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蒙与自由

2019-04-29舒娜

北方文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孟德斯鸠

舒娜

摘要:《波斯人信札》是法国启蒙时期哲学家孟德斯鸠的书信体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一方面借用省外人的眼光对18世纪的法国专制体制提出了批评,另一方面又对比东西方政治、宗教及后院女性制度,体现了具有启蒙作用的自由女性意识,这种自由思想同时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和舆论基础。本文将结合《波斯人信札》,由自由女性主义视角对文本后宫主线进行解读,意在分析三百年前启蒙思想家们对女性自由的进步思想和其时代的局限性。

关键词:孟德斯鸠;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启蒙运动

18世纪的法国处于历史上重要的启蒙时期,作为启蒙前期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于1721年创作了《波斯人信札》,借外族波斯人之口,揭露了路易十四晚年朝政的失败以及路易十五继位之后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同时也对东方文化中对女性权利的管制表示了极大的不满。这部哲理性书信体小说,以波斯人郁斯贝克后宫为主线,阐述了女性在后宫中是如何接受压迫、忍耐、反抗并争取独立和自由的过程。

一、自由女性意识的传统

西方的自由主义哲学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而逐渐完善,尤其是在倡导理性至上的18世纪的法国,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理性地思考民主与政治自由,思考自己的权利需求,资产阶级女性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开始反抗传统男权控制的社会模式,强烈要求在法律条件下享受同男性一样多的权利,以此确保女性与男性享有平等的地位。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思潮也是第一次女权运动的产物,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历经70余年。而妇女作为一个群体,有意识地为消除性别歧视和改善自身处境而开展的社会运动其实于18世纪已开始,其思想渊源甚至应追溯至西欧的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则为妇女运动的实现直接提供了契机。(1)

对自由女性主义有两种熟悉的批评:第一,它没有将性别作为社会范畴的描述,只是偶然地映射到生物范畴性别上。其次,自由女性主义难以处理性别的文化差异:它对其他文化中特殊的性别实践的唯一反应是相对主义或不礼貌的帝国主义。因此自由女性主义是基于社会公正的立场,主张男女性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机会,在平等的法律内进行公平竞争。它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主张在法律应该赋予女性同男性相等的机会,反对女性的理性能力低于男性,尤其强调女性受教育的问题,她们认为女性之所以显得理性能力不如男性是由于教育不均等的原因造成的。

十八世纪的启蒙时代,自由的价值得以凸显,法国大革命将自由主义推向巅峰。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提出了对自由女性主义的合理辩护,他将女性地位与政治实践联系起来,为女性在封建专制社会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呼声。尽管他的思想受到时代特征和政治结构的限制,但是他认为所有的社会角色和规范都可以用哲学家大卫·威金斯的一个概念“基本是可以争辩的”。尽管他对于女权意识保持怀疑并且没有使用明确的性别分析的概念,但我們仍可以在《波斯人信札》中发现他用了大量的性别案例来证明社会意义中的基本可竞争性。基本可竞争性是他社会调查模式的基本核心,他通过政治判断,开启了一种跨文化政治参与的可能性的方式,为后期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提供了政治依据以及理论基础。

二、家庭与婚姻视角下的女性觉醒

《波斯人信札》虽是书信体的小说形式,但是它的背景是以波斯一夫多妻的后院制度架构而成。耐人寻味的是波斯贵族郁斯贝克可以以局外人的眼光,对法国的专制弊端看的一清二楚,但相较于自己的后院,一个女人和奴隶并存的场所,他表现出的态度依然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的态度。

郁斯贝克离开故土远赴法国时,在伊斯法罕的法特梅内院留下了一大群妻妾,由效忠他的阉奴看管。随着他的离开时间变长,内院也逐渐生变,他的妻妾一旦有越轨行为,他便命令他的阉奴镇压,长期压抑人性的后宫生活最终导致了妻妾们的反抗。这和当时东方封建专制的社会背景是相吻合的,东方的家庭多为一夫多妻制的生活模式,而在专制统治下,女性通常都会被幽禁在围墙之中,与外界隔绝,尤其是在上层阶级中,统治者们变本加厉地以“妇女德行”将女性阻隔于社会之外,尽其所能地维护自己后院的安宁,就如同专制君主维持其统治的安全,而这一切都是以牺牲女性幸福为代价的。

郁斯贝克初到法国,便被“此地妇女享有极大的自由”而震撼,这引起他作为父权代表的极其不适,“这里的妇女毫无拘谨之态,他们当着男人之面抛头露面……他们没有你们那样高尚的纯真和可爱的娇羞,而是不加掩饰的厚颜无耻(2)。”他认为欧洲女人完全违反了夫妇之道,而一同陪他去的朋友里加却能用相对客观的眼光看待这种差异,他清楚地意识到在等级森严的后宫内院,“波斯女人领略这些欢娱喜乐时,从来只是把这些视为权威和服从(3)。”这也是作为不同社会背景下孟德斯鸠想要表达的一种差异。

17世纪,随着理性主义在欧洲大陆的传播,人们开始理性思考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对自己受压迫的困境进行反抗是传统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重要特征,正如被郁斯贝克压制的后宫,在《波斯人信札》最后一封信中,他的妻子罗莎娜下毒杀死了众阉奴并自杀,向郁斯贝克诉到:“你怎会认为我竟如此轻信,以为自己活在这世上就是为了仰慕你变化无常的爱情,你自己在为所欲为之时却有权扼杀我的全部欲望?你想错了,我是生活在奴役之中,但我是始终是自由的;我按照自然的法则改造了你的法律,我的思想一直保持着独立。”由此看出,女性在婚姻生活中依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法摆脱作为主人的丈夫的控制,他以郁斯贝克的口吻斥责了西方基督教下的婚姻观:在一种完全由个人自主的行动中,感情本应占极大的分量,但人们却约之以束缚,迫之以必需,归之于命运的安排,完全不顾双方存在的厌恶情绪、任性行为和脾气不投。(4)他最宠爱的妻妾罗姗娜用自己的方式将他引以为傲的后宫毁灭,最后服毒自杀。法国学者乔治·居斯多夫对罗姗娜九泉之下的信如此评价到:“仿佛是由乔治·桑笔下某个解放了的妇女所写的。”

孟德斯鸠借外族人郁斯贝克的观察和议论深刻地揭露了妇女所受的压迫和统治,最大程度地在封建体制下主张妇女自由,男女平等,为法国大革命后紧接着的第一次自由女性主义浪潮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三、女性平权与教育启蒙

18、19世纪的第一次女权运动秉承着“天赋人权”的思想,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将自由主义的原则应用到两性之中。孟德斯鸠作为启蒙时期的重要人物,虽然未明确地提出为女子征求政治上的权利,却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提出女性解放、在法律中保护女性权利等一系列的思想。

在《波斯人信札》第141封信中,女哲人朱勒马这样解释道:“人们为了贬抑妇女,无所不用其极……这种极端侮辱人的看法,其根源完全出于骄傲,他们想把自己的优越地位甚至保持到了死后,而不想想,在大限来到之时,所有的人都一无所有地出现在真主跟前,他们之间,除了生前留下的阴鸷,谁也没有任何特权。”(5)他假借外族人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专制下女性悲惨地位的不满与同情。男人等同于社会模式下的专制者,而女人则成为匍匐在男性权威下的奴隶,作为统治者的郁斯贝克对于法国社会、宗教等方面的专制分析地头头是道,却唯独看不到自己后宫渴望自由的女性灵魂;相反倒是他的陪同里加能够看到东方专制下被奴役和被压迫的女性,从而利用故事说出不管男性还是女性,谁都没有特权的事实;这恰好贴合了法国大革命前夕,人们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这也正是自由女性主义的思想内核。

在《波斯人信札》中我们可以看到孟德斯鸠对于男女自由问题的探讨,在第38封信中,关于自然的法律是否规定女人要服从男人,一位哲学家如此说道:“自然从来没有定出这样的法律。我们对女人的支配是真正的专横。女人之所以让我们支配,无非因为她们比我们温和,因此比我们人道和理智。”这也体现了自由女性主义的特征,她们反对女性没有理性或是理性能力比男性弱的说法,孟德斯鸠在这里表达的正是因为男性如果讲道理,那么女性将会利用自身的优点占据优势,而男人在社会中表现出强权形象,利用专横的权利使女人失去这种优势。

同一封信中,“如果男女教育平等,那么,就会势均力敌。你可以试试女人未经教育削弱的各种才能,就可以知道我们究竟是否比她们强多了。”孟德斯鸠也表达了对于女性没有受到应有教育的遗憾,这和后期自由女性主义关注的焦点不谋而合,她们认为女性被认为理性能力弱于男性的原因,正是因为没有同男性接受相同的教育。封建时期的女性通常接受的是一种“奴化教育”,使她们失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让她们树立自身价值就是在于为男人和家庭服务的传统观念。

但是,孟德斯鸠虽然认为男女之间的权利本该是相互的,他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政治家的保守性。他承认父亲在家庭之中的权威,认为维持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德行”。他具有那个时代的保守性,认为父氏的权威依然是社会稳定的维系,孟德斯鸠也并非是个女权主义者,他只是在男性视角下讨论了女性自由的问题。

四、结语

正如孟德斯鸠本人所说:《波斯人信札》这本书的性质和意图如此开诚布公,无疑它骗不了任何人,除非有人甘愿自己骗自己。它的价值在于它丰富而严肃的思想内容,它反映了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革命处于酝酿时期,人们的思想状况及其变化,为后来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爆发做了足够的舆论准备,它所体现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传统,正是西欧对于人性、女性权利觉醒的前兆,也是西欧欲构建自由平等的乌托邦世界的基石。对于现当代社会来说,尤其是妇女权利仍需解放的当今社会,《波斯人信札》的意义与哲学思考依然值得深度研究。由此可见,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始終具备着长远的目光和理性的思维,他们以绝对客观的眼光注视着不同国家之间的不良现象。

注释:

李银河,《女性权利的崛起》,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3版,第147页。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梁守锵译,商务印书馆,北京,2006版,第46页。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梁守锵译,商务印书馆,北京,2006版,第59页。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梁守锵译,商务印书馆,北京,2006版,第218页。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梁守锵译,商务印书馆,北京,2006版,第268页。

猜你喜欢

孟德斯鸠
格义的再现:法家学说与法学对等关系之建构
孟德斯鸠与市民社会的概念
面向经典的法学研究·解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研究综述
简析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
孟德斯鸠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