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2019-04-29陈阿咪南有南风
陈阿咪 南有南风
2019年1月23日,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去世前一天,他在微博里鼓励大家: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谁也没想到,那个说要和时间赛跑的人,这一次是真的永远也回不来了。这正验证了那句话,人生就像一列火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没有人会陪你走到最后。
野蛮生长
林清玄自幼家贫,家中有18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12。
上学时期,他遇到一位老师,那位老师对他说:“我用我的生命向你保证,你将来一定会成功。”这对一个孩子的内心是震撼的,因为有人要用生命向他保证他的未来。于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开始坚持每天写500字,中学写1000字,高中写2000字,大学写3000字,一直笔耕不辍。很难想象,一个有如此毅力的人,人生怎么会不成功。
“我从小就觉得我将来会是个作家。”一次访谈中,他笑着说道。
然而,当时他所居住的环境里,根本没有人知道作家是做什么的,更没人能理解和支持他的梦想。但这个孩子乐观且坚定地带着他对梦想的憧憬———他要成为一名作家,写最好的文字,超越当下,超越自己,暗自喜悦,野蛮生长。或许是因着这份坚定以及乐观,循着梦想的足迹紧追不舍的执着,才成就了后来的文学大师。
一如他后来在自己的文章《欢喜心过生活》里说到的: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他的痛苦、失败、成功跟快乐,其实都是很类似的。但是有的人活得精彩,有的人活得开心,有的人却活得痛苦烦恼,那主要是因为心的态度。
一个人要过得很开心,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态度就是,你要不断有超越的心,不断地超越你原来的自我。
自在生活
正所谓文如其人。
一如他文字的简约、通透,林清玄有趣、健谈。或许,也应了他评价其他文人墨客的话:“凡是大家皆为有趣的人。”
有趣的人,人际交往中,总是自带磁场的。
青年时期的林清玄,是个报社编辑记者。因为工作会向一些作家约稿,由此一来,便和许多作家私交甚好。比如李敖、古龙、三毛。
他有一次和古龙约着喝酒。两人酒喝得欢了,古龙醉了,稿子还没完成便睡了去。为了尽早交稿,他干脆提笔,把剩下的部分补齐直接拿去交稿了。古龙醒来时,诧异稿子什么时候自己竟然写完发布了。或许是这种默契和投缘,两人成了朋友。
他会怀念起三毛,形容其是极其浪漫的人。有一年三毛要出国,临行前要把老房子卖掉,林青玄恰巧有意,胸脯一拍开始去筹钱买房。等到钱好不容易凑齐了,兴致冲冲地去找卖主,三毛却不卖了,理由是“楼上的柠檬树开花了”。
而他本身也是极其浪漫的人。喜欢赏花,会因为散步路上偶遇一朵花而心生欢喜;偏好纯味干净的食物,以清净心看世界;忙中寻静,追寻灵魂的诗意栖息。于生活中触碰禅意,以平常心生情味。平常不平凡,单纯不简单。
在热闹的现世,在商业气息如此浓厚,大众如此焦虑的今天,他从容又淡雅的文字,却能做到如此畅销,实在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或许就是因为现实太浮躁了,所以才有太多的人,內心会愈加渴望回归如他一般的纯净、从容、达观和情趣。
做一个深情的人
“于繁杂红尘中,历尽千帆归来,心仍少年。”这是他带给周围人最大的感受。
儿时想行走世界的梦想,即便年岁渐长,他依然保留着。老年的林清玄,日常最喜的事,便是在世界各地游历,他的脚步到过300多个城市。
自8岁立志成为作家,数十年来笔耕不辍。即使成为了国宝级智者,功成名就,每天仍然坚持工作两个小时。一直在坚持所爱,从未放弃。
出身贫寒,却从10岁起立志成作家;17岁做过码头工人,摆过地摊,杀过猪,坚持笔耕不辍;30岁当上主编,拿遍大奖,一时风头无两;32岁却辞职,脱离世俗,参悟闭关,清修3年;35岁回归俗世,提笔耕耘,著作等身……年少成名,青年历经世事多变,中年清修得道,老年觉悟万物。为人通透、超脱、有趣,至真、至情、至性。
林先生,毕生都在坚持,做一个深情的人。一如他在《持续做一个深情的人》一书里所说:愿我们持续做一个深情的人,一个从容有情的人。
历尽千帆,还是少年
很多人说,假如林清玄没有婚变,那么他一定是个完美的人。
1979年他与陈彩鸾结婚,后来为了应付台湾报纸激烈的竞争,林清玄生活忙碌,内心空虚,陈彩鸾却无法与他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在某一年的新年,陈彩鸾离家外出不知去向。林清玄和儿子只能以方便面充饥,自己的家如此凄凉,林清玄心灰意冷。
1997年,他娶了年轻貌美的方淳珍,或许是出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或许是觉得方淳珍就是他生命中的奥黛丽·赫本,在当时谣言满天飞的日子里,他选择了沉默。
有激进的妇女组织,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门口焚烧他的书;有人在网上大骂他是“伪君子”;还有人说他“说一套,做一套”。
他平顺的人生大道仿佛遇上了泥石流,大家对他的喜欢也慢慢转化成了厌恶,他却什么都不计较。没人理解自己,那就自己理解自己;没人喜欢,那就不要喜欢。还是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样子。他创作了《菩提十本》,在书中写禅和佛。他写,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40余岁的林清玄不再计较得失,而是开始追求心灵的安静。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当你经历了大起大落,看过了世事无常,尝遍了酸甜苦辣,到了最后也便会觉得:一生,不过如此。历尽千帆,还是少年。
在林清玄的身上,我们总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少年时一腔热血不到楼兰终不还,哪怕独倚阑珊也不肯认输。后来被幸运的波浪推向了幸福那头,却开始计算起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到了最后经历了层层磨难,回想起最开始的模样,也丝毫不觉得夸张。
他告诉我们,没有人能够束缚我们,除了我们自己。人生这个遥控器,你一定要握在自己手里。
令人难过的是,这是一个流行离别的时代。
金庸去世时,我们感慨给了我们江湖的人离开了;李咏去世时,我们感叹陪伴我们童年的人不再了;林清玄去世时,我们难过教会我们成长与平静的人以后都不会有了。
时间越往前走,我们越明白,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一生温柔而平静,不陷于俗世,不迷失自我,这是林清玄。
清欢永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