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04-29张海侠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阅读培养能力

张海侠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指导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以读为本,培养语感;加强指导,提高阅读水平;加强课外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教学的基本职能和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朗读、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粗浅的谈谈几点看法:

一、指导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一是读、查结合。在阅读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要随时查字典,排除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二是读、思结合。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边读、边思,去体会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的意境。三是读、写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边读、边写,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积累文章中的精华,久而久之就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也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在备课的时候,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在上课的时候,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讀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

二、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教育学生读书、读好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教师可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

三、以读为本,培养语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朗读的巨大潜能,热情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训练中,不但使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得更规范,还能把朗读“内化”并“运用”变成自己的语言,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读到《快乐的节日》时,要喜悦、欢快,读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到《全神贯注》时,要急速、深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多读,经过反复的朗读训练,使学生的语言不断规范,不断丰富,不断生动,学生就能在自己的感情朗读中,把对所读材料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个性化语言,以形成自身独特的言语风格。

四、加强指导,提高阅读水平

老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着眼全局,筛选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难点教师要设置好坡度,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要鲜明新颖,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学会什么,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师在课堂上起指导和点拨作用,讲授的东西少了,学生占有的时间就更多了,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组织学生语言文字练习,在练习中要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过程。

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达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形声的摹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阅读后对重点片段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反差,少年闰土的聪明、机智;中年闰土的呆板、麻木都是通过对人物进行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刻画体现出来的,我们亦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堂上训练:刻画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要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刻画出来。若学生在这方面能认真对待,不但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

五、加强课外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语文阅读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海洋生物、中外科学家、艺术家等等,无所不有。一些反映近年来科学技术新成果的文章陆续编入课本。语文课本内容的时间、空间的跨度之大,是其他教材难以相比的。可见内容之丰富。学生阅读这样的教材,没有丰富的知识,是无法深入理解课文。更谈不上鉴赏、评价课文的。我们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必须加强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我经常使用两种方法:

1.故事引趣。把一篇篇幅较大的读物缩成一个简练的故事讲出来,然后告诉学生要想知道其中的细节,就请自己来细细品味。

2.巧借课文激趣。如教学课文《草船借箭》,问:同学们还想知道诸葛亮更多的故事吗?请你看一看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阅读培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