得快,看来得忘得慢,听说做得来的记得牢。一个人只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管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设计语文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己地资助活动。通过这样地教学模式,就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地学习感知。例如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青春期班上某些学生多愁善感、自卑自闭地特点,鼓励这些学生进行诗歌地朗诵,通过学生地朗诵来加深他们对于文章作者、文章情感地认知,引导他们逐渐地走出低迷。走向乐观.....这样地教学设计就能够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升他们对于生活案例地感知度,加深学生地学习认识。

四、引导学生实践探究

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项基础学科,是一项生活学科,是一项人文学科,对于我们地学习生活、情感认知、综合技能都有一定地影响。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对于学生语文实践探究能力地培养,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例如,语文作业是可以是“开放性”的,包罗万象,形式不拘,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可画、可唱、可演、可写,内容虽然不限。这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作业,个个都积极主动地去做,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了某篇课文之后,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还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进行评论,也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相似的、相关的内容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学习体验……通过有效的实践探究来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综合体验。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真正含义,善于进行生活素材的运用,不断的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拓展学生的知识渠道,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为他们的学习发展做好引导教育。

猜你喜欢

素材运用初中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