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与方法

2019-04-29颜梦圆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文化自信大学生

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研究》(立项编号:17JDSZ1009)阶段性成果

【摘 要】 该文分析了当前外国文化入侵对我国思想领域、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多方面影响,阐述了文化入侵给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带来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对策。即培养文化主体意识,整合优秀传统资源;发挥以身示范作用,引领辩证取舍创新;矫正教育价值取向,坚守思政课主阵地。

【关键词】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方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今天,我们倡导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其根本要义在于中华民族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一、文化入侵及其在中国社会现实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是精神世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滋养源泉。了解文化入侵在中国社会现实的表现与影响,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对策的针对性与践行性。

就政治层面的影响而言,文化入侵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的最直接手段。正如美国假借民主、人权,高喊“普世价值观”的口号,企图改变我国大众的政治观念,并大肆宣传美国意识形态,传播“中国威胁论”,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和谐稳定。这种带有显著民族文化色彩的入侵,影响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就经济层面的影响而言,强势文化对中国的入侵必然带动大量的文化产品应运而生,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出售的不仅是简单的商品,更是在信息、知识、技术基础上思维体系的霸占侵蚀。一些中国企业为了实现效益的扩大化,机械模仿美国,失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韵味。所以,变文化入侵为一种反作用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熔铸、传承发扬就有了现实针对性。

就文化层面的影响来说,文化入侵成为发达国家穿越障碍进行文化渗透的工具。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同化洗礼,导致中国文化碎片化。在“文化交流”的掩护下,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输出,使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文化认同中逐渐亲西方主义,而对华夏文明萌生虚无主义,丧失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优越感,缺乏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性。

二、文化入侵给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带来的挑战

文化是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识。大学生作为文化自信的主体,在充分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上成就民族自豪感和信任感,而文化入侵给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带来了种种挑战。

1、降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

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基石,从根本上说,人们对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取决于对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而文化入侵降低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1]如果人们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践行的主动性,又何谈文化自信?

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核心要领。

2、削弱大学生认知中国特色主流文化的积极性

文化入侵视域下,多元文化形态各异,良莠不齐,部分学生对中国特色主流文化淡忘和陌生,在价值观念、政治信仰方面发生动摇,失去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中国特色主流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支撑,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导旗帜。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从西方文化,坚定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政治立场和根本态度,才能强化文化意识做到知行统一,才能将中国特色主流文化推向更高层次的交流,才能在文化交融碰撞中提升自信心。

3、动摇大学生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性在文化入侵视域下有所动摇。

张岱年先生强调,“我们既要有选择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更要勇于发挥创造性思维,力求达到新的高度,这才符合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2]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和思想精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的当代价值。同时,也需要處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努力做好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新时代大学生应秉承中华文化精神,在文化入侵视域下坚定地学习,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添新鲜血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文化入侵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对策

积极探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对策,增强大学生文化使命感,自觉肩负起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1、培养文化主体意识,整合优秀传统资源

文化需要主体意识。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学习吸收先进文化。“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人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4]实质上就是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客体主体化,自觉树立文化主体意识,树立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认同,以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不盲从西方文化,既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又践行文化自信行为。

我们拥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在此基础上探寻文化发展规律,激发学习热情,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2、发挥以身示范作用,引领辩证取舍创新

感染教育法,“就是受教育者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一定感染体或环境影响、熏陶、感化而接受教育的方法”。[5]教师以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不断提升自我文化素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此外,一个文化强大的国家还应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辩证取舍。我们要把外来优秀文化同本民族文化融合,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开希望之花,结丰硕之果。

3、矫正教育价值取向,坚守思政课主阵地

实践证明,大学的根本任务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立德树人。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而疏忽道德水平的提高,就会使育人结构不完善,使大学生失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应矫正重理轻文的教育价值取向,促进文理科的协调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承载着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思政课中的许多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都能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文化信念,帮助大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革命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肩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

四、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入侵成为强国必争之势。本文分析了文化入侵在中国社会现实的表现与影响,探讨了文化入侵给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带来的挑战,提出了文化入侵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对策,旨在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铺路架桥。

【参考文献】

[1] Philip H Coombs, The Fourth Dimension of Foreign Policy Educational and Affairs[M].New York:1964.XI.

[2] 習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8.

[3] 张岱年.文化与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30.

[4]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EB/OL].http://www.gov.cn/ldhd/2014-02/25/content_2621669.htm,2014-02-25/2014-06-10.

[5]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44.

【作者简介】

颜梦圆(1994—)女,汉族,江苏镇江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文化自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