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孩子成长
2019-04-29王维彦
王维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38-02
课程改革后,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那么如何能够健康生活?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很强的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会劳动的能力。
在基层学校长期工作,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劳动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被弱化,孩子们不会整理书包,系鞋带,不会做家务不是问题;缺乏自立性,家长包办代替孩子除学习之外的所有事物被认为理所当然;学校、家长都认为开展劳动教育纯属浪费时间。孩子们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有的学校甚至把劳动作为学生不完成作业、不遵守纪律惩罚学生的手段。
那么劳动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到底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一、通过自我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二、通过集体互助劳动,增加集体观念和互助意识;三、通过社会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劳动,培养学生热爱社会、遵守社会公德的精神;四、通过参加社会综合实践类劳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从原始社会的“钻木取火”到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社会。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劳勇敢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哈佛大学学者做过的一项调查研究。这个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論: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干家务与不干家务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孩子在家庭中都应该负起一定的责任,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承担不同的家务劳动。
一位曾经在中国生活过的犹太妇女说:“在中国,我发觉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中国父母都活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矛盾心态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事业有成,却又似乎害怕孩子太小不适应这种生存竞争。回国以后,听从邻居的劝告,有了中国孩子作为比较之后,我才发觉我的孩子成长的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中国的父母,虽然通过让孩子抓百日的办法一睹孩子将来的职业选择,看似听任孩子的天性,但是中国的父母常常是心中愿景很多,却很少帮助、引领孩子走上挑战自我、挑战生活的道路。”
那么,现代教育如何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成为一个有责任心,能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社会有用之才呢?
首先,从社会的角度讲,我们一定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孩子成长的文化环境。母亲代表家庭教育,邻居代表社会教育。以色列母亲如果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还采用中国式的教育方式,她的几个孩子不会很快自立,承担起家庭一员的责任,将来更不会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邻居如果各扫门前雪,对别人教育孩子不闻不问,这个以色列母亲可能会为教育孩子付出惨痛的代价。而学校教育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标准。只有这三种力量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孩子才能不无所适从,才能在一种良性的文化氛围中遵从自己的价值标准成长。更需要引起全社会对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视,形成劳动教育的氛围:如推进升学考试制度、转变教育观、学生劳动价值观,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劳动教育。
其次,从操作层面讲,要讲究培养孩子成长的教育艺术。具体说来,一是让孩子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对孩子的责任意识的培养,教师和家长应从小开始抓起,引导与帮助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自立。二是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什么是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与孩子的能力、时间、地点、愿望相联系的一种时间行为。教师和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年龄、心理成熟状态、性别、体能等一系列因素相关。如果孩子能做到的事情,那么教师和家长就不应该包办代替。以色列母亲让孩子卖春卷,美国家长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制定家庭劳动计划都是孩子自己应该做的而且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以至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能力。劳动教育关乎孩子的责任心,关乎孩子的自我生存能力,关乎孩子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所以劳动教育在养成教育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放在其它养成教育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