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少数民族民间档案的征集

2019-04-29陈倩向阳

档案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档案馆少数民族民间

陈倩 向阳

一、少数民族档案的特点

1.档案的多样性

少数民族档案载体具有多样性。很多少数民族将本民族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记录在石碑、木片、兽皮、树叶等载体上面,甚至很多少数民族以人为载体,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该民族的历史文化。

少数民族档案内容具有多样性。少数民族的发展过程曲折,且每个民族都具有独立的民族文化特征。因为各个民族的成长背景不同,少数民族对于本民族的起源、宗教、图腾、天文、科技等内容的原始记录内容皆有差异,导致了在记录内容上的不同。

2.档案保存的分散性

少数民族在中国呈现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情况。在这种居住条件下,导致了少数民族的民间档案更为分散。一方面,少数民族历史上的大迁移。由于历史上的战乱和经济发展等原因,很多少数民族在历史上都发生过较大规模的迁移活动,例如蒙古族。在元朝,以蒙古族为主的游牧民族,因为战争的原因,由中国北部向中原地带进行了扩张。这种扩张不仅带来了民族间的融合,还将大量的档案带到了中原地区。另一方面,当代少数民族的迁移。很多少数民族居民因为工作、学习、医疗等原因离开了原住地。他们的离开,带走了民族传承的部分民间档案,使得少数民族档案的保管更為分散。

3.口述档案的丰富性

中国多个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在历史的进程中,习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对历史文化进行传承,例如云南省的傈僳族。在这种情况下,口述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则是保留该民族文化的最好的选择。云南省档案馆已经针对云南省特有的15个民族,进行了口述档案的史料征集工作。这部门史料的征集,对于研究民族的起源、精神、图腾、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数量不均衡

受少数民族的人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各条件的制约,少数民族的档案存世数量极为不均衡。有些民族的档案存量较大,例如藏族。他们在历史发展中,具有较完整的档案意识,对于档案纸张的选择、书写材料的选择、保管地址的选择等都有十分明确的要求。相反,个别少数民族,因为文字缺乏、社会化进程缓慢等原因,产生了极少的少数民族档案。例如,独龙族长期居住云南独龙江峡谷两岸,过着极为原始的生活,经济、政治、文化都发展极为缓慢。历史上没有文字,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独龙族才形成了“日旺文”。由于文字的长时间缺失,导致现在有关该民族的纸质的历史档案相对较少。

二、少数民族民间档案征集的难点

1.档案形式多样,鉴定难度大

首先,对档案内容的鉴定难度大。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字形式多样,楔形文字、象形字、字母等。对于档案征集工作人员,无法识别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字或字母,必然会影响档案内容以及档案价值的判断。其次,对档案材质的鉴定难度大。少数民族档案的材质多样,有些材质的形成对于档案的鉴定产生了很大的难度。例如基诺族的传统档案形式之一的木刻档案。对于木刻档案的真假,很多时候是不能通过直观的观察,要进过C14元素的放射分析。此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档案载体为珍贵的材料,如象牙、玉石等。这些档案的价值的鉴定就要综合分析。再次,少数民族档案年代的界定。有些少数民族并没有直接的以朝代进行划分,而是非常模糊的继承制,没有严格断代,导致许多少数民族档案无法辨别生成时期。年代无法界定,对于档案所反映的内容也就缺乏具体的指向性,那么对少数民族档案的价值判定就产生了很大的难度。此外,由于档案征集的风靡,有些不法分子制造一些难辨真伪的假档案,借以谋取暴利,对于假档案的判断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2.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存量少

很多少数民族对于档案没有明确的概念。很多少数民族对于老一辈的物件的传承,只保留着他们认为的重要的具有价值的器件,而这些器件多数属于文物。很多少数民族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族谱、契约、交易记录等,没有保管的意识,导致了现在这批重要的档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新中国成立以前,少数民族对于文化的传承主要掌握在极少数的贵族手中。土司、毕摩等才具有书写文字的能力,普通民众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是造成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存量较小的主要原因。

3.语言障碍

很多少数民族的历史档案持有者,他们只会讲本民族的语言,或者极为简单的汉语。档案征集工作人员同少数民族档案持有者之间存在语言障碍。档案征集人员需要通过少数民族的翻译进行间接的征集,无法与少数民族档案的持有者直接对话和沟通,可能造成少数民族档案民间征集的遗漏。

4.档案价值的扭曲认识

很多少数民族群众,通过社会的各种媒介的接触,曲解了档案的价值。有人片面的认为,只要是古老的旧东西就可能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这种片面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对于手中传承的少数民族档案的态度发生改变。一方面,他们不愿意拿出来,害怕因为展现在人前会被偷掉或者受到破坏等;另一方面,希望可以通过高价将其出售,增加家庭中的经济收入。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作用下,对于档案征集人员和调研人员来讲,很难接触到村民手中的档案。

三、少数民族民间档案征集的必要性

1.少数民族民间档案是档案整体的构成要素

档案是记录组织和个人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保存价值的记录信息。中国少数民族众多,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形成了众多少数民族政权或者地方政权。例如,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和白族建立的南诏国。这些少数民族也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绚烂的色彩。民族档案的载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具有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保存价值,是研究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不可或缺的历史材料。此外,这些民族政权的兴起和消亡,与当时的汉族统治政权也产生了重要的关联。宗主国与附属国之间产生了大量的往来文书,对于反映当时整个中国范围内的政治文化等情况,具有互证和互补作用。例如南诏国德化碑的记载,不仅介绍的南诏国的国情,也揭示了南诏国、吐蕃和唐朝三国之间的关系。

2.少数民族民间档案是少数民族发展历史的重要补充

少数民族档案是少数民族自身发展史的重要补充。有些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本族文字的,这些民族的历史发展需要通过汉族的文字进行传承。但是也有许多民族有自身的文字,例如白族和彝族,以传统文字对该民族的生产、生活进行记录。还有一些民族在悠长的历史中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例如,佤族的古老文明和文化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达。改革开放后,在政府的领导下佤族通过村民口述的方式,将自身对于民族的记忆、观察和思考,整理出了佤族的记录材料。这些口述档案的整理是对佤族的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的补充。

3.生存土壤的缺失,迫切需要抢救少数民族民间档案

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下,少数民族的青壮人群大都已经迁移到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医疗条件、工作条件等相对优越的地区,那么脱离了原生环境,群体的民族性会逐渐削弱,民族文化很难进行传承。例如中国的云南的独龙族,世代的獨龙族的文明是通过“火塘”,进行传承。族人围坐在火塘周围,听着族长讲述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入侵,在独龙族家中已然不再需要 “火塘”,脱离了原来的生存环境,独龙族的历史文化缺乏继承的土壤,抢救独龙族的历史文化刻不容缓。

4.丰富馆藏、优化馆内结构

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大量的档案保存在人民手中。加大档案的民间征集力度,可以进一步的丰富档案馆的馆藏,优化档案馆内结构,提高档案馆的品味。“清水江文书”是出现在贵州清水江地区之间的契约文书。他们是文献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的珍贵史料,是贵州清水江地区多民族数百年来的生产、生活实物见证和历史真实记录。截止目前,贵州省天柱县档案局,不懈努力,积极想方设法征集到散落在民间的珍贵文书(清水江文书)3万余件,其中修裱2.6万件,数字化处理2.2万件,极大的丰富了地方档案馆的馆藏。

四、建议

1.创新工作内容

少数民族民间档案的征集刻不容缓。对于档案的征集,档案馆改变征集档案实体的要求。很多档案部门还停留在不断说服档案持有者进行档案捐赠、有偿低价购买等层次上。例如,在某市档案征集的公告的第二部分,明确的表示以接受捐赠为主,以寄存和收购为辅。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档案的持有者更加注重档案的价值,不会轻易将档案捐赠或是以低廉的价格出售。所以,应当将档案征集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少数民族民间档案的信息征集上来,积极的和档案的所有者进行沟通,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影印。

2.创新工作形式

传统的档案征集工作,主要是在档案馆(局)的官方网站上发布。然而档案馆(局)的网站自身的访问量并不是很大,所以档案的征集效果也不是很突出。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对民间档案进行征集。例如,微信、微博,甚至可以拍摄档案征集的小视频。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运用,必然会扩大档案馆的征集范围,在社会中引起更大的征集效果。例如,贵州省福泉市档案史志局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发布了《福泉市档案馆关于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档案资料的通告》,并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3.积极开展征集调研工作

档案的少数民族征集调研工作必不可少。通过调研,可以对少数民族的档案进行大范围的归纳,总结出该民族的档案的主要遗存方式和内容,对于档案的进一步征集打下基础。紫云自治县档案局近期对猫营镇牛角村巴身小组展开档案征集调研。通过和村民代表的沟通,了解了当地苗族档案征集线索,为苗族档案的进一步征集打下基础。

4.开展专题档案的征集活动

针对于大范围的征集而言,专题档案的征集具有具体的工作指向性,也有利于工作人员工作的展开。例如,贵州惠水县档案室史志局召开改革开放40年照片征集座谈会,提出对该县摄影家协会所拍摄的照片,能真实的反映该县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进程,是宝贵资料,应当进行征集、整理和保护。此外,很多省份开展对抗日史料的征集活动。这些具有档案专题性质的征集活动,对于社会民众而言,更容易理解,从而达到较好的档案征集效果。

5.与村民合作开发

许多乡村相对集中的保留许多珍贵的民间契约档案。与其让档案在村民手中保存,不如与村民合作建立村级的档案保管中心或档案展览中心,更好的发挥档案的价值。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很多大城市的人纷纷走进乡村感受乡村风景的同时也对乡村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村民合作,将现有的少数民间档案进行整理和开发,对于少数民族档案来讲是一种很好的文化的传承,对于村民来讲,可以利用档案来增加村庄的文化氛围,也必将成为吸引游客的热点。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猜你喜欢

档案馆少数民族民间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少数民族的服装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when与while档案馆
高人隐藏在民间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