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南疆地区研究生招生复试管理路径微探

2019-04-29张玉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问题是理论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复试工作开展多年,西部边远地区研究生复试过程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如一志愿考生报考人数有限且上线率低;部分理工科专业调剂困难;心理障碍学生难以筛選;非全日制考生招生困难等一系列新老问题,本文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直面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建章立制、学科建设等方面探究解决问题的路径,试图开拓招生复试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研究生复试 矛盾问题 可行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53-02

研究生入学考试重点考查考试的专业知识掌握的能力,以显性知识为主,无法对学生的非认知性的隐性因素进行考查,而研究生复试作为有益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侧重考查考生的动机、研究能力、专业背景、合作精神等隐性能力。研究生复试招生进行了很多年,复试相关制度和流程也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偏远地区研究生复试招生逐年进步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困难与挑战。本文阐述南疆地区研究生招生期间存在的问题,浅议如何优化偏远地区研究生复试招生的路径,更好的服务于招生工作。

一、理想与现状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一志愿考生生源有限且上线率低。

1.一志愿生源量少且质量不高

新疆南部高校,处于维吾尔族聚居区,一志愿考生多为少数民族考生且多数为跨专业和同等学历考生,这些考生录取分数按照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照顾考生对待,且对于研究生考试重视程度不高,所以一志愿考生多为民族考生且多为跨专业考生和同等学力为主,基础相对薄弱且占比较小,造成生源不足,学生入学后培养困难的局面。一志愿上线人数为教育部投放招生计划指标的重要依据,而一志愿的上线率低是制约南疆高校招生计划数的重要因素。

2.部分专业的考生调剂比较困难

调剂是挑选合适生源的重要补充,但部分专业,如教育硕士的学科数学、物理等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和生物工程专业很难调到适合的学生。而学科教学语文和英语方向考生生源极其宽裕。调剂考生是主力军,由于我校位置偏远以及其他因素,导致调剂考生稳定性相对较差,通知复试考生和实际报到考生比例约为3:1,分数高的不愿意来,录取后流失率大,而很多分数较低考生存在本硕专业不一致的情况。部分导师认为本硕专业不一致本科段背景较好的生源也是目标条件之一,但是,这样的学生稳定性也差。与拒绝和放弃考生沟通交流后,得知主要原因还是地理位置偏远,学校名气不大,上学成本太高,也不便于在研究生阶段解决工作和个人问题。

3.心理问题考生很难准确筛选

近几年,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成为困扰我校研究生日常管理的一大难题,给我们的管理带来诸多问题,而心理问题学生的干预和治疗又不在我们学校的管理范围,也超越了我们的能力,无法破解。复试阶段,我们也对复试考生进行了心理测试,在面试环节心理咨询老师对每个考生会进行面对面的测评,心理测试老师分别使用SCL-90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复试考生进行测试,但是发现结果并不理想。

4.放权与授权的关系难界定

我国研究生招生采取招考分离的方式, 即国家主导型模式, 考试与招生分离, 把选拔权下移给招生单位,增加了招生单位的自主权限,但是权利是把双刃剑,拥有自主权,在复试过程中可以增加学校特色,遴选出符合学校和导师要求的考生,但是权限使用和监督不力,会导致出现混乱局面。

5.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待进一步改造升级

登录研招网需要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每年需要更新后继续使用,二级学院也可以授权使用,但是每年复试结束待次年使用时,经常丢失,不便于保管,且数字证书费用较高,补办花费时间较长,影响招生工作;查询一个考生信息需要在调剂志愿信息管理、复试备选库、复试通知管理、复试通知状态、待录取库中逐一筛选,费时费力。

6.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困难

教育部出台政策允许招生单位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这无疑是在职人员的福音,南疆高校2018年第一年招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但是招生计划较少,考生专业分布较广,导致日后授课困难重重,成本太高。

二、优化研究生复试管理的可行性路径

1.加强制度落实力度,建立制度更新机制

制度能指导、规范人们的社会活动,使人在行动之前对行为结果有一个预期,即某一项制度在某一特定环中,产生的结果符合大部分人的预期结果。[1]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在落实的过程中最终达到预期的理想结果,但是,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因为各种主客观的原因导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异,这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并熟练掌握工作的各项操作规程。因此,我们将适时进行系统的培训,使招生工作人员从思想上、业务上率先过关,为下次考试做好准备,对执行不力的人员进行惩戒;客观方面的差异需要不断的根据环境修订制度来缩小偏差。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强调说:“制度更具有根本的、全局的、稳定的与长期的特点。”[2]复试过程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耗时较长,需要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过程正常运转,但是,复试制度往往是不到非改不可的时候一直沿用多年前的复试办法,复试过程每年是常态化的过程,但是,逐年仍然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规章制度往往滞后于现实问题的产生,在制度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应该通过不断的修订和更新规章制度,以便使得二者相生相成,共进同行,更好的促进复试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

2.加强考前引导,提升一志愿考生报考率和上线率

通过咨询了解到,有些考生很明确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半数以上的考生是盲目的,认为文科的专业主要就是记忆,相对好考,实在不清楚自己想报什么,就报类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有的考生区分不出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区别,有的考生认为非全日制硕士就是在职研究生……很多考生对于考研中的问题没有清晰的概念,亟待有专人能拨开迷雾,为考生答疑解惑,对此,研究生招生部门可以在每年9月预报名阶段重点组织宣讲,分析研判,在报考前为考生普及相关知识,解答学生困惑,帮助考生在考前了解考研相关政策法规、流程、专业和方向选择等,我校要扩大研究生规模,必须增加第一志愿上线考生人数。

3.选拔有创新精神的优秀生源,规避心理障碍学生

大学是培养明天的创新者,而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引领的时代,个人靠创新才能赢得自身发展。爱因斯坦说:应当始终把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而不是掌握专业知识放在首要位置。大学教育的价值不是学习很多知识,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以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为主,所以在面试环节加大筛选力度和比例,有助于促使这类人才脱颖而出。

与个别高校研究生招生老师交流得知:心理有障碍学生的筛选始终是困扰复试招生的一大因素,目前无法准确筛选出,导师应该发挥在行业中的知识积累和分析研判,且在复试过程中建议引进更专业的技术或者聘请更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解决这一难题。

4.升级改造研招网后台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这一平台为研究生招生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①数字证书容易丢失,建议开发手机APP,使用手机动态密码进行登录,这样既安全又不存在数字证书保管问题及更新、续费问题;②调剂考生的初试成绩应该符合调入和调出专业的分数要求,但是系统存在漏洞,有的考生符合分数较低专业的要求,没有被一志愿院校录取,调剂至其他院校的部分分数要求较高的专业时在系统中可以通过,由于挑选生源的过程中是人工挑选,一旦忽视成绩因素进行筛选导致录取了该考生,在录取检查过程中无法通过,耽误考生,浪费招生计划;③建立大數据库,学生信息上报的时候只需要添加缺少的部分即可,而不是又将重复数据再操作一次,建议不使用DBF库,将DBF库改为excel表也能导入,或者新增DBF库复制粘贴等功能;④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招生困难,所以喀什大学研究生复试需要多批次才能结束,发送复试通知的考生无法区分出批次,建议能新增功能标记复试批次,可进行分类;⑤调剂系统开通期间,负责招生的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本校师资情况、培养方案、办学条件等因素,尊重考生个人意愿和学生未来就业的因素,满足考生调换专业的需求,更好的完成招生工作,考生更换专业需要在研招网后台中将所有流程重新走一遍,过程相对繁琐,建议新增部分功能,勘误学生的相关信息即可,简化流程。

5.全面筹划、放权有度、整体推进、强化责任

研究生处应按照“全面筹划、放权有度、整体推进、强化责任”的原则,对于二级学院做到放权有度,放权后要加强监管,避免出现学院负责老师凭借经验招生导致有悖于招生计划的结果。研究生招生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复杂过程,耗时周期长,责任重大,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不能出错。

6.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一人一策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教育部的一项新举措,满足了很多在职人员继续求学升造的机会,考生本身需要兼顾工作、家庭和学业,时间精力有限,给招生单位带来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建议设定招生计划集中限于个别实践性较强专业,制定一人一策的方案,有针对性的培养每一个非全日制研究生,提高非全日制考生的培养质量;加强网上课程开发,均衡多元需求。

三、结语

研究生复试,事关学生命运,学校自主权是一把双刃剑,高校当客观对待,招生相关部门应多方用力,打好组合拳,优化招生流程,更好的为研究生招生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桂莲等.制度刚性与经济效益[J].学术论坛,2002,(2).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张玉梅(1985-),女,汉族,甘肃省武威市人,教育学硕士科员,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招生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