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感能力

2019-04-29曹学芹

神州·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鲁镇祥林嫂语言文字

曹学芹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语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的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下面从语感分析这个方面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语感分析就是让学生在语感实践中,就语言材料的内容、形式和感受过程本身,以理性的方式作出分析判断,“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或隐含意义),分析语言的使用”,“而不是作语言表面特征的分析,如这是什么词性、什么句式,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等等。”(叶圣陶)加强语感分析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揣摩、品味语言

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叶老曾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同时,他还说“读者必须把捉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有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这些话都点出了揣摩、品位的重要性。例如《孔乙己》中“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似乎”表示“我”不能完全肯定孔乙己的死,“确凿”是完全肯定的语气。这有矛盾吗?理解作者这样说的用意,就必须引导学生细细揣摩。

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因而语感必然包含情感因素。对语言要有所感悟,就要求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聯系起来。这正如叶老所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叶老还认为“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得就越见真切”。因此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提供给我们的社会生活,以扩展人生经历和阅历,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体感知

语感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语感养成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感知材料,既要入乎其内,评点分析,品味语句,又要出乎其外,综合相关内容,联系写作背景等从本质上来认识语言材料,它要求认知者有更高的立足点和广阔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深刻体会作家情感和语言风格,从而获得强烈的语感。

1、总体把握语言。如范仲淹《渔家傲》一词。上片用“异”字来统领下文,并从三个方面分别描绘: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在这样的背景中,下片着重写边关将士生活的艰苦以及思乡报国之情。他们离家万里只好借酒浇愁,但功业未建,怎么能回家呢?悠悠的羌笛声使他们胸中涌起强烈的思乡之情,难以入睡,再加上朝廷的对外政策,使他们不禁发出壮志难酬的感慨。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结合写作背景来看,学生就会理解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报国的情怀。这就从整体上感知了语言,既挖掘了意境,更透过语言把握了词的主旨,如果缺乏总体把握语言的观念,就可能“一叶障木,不见森林”,不能真正理解作品,也难以培养较强的语感能力。

2、了解作品中事件的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如《祝福》中,故事的首尾都叙写的是鲁镇“祝福”的景象,这是解读此文应着力解决的问题,那么首先就应从作者创作该文的背景入手: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小说中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如,当“我”离开五年之后重回鲁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准备“福礼”的是女人,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同时,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悲剧主人公祥林嫂在帮忙摆设祭品时周围的人对她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生怕她亵渎神灵。如柳妈便是无聊冷漠人中的一员。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与人为善。但是她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有同情心。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她又把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他人谈笑。创作者就是要通过鲁镇人“祝福”的环境描写与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形成对照,从而达到深刻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的目的。

总之,语感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训练掌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它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鲁镇祥林嫂语言文字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鲁镇社会的“和”文化背离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祝福》中的三个“剩”
语言文字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