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建设”国内研究述论
2019-04-29王龙浩
【摘 要】 文章梳理了国内“乡风文明建设”的学术历程,可以分为重理论建设阶段(2005-2010年)和重实践阶段(2010年至今),概述了研究中对“乡风文明”的内涵以及国内“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展望了“乡风文明建设”发展研究的趋势和未来,认为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研究目前还只是停留在表层;“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活动,需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关键词】 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述论;展望
一、我国“乡风文明建设”研究的学术研究历程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发展方针,自此拉开了中国学界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研究的序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乡风文明建设”为主题词,时间跨度设置为从2005年到2018年5月。得到相关论文925篇文献,其中期刊论文328篇,博士学位论文20篇硕士学位论文104篇。
根据不同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可以将“乡风文明建设”分为重理论建设阶段和重实践阶段。
1、重理论建设阶段(2005-2010年)
从建设的思想出发,再从实践过程中优化思想,逐步形成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国内“乡风文明建设”研究的发展历程,是从理论开始。代表作品有贺雪峰的《乡村的前途》一书。书中提出的建设理论就是构建与西方发达国家“三高”(高污染,高消费,高耗能)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三低一高”(低消费,低污染,低耗能,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历史传统的“低消费,高福利”生活方式。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赴韩考察小组撰写的文章中提出,农村建设要坚持“三个阶段,五个重点,六项原则”。三个阶段包括试点阶段,推广普及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五个重点强调的是要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问题,一是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二是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三是帮助农民培育农村支撑产业,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健全农村自治机制。五是培训新型农民。六项原则是强调建设应该遵循的规范,内容涵盖国家,政府,社会和个人四个方面。
2、重实践阶段(2010年至今)
这一阶段即是检验理论的阶段又是发展理论的阶段。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重实践阶段是侧重的意思,并不是只注重实践而忽略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内容视角出发,包括参与建设元素,建设主体。代表论文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分析》,《论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从实践的学科视角出发,“乡风文明建设”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上都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实践。这一方面代表作品有徐勇等主编的《中国农村调查》(2011年卷)。
二、“乡风文明”的内涵以及国内“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乡风文明”的内涵
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给予文明释义:文明即包括人的安乐同时也强调人精神的进步。人的安乐和人精神的进步又都是依靠人的智德而取得的。因此文明在其实质上可以说是人类智德的进步。
陈勇在《新农村乡风文明及其主体培育路径分析》一书中从社会学角度给予乡风释义:乡风是由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而造成的特定区域的人们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一个特定区域人们的观念、爱好、礼节、风俗、习惯、传统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被人们仿效、传播和流行。
纵观相关文献,本文认为“乡风文明”就是乡里或地方社会中长期发展形成的符合人类精神追求的,较高发展阶段的,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先进的风尚,礼节,习惯以及人们政治上归顺或对个人敬仰的社会状态的综合反映。
2、国内“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民诚信教育不足,契约精神有待提高。朱盼和余嫚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与路径探析》一文中强调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特点之一。人与人交往的前提往往是根据人的诚信度。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过程中不讲究诚信,那么这种交往过程会随时终止,并再也不可能重新开始。久而久之,不讲诚信的个人也就无法在社会立足,被社会和时代所抛弃。诚信交往的过程是彼此之间深化感情的过程,是对人格审视的过程,更是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打好“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过程。
(2)封建迷信仍旧没有根除,科学思想宣传力度有待强化。农村之所以相对比较落后,是因为农村的特殊地理位置。城市的郊区有的是连绵不绝的山地,與城市的距离总给你一种两者之间差了“一个世纪”的距离。崎岖不平的山路,精神文化的贫乏,农民仿佛永远处于落后愚昧之中。各种宗教活动盛行,牛鬼蛇神的传说、伪科学的尊崇现象比比皆是。郭云在《中国共产党推动革命根据地移风易俗的历史经验和启示》一文中强调:必须加强科学宣传教育的力度,培养农村崭新的精神面貌。
(3)农民道德水平滑坡,主体观念,集体意识有所弱化,农村生活环境污染危害加剧。赵增彦在《当前经济欠发达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文中表达到:多数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跟改革开放前相比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一些农民的道德水准却出现滑坡。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生活环境的脏乱差、婚丧嫁娶中的拜金主义、邻里关系冷淡、家庭文化没落、价值观畸变、赌博现象凸显等。
(4)思想政治工作力量薄弱,文化创新能力低下。农村地区,工作分工“大杂烩”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工作缺少相关的专业人员做指导,没有专项资金做支持等原因,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这是大家都能达成的共识,但为什么达成的理论共识却不能再实践过程中进行内化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不完全吻合,是理论认识不到位,还是实践过程的“阳奉阴违”?还是是其他原因。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创新等需要人、专业人才的引领,才是从中国农村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
三、国内“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隋书卿在《关于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强调乡风文明建设的开展必须保证乡风文明形成的软件和硬件的双重保障。硬件是前提,也是活动的基础,软件是进行升华的催化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科技文化发展落后,乡农民自身基本素质不高,农村社会治安环境较差,乡风文明稳定的环境、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2、赵增彦在《当前经济欠发达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强调: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关键,是一些党政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视不够,从上到下的重视程度基本呈“倒金字塔”型逐级递减态势。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未能真正建立。
四、“乡风文明建设”发展研究的趋势和未来展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由生产力的水平和能力所创造的现实生活基础所决定,“乡风文明建设”成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农村目前的现实基础下,党中央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恰恰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
“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一起抓的局面。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我们更要深刻理解“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动权。
1、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研究目前还只是停留在表层
社会各界要向理论深处迈进,这样才能用充实的理论武装建设的头脑。进一步明确“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在现实意义方面,一个文明的乡村,就一定是一个振兴的村庄吗?乡风的文明是如何内在的推动乡村的振兴,这个内在的推动力究竟改变了当下社会的什么因素?是既需要有量化指标还需要质性研究结果共同证明的。
2、“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活动
我们要加强社会调研和社会宣传,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理解在建设方面农民才是“主力军”的道理,最大限度的重新激发出人民公社时期“不需要花什么钱,闲着没事的时候大家就把工程干了”的自助的精神。
3、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想方设法培养“积极分子”,充分发挥这些“積极分子”的带头作用。积极分子一旦发展起来,就会成为其他人的奋斗目标和学习对象。而且这种向“积极分子”的学习的热情是发自村民内心的,比言语上的表达更加深刻和有号召力。通过“扶一扶百”这种方式,可以最快速的促进地区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雪峰.乡村的前途[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2] 马晓河.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韩国的新村运动[C].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王龙浩,汉族,山东临沂人,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