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家族企业的家族治理

2019-04-29刘东辉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家族企业

论家族企业的家族治理

刘东辉

(清华大学法学院 北京 100084)

【摘 要】 文章梳理了家族治理的基本内涵与特征,阐述了家族治理体系的构建方式,提出了有效实施家族治理的对策:定期召开家族会议;组织家族教育;设立家族基金;家族治理的定期评估。

【关键词】 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治理;家族治理;治理体系

实现久远财富的目标,必须要进行家族治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家族企业占据了重要比重,家庭成员与家族关系对企业家的支持成为这些家族企业起步甚至持续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本。这些企业家具备理性、勤奋、节俭等企业家精神,能够克服企业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处理企业中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他们因经营企业或投资的成功而累积了巨额财富,尤其是那些已经成功进入资本市场的上市家族企业。

但是,这些企业家往往视家族的和谐与家族企业的传承为当然之事,对家庭发展为家族的过程缺乏认识,对家族潜在冲突造成家族企业失败缺乏警惕。很多企业家甚至以牺牲家庭的幸福为代价谋求对企业的高度投入。这些在企业发展与财富累积的早期可能不会产生明显的问题,但是随着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企业因企业家年龄的增加而面临传承,家庭也因子女的婚嫁而逐渐扩大,家庭与企业之间不可避免出现张力,家庭成员之间也可能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出现意见不合。很多中国企业家族的内部争斗已经见诸报端,甚至已经对簿公堂而成为可公开查询的判决。[1]

有些中国的企业家族虽然尝试通过家庭会议等方式解决与企业有关的问题,但这些家庭会议的设置与运行往往存在很多不足,如存在家庭会议替代公司机构做出决策,缺乏必要的程序与记录等问题。[2]

有鉴于此,本文下面将重点介绍家族治理这一对中国企业家而言陌生但有重要意义的理念与实践,通过对家族治理基本概念的梳理、家族治理功能的介绍、家族治理体系共同要素的提炼以及家族治理的具体实施的阐述,希望能够正本清源,为中国财富家族的传承与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谁需要家族治理

家族治理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舶来品。家族治理的实践来源是发达国家一些已经成功实现家族传承的企业家族在處理家族事务方面的经验总结,如控制法国零售巨头欧尚的穆里耶兹家族;理论基础则是家族企业研究者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综合角度对家族企业的持续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家族涉入(family involvement)是家族企业区别于非家族企业的本质特征,家族的结构与特征显著影响家族企业的发展与业绩,应该重视家族的作用。由此,家族企业治理演变成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两个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家族企业研究的学者对家族治理的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热度不断增加,下面将综合这些研究成果,对家族治理的基本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

1、家族治理的演变

婚姻与家庭是人类最古老的制度与组织形态,因血缘与婚姻而产生的家庭是人类最自然、最紧密的组织。无论是什么规模与财富的家庭,其本身就有一定的结构与机制,能够发挥重要的功能,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家庭成员之间的利他主义、信任等机制相比于因契约而组建的社团而言,具有更小的利益冲突,较少发生欺诈等机会主义行为。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存在相对明确的角色定位与行为期待,家庭成员能够就家庭事务达成高度的支持与协作。这一切都表明,就实现一般的家庭劳作、抚育、情感需求而言,传统的家庭组织方式与制度完全能够胜任。尤其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家庭的传统功能逐渐被市场所取代,家庭在物质与技术领域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总之,一般规模与目的的家庭无需对家庭组织做出改变与调整,更不必进行家族治理。

在人类历史上,大多数家庭的组织方式都符合上述传统形态,但仍然有部分家庭无论是组织规模与组织目标上,都超出了一般家庭的范畴。这些形态充分认识到了家庭组织的韧性,试图通过对传统家庭的扩展与改造实现更高级别的组织功能与目标。就中国而言,典型的就是古代的宗法传家与精神传家模式。宗法家族主要由拥有共同祖先的男性维系,试图通过一系列宗法制度实现祖先祭祀与家族人丁兴旺。宗法传家在中国专制社会有国家意识形态与国家官僚机构的直接或间接支持,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国家对社会的正式管理,因而在一些历史时期获得了显著发展。如在理学发展的宋代,宗法制特别盛行,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家族,如范仲淹的范式家族。这些宗法家族以族规、族谱为规范基础,以族长为组织基础,以族田、族产为经济基础,设立家族私塾、义庄等家族慈善性质的机构维持家族的发展、提升家族的社会影响力。在中国的南方,如福建、广东以及近代的香港,宗法家族在商业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功。

另一些家族则对家族成员在行为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家族后代的教育,以培养家族成员具有某些特别的精神。在中国古代,这些家族往往践行儒家思想,拥有严格的家规,家长在其中发挥精神领袖作用。如近代著名的曾国藩家族就是精神传家的典范,家族后代在科技、教育等领域人才辈出,而且具有很高的个人修养。在国外,也有一些典型的宗教家族,要求家庭成员遵循共同的宗教教规,家族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传播与发扬特定的宗教,如以家庭为中心的很多美国摩门教家族在家族信托中明确要求家族受益人修养本宗教,对婚姻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否则家族受益人将失去信托收益。宗法传家和精神传家的家庭在行为方式与组织目标上已经显著偏离了典型家庭,而是将家庭作为实现特定目的的社会组织,家族成员因而需要处理更加复杂的事务。相比于自然信任型的家庭,这些家族需要一些调整,制定一些行为规范,具备一定的管理色彩。

但是,这两种类型的家族目标相对单一,无法与拥有大量金融资产与家族企业的财富家族相比。拥有企业的财富家族需要同时处理家族与企业两个系统的复杂问题,追求社会情感财富最大化的非经济目标与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家族在多大程度上以什么方式参与企业事务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家族企业的发展与家族成员的关系。在现代经济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3]因此,拥有家族企业的企业家族成为家族治理的重要主体。

2、家族治理的基本内涵

家族企业研究学者Julia Suess对家族治理研究领域的几十篇文献进行了分析,对家族治理的共同要素进行提炼,认为大部分学者指称的家族治理是由企业家族(business family)自愿创建、旨在管理与完善家族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家族成员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结构、程序与机制。[4]本文将主要以此为基础,对家族治理进行分析,将家族治理的主体分为拥有家族企业的企业家族与没有家族企业的财富家族两种类型,但企业家族是更为典型与复杂的家族形态,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如企业的接班与传承、股权的结构等,没有家族企业的财富家族则重点关注税务、投资等问题,相对简单。因此,本文主要以企业家族为例阐述家族治理。

(1)对象。对于财富家族而言,家族治理的对象就是这些家族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或难题。对于企业家族而言,家族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妥善处理家族与企业的关系,如家族关于企业的愿景是什么,家族雇员如何进入企业,家族通过什么方式控制企业,家族企业的接班人如何选定,家族企业的分配政策等。家族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直接关系到家族企业的战略与发展,而且家族成员在这些问题上面临严重的角色冲突与利益冲突,极容易由此产生家族矛盾。除了处理家族与企业的关系外,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家族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代际传承,家族规模不断扩大,堂兄弟姐妹之間的血缘纽带已明显不如兄弟姐妹紧密,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显著减少,这些都会造成家族关系的松散化,利他主义倾向与信任的减弱,使得家族无法持续为企业提供社会资本,造成家族的解体与家族企业的出售或破产。因此,家族治理还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强化家族成员的团结与合作,预防家族成员之间潜在的冲突。

(2)目标。不同的家族对家族组织与家族财富的理解不同,因而家族治理的目标也不同;同一家族内部成员因对家族的认同感、经历、能力等方面的不同,也会对家族应该追求什么目标、家族企业应该追求什么目标存在不同认识。总体而言,家族治理的目标是实现财富家族在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等方面的世代传承。但在制定具体的家族政策时,仍然面临家族成员个人与家族整体目标、家族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冲突。因此,家长以及家族成员在进行家族治理的尝试时,需要经过家族成员的充分协商,设定符合大多数家族成员利益与期待的家族治理目标。尤其是家族治理的初期,家族成员难以适应家族治理规则的种种约束,过高的目标容易造成家族治理的流产。家族治理目标是一个动态调试的过程,需要家族成员共同探讨摸索,并且结合企业发展与家庭发展的实际状况。

(3)方式。如上文所言,一般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征,包括家庭成员应如何行事以及如何就家庭的重大事情做出决定的默契与共识。但这些默契与共识是相对脆弱的,当面临家族冲突时,家族成员能够很容易的背离这些家庭伦理。一般家庭的组织结构显然无法满足财富家族的需要。因此,财富家族的家族治理需要更加结构化的组织形式与决策程序,通过一些规则与集体行动强化家族性。首先,不同于零散的默契,家族需要就一些家族的重大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形成规范文件,这个规范性文件可以有不同的称呼,如家族协议、家族宪法、家族章程等。

这个家族性文件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家族道德与伦理性的规定,但也可能包括一些家族股东协议性质的内容,可能产生法律效力。制定家族规范文件至少有三个明显的意义:首先,家族规范文件能显著增强家族成员对家族的认同感,因为家族规范包含了家族成员认同的价值追求;其次,家族规范能够增强家族成员的行为预期,为家族的具体决策提供指导;最后,家族规范使家族能够持续为家族企业提供社会资本,家有助于家族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追求长远利益。

但是,家族规范文件规定关系家族发展根本的主要问题,而企业家族面临不断发展的问题,无法为家族文件所详细规定。因此,家族规范文件中需要规定家族决策机构,能够就家族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做出决策。这种决定家族事务的决策机构可以是家族会议,也可以是家族理事会。总之,实现家族治理的目标需要最基本的家族规范与家族议事组织。若特定的家族希望实现特殊的家族功能,如慈善或投资,则可以设立专门的家族慈善基金和家族办公室。

3、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作为私人组织,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有很多共通之处,也因家族与公司的存在基础与目标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家族企业治理中,家族成员与企业成员具有很大的重合性,尤其需要处理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因此,下面将重点比较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的异同,并且在此基础上说明家族企业中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的衔接问题。

(1)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的异同。虽然对公司治理的理解存在很多不同理解,但一般认为,公司治理是为了解决公司中股东与管理者之间或者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保护股东的投资预期而安排的一系列治理机制、结构与程序。作为组织问题,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具有共同的治理框架,如治理的主体、客体、目标与方式等。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都需要事先制定特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家族宪法和公司章程;两者都需要设置特定的机构以对组织将来的事务做出决策,如家族会议和公司的董事会。

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在治理内容与方式上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强调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冲突以及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公司治理主要借助契约工具,又称为契约治理。公司的股东与管理者制定明确的契约实现监督与激励,如典型的期权激励计划就属于契约治理工具。因此,公司治理的机制绝大部分具有法律效力,由权威的法院进行解释与执行,尤其是很多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如独立董事,属于强制性规范,当然成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

家族治理的理论基础较为多元,除了强调家族成员之间也存在代理问题的委托代理理论外,还有管家理论、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关系契约理论等其他来源。家族治理建立在家族自愿基础上,总体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因而家族治理又被称为关系治理。与强调监督、激励机制的契约治理不同,家族治理更加强调信任、团结、合作、互惠等社会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家族治理相比于公司治理更加复杂,更加强调家族之间的差异性,没有办法制定统一的家族治理模式。相比于公司治理,家族治理的困难之处在于:首先,公司治理能够获得国家法律、法院等外部系统的支持,而家族治理无法获得支持,即使建立了治理系统也很容易因为家族矛盾而最终无法得到继续;其次,家族治理的目标更加多元,既要追求企业的经济目标,也要追求家族的社会情感财富,家族治理可能在短期内造成部分家族成员利益受损,因而会遭到很多阻力;最后,公司治理面临市场的压力,公司股东可以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对公司的管理者施加压力,而家族成员因家族关系而捆绑,难以“退出”或退出的成本高昂。

(2)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的衔接。在企业家族中,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并非完全割裂,而是需要同步规划,尤其是在家族成员与企业成员有部分重合的情况下,要区分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的不同功能、议题与规则。中国家族企业很多都是完全的家族化经营,存在用家族治理替代公司治理的问题,造成家族角色与企业角色混淆的问题。即使在没有外部投资者、职业经理人的情况下,区分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家庭系统内,对企业相关问题的讨论显然应该与公司董事会讨论的方式不同,即使两者的成员具有高度一致性。家族内的讨论应该更加强调沟通、理解,讨论形式更加灵活;而公司董事会则应该坚持程序正义,以更加正式的方式进行董事会决议。

4、企业家族为何需要家族治理

家族治理对企业家族是否产生积极作用呢?已有研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做出了肯定回答。

社会角色理论认为,家族企业中家族系统与企业系统中的成员存在角色重合,因而容易存在角色的潜在冲突。而家族治理则是在事前制定明确的规则,对可能出现角色冲突的家族企业事务做出安排,为家族成员提供指导。重要的是,家族治理使得家族与企业能够做到一定的区分,家族成员在家族领域與企业领域能够相对独立地发挥作用,从而减少角色冲突的可能。

家族委托代理理论认为,随着家族规模的发展,家族内部出现不同的家庭单位,家族成员之间的利他主义效应明显减弱,而不同家庭单位之间则存在委托代理问题,部分家族成员可能对其他未参与家族企业管理的成员实施机会主义或欺诈行为,甚至压制其他家族成员。因此,家族内部并非没有代理成本。而家族治理能够显著增加各个家族成员之间的参与机会,使得家族成员能够获得企业经营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家族管理者的监督。此外,家族治理能够维系家族成员的关系,使得家族管理者继续发挥管家作用,抑制其实施机会主义的倾向。

社会资本理论认为,家族企业相比于非家族企业能够取得比较优势的核心原因是家族持续对企业提供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包括家族的价值观、家族愿景与家族声誉等。但是,社会资本并非凭空产生,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本,社会资本也需要有持续的投入。家族治理通过家族宪法梳理家族的价值观、家族愿景,并且将之贯彻到家族决策中,有利于家族社会资本的培养,从而保证家族能够持续支持企业发展。

实证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家族治理与家族企业的绩效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如Berent-Braun M M等学者对18个国家的64个家族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家族治理的实践(包括家族宪法、家族行为规则、明确的选任与责任准则、家族理事会、正式的家族沟通机制以及家族联合会等)与家族企业的业绩表现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5]即使一些研究文献没有发现与企业业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发现家族治理与家族企业的寿命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如Julia Suess认为家族治理能够显著提升家族传承的意向与行动,从而有助于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6]

二、如何构建家族治理体系

家族治理是由一系列机制、结构与程序组成的系统,其中家族治理协议与家族治理组织居于核心位置,是家族治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达成家族治理的协议

家族治理的协议是经族长与家庭成员共同协商达成的家族纲领性文件,旨在确定家族的价值与原则,明确家族成员的权利与责任。家族协议因其内容复杂程度的不同可以称为家族行为准则、家族协议和家族宪法。家族治理文件具有根本性,应该持续约束家族成员,但其内容则需要定期评估,做出适当修改以适应家族与企业的最新情况。一般而言,家族治理协议主要包括家族价值观、家族愿景、家族行为准则、家族接班人选任、家族雇员政策、家族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内容。

在制定家族治理协议时,尤其是要注意家族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协调问题。以家族企业的雇佣政策为例,当家族更加偏向于满足家庭成员的就业与发展等目标时,应该制定相对宽松的雇佣政策,尽量允许家族成员在家族企业中就职;当家族偏向于企业经济目标时,家族应该制定严格的家族成员入职标准,并且设定考核机制。当家族制定对成员更高要求的治理协议时,应该为家族成员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帮助,如当家族制定严格的雇佣政策时,应该设立相应的创业基金等,资助有潜力的家族成员自行创业。再以家族的分配政策为例,当家族偏向企业发展时,会制定少分红或者不分红的政策,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家庭成员可能由此缺乏对家族企业的兴趣,在这样的分红政策下应该设置家族股权的转让市场,允许家族成员通过转让或者回购的方式退出家族企业。因此,家族治理协议需要系统全面考虑家族与企业的关系,也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政策对家族成员的利弊,从而增强家族治理的现实可行性。

2、设立家族治理的组织

家族治理组织是家族成员参与家族活动、讨论与处理家族事务与家族企业事务的平台。家族治理组织主要有家族会议、家族理事会、家族办公室、家族基金会以及家族专门委员会等。

家族会议是家族治理的基本组织,由家族全体成员组成,既包括参与家族企业的家族股东或家族管理者,也包括不参与家族企业的家族成员,如达到一定年龄的家族后代。家族应该围绕家族会议制定专门的议事规则,议事规则应包含会议的议案提出、召开方式、会议主席、召集次数等做出详细规定。根据内容的不同,家族会议可以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若家族会议不涉及特定家族事务的处理,而是以交流信息、沟通感觉为目的,则可以采取相对宽松的形式,简化程序等方面的要求。

家族理事会在家族与家族企业规模较大、家族需处理的事务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在家族会议之上设置的家族代议制机构。随着家族规模的增加,经常让所有家族成员参与家族事务的讨论变得不切实际,而且容易造成决策的低效。因此,家族需要高效的常设家族理事会处理家族事务。在设立理事会的家族,家族会议一般每年只召开一次,负责家族理事的推选并且听取家族理事会的年度报告。

家族办公室是没有家族企业的财富家族用于管理家族金融资产、筹划税务等设置的机构,家族办公室可以聘任律师、税务等专业人员,也可以将这些事务外包给独立的家族服务机构。

家族专门委员会是家族为了实现某些特殊的职能而在家族理事会下设置的专门机构,如家族教育委员会负责家族教育、家族基金会负责家族的慈善活动等。

3、家族治理体系的规格

家族与企业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处于动态发展,因而可以根据家族规模、家族事务复杂性以及家族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对家族进行类型化:

在考虑设置什么规格的家族治理体系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家族,应该遵循量体裁衣的原则:

三、如何有效实施家族治理

家族治理的生命在于实施,而实施家族治理既是一种管理,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高度依赖家族的勇气与智慧。在构建家族治理的准确阶段以及实施家族治理的早期,财富家族可以聘请家族企业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外部专业机构负责家族与企业关系的梳理、家庭成员的动员以及家族协议的起草、家族会议的召开等,以弥补家族在治理经验与程序等方面的不足。

1、定期召开家族会议

家族會议是实施家族治理的主要组织形式。一旦开始家族治理,就意味着家长约束自己的行为,自愿放弃传承家庭家长完全专制的决策方式,鼓励家族成员以相对平等的方式沟通家族事务,吸收家庭成员的集体智慧。在家族治理的早期,家族会议应该制定议程,落实家族宪法或家族协议中明确的相关家族企业政策。家族宪法对于家族企业政策的规定是原则性的,需要家族会议制定具体可实施的标准。如家族宪法规定家族实行严格的家族雇员政策,家族会议就要制定家族雇员的准入细则,就家族成员进入家族企业的条件、薪酬、晋升、考核等制定详细的标准,使每个家族成员都能够清楚家族的雇佣政策,以决定是否在家族企业工作以及如何达到家族企业的要求,也可避免家族成员因感觉被不公平对待而引发家族矛盾。对于一些家族重大的问题,如家族接班人的选择,虽然还没有到必须做出决策的时候,也可提交家族会议讨论,但不必在某次家族会议就做出决策,而是可以反复进行讨论,充分了解每个家族成员的意见,通过相互说服和妥协,以求能达成最大限度的共识与认同。除了正式讨论家族政策外,家族会议也承担家族聚会,增强家族成员之间感情的重要功能,这种类型的家族会议不限定时间、地点、主题等,形式灵活、氛围宽松,让每个家族成员感受到家族的团结与亲情的温暖,如家族会议可以以旅游、祭祖等方式举行。

2、组织家族教育

家族教育是维系家族凝聚力,增强家族认同感,培养家族人力资本,保障家族持续为家族企业提供支持的重要方式。不同于其他家族治理的实施,家族教育能够从根本上引导家族后代的行为,因而家族教育的成功是一个财富家族软实力的体现。

对于三代以内一般规模的家族而言,由家族会议或家族理事会负责实施家族教育,而对于家族规模已经超过三代,家族有强烈意愿参与企业管理的家族,可以在家族理事会下设置专门的家族教育委员会,作为专业机构负责家族成员的教育。家族会议或家族理事会应该为家族教育的展开提供专项的资金与人员,必要时聘请专业的教师辅助家族教育。

家族教育不同于学校等提供的专业教育,这是由家族教育的目的决定的。家族教育主要包括家族认同教育与家族技能教育。家族教育委员会应根据家族情况制定家族教育课程,包括家风、家训以及家族创业历史的讲解以及家族企业管理、财务知识的培训。家族教育的对象既包括家族后代,也包括因婚姻关系成为家族成员的儿媳和女婿等人员。

3、设立家族基金

家族基金是为了实现家族成员的发展或家族展开特定活动需要而设立的专项资金。从功能上而言,家族基金包括家族创业基金、家族慈善基金、家族教育基金、家族股权回购基金等。设立家族基金能够一定程度上在家族与家族企业之间设置防火墙,使得家族有独立的资金从事家族活动,减少家族成员对家族企业资产的侵占。此外,家族基金能够通过满足家族成员不同类型的资金需求而缓和家族成员的利益冲突。不同的家族基金需要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家族慈善基金需要设立专门的慈善信托或慈善基金会。而类似于家族创业基金等非正式的家族基金,则在家族内部设立家族基金即可。具体而言,应由家族理事会决定设立家族基金委员会,制定家族基金委员会章程,确定资金来源与人员组成。家族基金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家族办公室的投资增值或者家族企业的分红。家族基金会的人员一般由家族成员、家族企业人员以及外部专业人士组成。家族基金会根据基金的类型,制定家族其他机构以及家族成员的申请条件与程序,进行持续的监督与考核。以家族创业基金的申请与考核为例,第一,家族申请人应向家族基金委员会提交创业计划书,计划书应明确商业想法与资金用途等。第二,家族基金委员会负责审核计划书,关联的家族成员应该回避。第三,家族基金委员会可根据情况采取债权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种投资组合。第四,家族基金委员会可视情况要求家族申请人以自己在家族中的未来收益做“担保”。第五,家族基金委员会应要求家族申请人定期汇报,并且监督资金使用情况。第六,建立家族成员的信用档案,对项目完成情况实施评估。

4、家族治理的定期评估

家族治理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财富家族随着家族与企业发展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这对于那些才面临财富传承、尚不熟悉家族治理的企业家而言尤其如此。因此,家族治理的实施效果应该进行定期的评估,总结经验,巩固成熟的治理实践,对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家族治理的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治理框架的评估,另一个是具体政策与行为的评估。治理框架的评估包括家族协议与家族组织是否适应当下家族的需要,而具体政策与行为的评估包括家族对企业的政策是否合适,家族成员是否遵循家族治理规范等。家族治理的评估较为复杂,必要时可以由全程观察与参与家族治理的专业规划师辅助进行,制定详细的评估报告,供财富家族在将来的家族治理中参考。

四、结论

财富家族在传承过程中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面临各种困境与矛盾,家族治理体系能够全面与系统地应对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传承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这个角度说,家族治理体系是财富家族实现基业长青的支柱。家族治理体系需要家族治理规范与家族治理组织的有机结合,处于不同家族生命周期的家族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做合适的家族治理体系与治理工具。对于中国的财富家族而言,应尽早规划自己家族的治理。

【注 释】

[1] 参见《王文与王建股东资格确认纠纷一案二审民事判决书》,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6)苏民终352号;《沈小嘉、沈小林与吉林市恒信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沈小龙、李亚杰公司解散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5)吉民二终字第66号.

[2] 如在《王云与青海珠峰虫草药业有限公司股东资格确认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家庭会议未就有关王云与王辉之间存在代持股合意的问题达成任何书面记载”,因而不能认定存在股权代持.

[3] Martin G, Gómez-Mejía L R, Berrone P, et al. Conflict Between Controlling Family Owners and Minority Shareholders: Much Ado About Nothing?[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 2016, In press.

[4] Suess J. Family governance–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ceptual model [J].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 2014.5(2)138-155.

[5] Berent-Braun M M, Uhlaner L M. Family governance practices and teambuilding: paradox of the enterprising family[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2.38(1)103-119.

[6] Suess-Reyes J. Understanding the transgenerational orientation of family businesses: the role of family governance and business family identity[J].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2017.87.1-29.

【作者簡介】

刘东辉(1990—)男,汉族,浙江绍兴人,清华大学法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家族企业治理.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家族企业
德家族企业风光不再
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家族企业的传承密码
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家族企业的传承密码
家族企业有什么特点(答读者问)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数据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