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2019-04-29万新颖
【摘 要】 本文以典型的铁矿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介绍了攀枝花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四点建议:加强矿产资源的有效供给;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
【关键词】 攀枝花市;资源型城市;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于我国经济转型提出改善供给和扩大需求的重大举措。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解放生产力,通过刺激国内消费、刺激服务业经济发展,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释放增长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仅仅是重塑我们所做的一切,而是在开发一种崭新的经济领域,挖掘人类潜能,可谓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创新。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工作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也是总体上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从攀枝花市的情况来看,首先是产能结构性过剩;其次,资源进入相对稳定期。这一时期是实施城市经济转型的最佳时期,也是创造出新的供给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时期转型,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可以用比较小的代价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助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一、攀枝花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017年,攀枝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44.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16亿元,增长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拉动经济增长0.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45.02亿元,增长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2%,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62.07亿元,增长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9%,拉动经济增長2.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2584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4:69.0:27.6调整为3.2:65.2:31.6。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65.91亿元,增长7.6%,占GDP的比重为49.5%,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50.4%。
可以看出,攀枝花市的第二产业发展比较活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影响着攀枝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仍然较低,产业结构差距大、资源环境约束收紧、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表现突出。
二、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的重大举措,是有效应对当前的市场供需错位、产业结构性不合理、经济发展不活跃等的重要改革,同时也有利于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源。
1、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存在的问题
资源型城市一般都是凭借资源的开发来推动城市的发展,攀枝花市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性城市也不例外,其钒钛等矿产资源丰富,长期依靠矿业开发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矿产资源不可再生,这意味着资源型城市单纯依靠资源的开发来推动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必然会陷入发展的死循环。目前,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衰竭速度加快。钒钛磁铁矿是攀枝花市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拥有巨大的储量,在储量和经济价值上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探明资源储量71.8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铁矿石储量的20%。但攀枝花作为60年代中期崛起的资源型工业城市,随着资源的加速开发和利用,资源消耗加快。根据攀枝花市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见下表1:
根据上表统计,2012-2016年铁矿石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6年比2012年增长了59.3%。
(2)产业结构单一。攀枝花市是在“一矿一市”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一个城市是建立在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基础上。钢铁作为攀枝花市过去的支柱产业,一度占到全市GDP的90%,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抗御风险能力脆弱。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这个产业单一的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17年,攀枝花市的产业结构与全国差距很大,见表2:
从2017年全国与攀枝花市产业结构对比可以看出,攀枝花市第二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2%,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和31.6%,与我国同期平均经济结构相比,攀枝花市第一、三产业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攀枝花市第一产业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并且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没有规模以上的生产体系。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一般生活服务,如康养产业,普遍服务层次低,整体发展相应水平也较低。现有产业主要依靠铁矿石资源,以钢铁为主的第二产业在攀枝花产业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形成了攀枝花产业结构单一、主导的经济形态,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基本为零,工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由此可见,攀枝花市的产业结构发展处于严重不平衡状态。
钢铁给攀枝花带来辉煌的同时,也让攀枝花人尝到了苦涩,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传统产能过剩、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发展形势逼人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三大矛盾叠加凸显,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造成攀枝花市第二产业发展困难,严重制约了攀枝花未来的发展。
(3)结构性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攀枝花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性城市,钒钛等矿产资源丰富,长期依靠矿业开发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产业比重长期位于70%以上, 扬尘污染明显、废水处理系统能力不足、收尘设施不完善、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较低,随着资源的快速开发,大气、土壤、水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攀枝花的空气污染一度十分严重。2004年攀枝花更是被列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 2016年全市空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浓度仍居全省第一位。同时资源开采对生态植被造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巨大影响,为国家建设贡献的同时,环境问题成为攀枝花城市转型发展、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瓶颈和障碍。
(4)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任重道远。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20世纪50年代,攀西高钛型钒钛磁铁矿被国外专家评为“呆矿”,没有经济价值,攀钢在解决了科技攻关问题后,终于突破了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关键技术。然而,随着钢铁产能过剩的出现,钢铁进入了受限制的工业目录,技术红利几乎丧失殆尽。攀枝花作为中国钒钛之都,钒储量占全国的63%,占全球的11%,居世界第三;钛储量占全国的93%,占全球的35%,居世界第一。钒和钛,作为重要的战略金属,其用途涉及航空航天、军工等广泛的领域。钒钛资源是攀枝花的优势所在,也是未来发展的潜力,钒钛产业的崛起,是攀枝花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正逐步打破以往钢铁业在攀枝花“一统天下”的格局。然而,在钒钛加工应用方面处于产业链发展的初端,低端产品居多、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产品利润空间很小等仍然是攀枝花钒钛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产业链延伸进入高端市场,核心技术仍然是必须打破的瓶颈。
2、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分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问题
(1)资源供给抑制严重,导致资源供给效率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也就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要求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能源,以较少的资源能源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我国宪法规定,矿藏都属于国家所有,资源使用者都是由国家授权分配使用,这种使用权不是公开竞价获得,没有形成市场价格,使其价格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供求关系。而各种矿产资源的产权关系是否明确、矿产交易市场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开采的粗放或精细,还有资源利用率和资源供给价格、资源供给约束依然严重,在提高资源供给效率方面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中国经济当前的持续下行的压力,对资源型城市带来的挑战是更严峻的。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转型发展最大的瓶颈,不是资源要素的约束,而是有效供应不足。真正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良性发展,實现自我造血依然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推动实现。
(2)供需错位,导致产业结构畸形。攀枝花市第二产业最大,工业供给占所有供给结构的大部分,第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稳定器,从这一产业的发展来看,其根本瓶颈不是需求不足,恰恰是供给不足。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新的供给意味着对劳动力、资本、金融和技术的新需求。信息网络产业、教育培训产业、文化智慧产业、服务平台和社会化服务业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结构改革上,实现提高效率的目的。畸形产业结构将会发生有效改变。
(3)产能布局和结构的不合理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作为地处中国西部干热河谷区域的国家战略资源开发基地和重工业化城市,由于受资源秉赋、产业结构和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限制,攀枝花市环境问题突出,环境形势严峻,环境压力巨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供给侧改革为有效节约生产能力、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应对资源环境约束的紧缩提供了制度安排,为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环境保护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可以通过优化和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来有效开展工作,明确重点任务,加强环境监管,积极推进淘汰落后和过剩的产能。
(4)高端供给不多,导致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迟缓。产业结构单一的资源型城市,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寻求产业延续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由于现有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单位产品附加值低,一部分资源型城市仍处于“资源富足、经济落后”的状态。攀枝花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表面上看是钢铁、钒钛等行业产能过剩引起的,实际上却是有效产能不足,即有效供给、高端供给不足造成的。
三、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建议
1、加强矿产资源的有效供给
为了解决当前和今后攀枝花市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提高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1)完善矿产资源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培育矿产交易市场,创新资源开发的模式和体制机制。市场化产权改革被证明是有利于激发供给活力、促进经济增长的。
(2)加强矿产资源勘探能力。随着空间和航空勘探技术的发展,地面快速勘探技术和深部勘探技术的发展,矿产资源勘查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矿产资源勘查的首要任务。因此,需要不断创新成矿理论,研究新的勘查方法、技术和设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勘探技术进步、难度加大,成本增加、周期延长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攀枝花市各种资源的类型、储量和分布。
(3)加强矿产资源有效利用的监督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遏制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加强伴生资源和共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相关资源的开发与供给、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提高采矿、选矿、冶炼的回收率。围绕矿业联合科技攻关,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的冶金矿,解决贫矿选矿技术、精矿选矿回收技术、复杂共生选矿等问题,充分、合理利用呆矿、贫矿、难选(冶炼)矿石及伴生矿石,只有进一步突破矿产资源利用技术产业化,才能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可靠的矿产资源。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使资源向有需求、前景、效益高的产业和经济形态流动。攀枝花的资源分布为地下、地面和地上。地下就是矿石资源,举世闻名的钒钛基地;地面是水资源,比如二滩;地上的资源就是独特的光热气候资源。攀枝花可以将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依托,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资源导向性思维向市场导向性思维转变,单一主导型结构向多元支撑型结构转变,改变了过去钢铁“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
(1)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做强工业经济。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做大以钒钛、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生物、太阳能等特色产业、做强钢铁、矿业等优势产业。
(2)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做优特色农业。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特色品牌农业为农业发展方向,大力培育和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业精加工项目、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3)以康养产业为龙头,做大第三产业。高标准规划、引进和实施一批康养项目,促进信息、文化教育、旅游、绿色、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争创国家级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
3、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格从源头控制新增污染源,大力开展工业污染、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1)强化环境硬约束,推动去除落后和过剩产能。深化减排措施,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管理减排,大力推行工业污染防治综合整治,关闭、取缔、改造和搬迁污染企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及落后工艺力度。
(2)完善环境准入的制度,加强环境评价。通过完善环境准入制度,加强环境评价,可以提高新产能的质量、优化新产能的布局和结构,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改造。
(3)嚴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控和联防联控机制,实施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加强企业环境守法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环境执法监管机制、
(4)加大督办督查力度。对纳入省、市限期治理的项目及纳入清洁生产审核的中/高费方案项目加大检查力度,督促企业按期完成。对环保设施老化和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超总量的企业实施限期整治,从根本上促进工业企业全面、稳定达标排放。
4、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创新, 要实现从低端复制供给结构向高附加值创新供给结构的产业转型,需要创新技术、方法和商业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作用。攀枝花市应坚持把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摆在城市转型的重要位置。
(1)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骨干企业和龙头产品。高度重视新能源、新材料、新机器、新设备的技术嵌入与提升,全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不断地延伸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
(2)实施人才强市、加强人才服务战略。要努力利用现有的地方人才,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合理引进外来人才,吸引、留住和使用经济转型中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研究,可以看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对资源型城市经济中的制度、技术和技术等领域都有着直接影响,通过不同领域的改革,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滕泰、范必等.供给侧改革[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
[2] 徐康宁.供给侧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与政策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6(10)5-9.
[3] 郑有贵、张鸿春.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中的攀枝花——基于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和改革发展的研究[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
[4] 张复明.资源型经济与转型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5] 徐君、李巧辉、王育红.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制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10)53-60.
【作者简介】
万新颖(1972—)女,汉族,硕士,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