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

2019-04-29李国娣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理性思维初中

【摘 要】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成绩的提升,还有对学生的理性思维实现培养。本文阐述了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所面临的新要求,同时从教学气氛、教学语言、学生交流及道德法治意识方面提出了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65-02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教育主体逐渐变为学生,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核心素养作为学科的主要追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突出学生地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016年教育部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以时代性、科学性为原则,全面发展为核心,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在这一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理性思维实现培养,已经成为教育人士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要求

1.具备一定的创造性以及灵动性。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目标已经从为升学进行教学转变为培养学生能力而进行教学,在新教学目标中就包含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应保证教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以及灵动性,在师生之间交流互动过程中,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加强认识及了解[1]。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来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及发言,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感悟及体验。与此同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教师及学生的认可及尊重,能够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及发展充满渴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3.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避免新教学模式发生课堂活跃但效率却极低的状况出现,有效将低效率课堂转变为高效率课堂,甚至是智慧型课堂。目前,智慧型课堂的高效性受到教育人士及家长的一致认可,高效率课堂能够充分展现出学生的理性思维[2]。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价值在其中体现出来,有效融合各种教学资源,激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4.渗透传统中国文化。

在重视人类文化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应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保证初中学生向着优秀的品德发展。第一,在学习的主体正文中,尽可能渗透经典的传统文化;第二,在组织实践活动时,尽可能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内容。在学习文化内容过程中,要引据经典,还要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展现与新时代发展相符的经典传统文化,不要只是寻章摘句。如在学习“青春有格”这一内容时,将格重新讲解,从讲述道德底线的“行己有耻”到讲述高尚道德的“止于至善”,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要精神[3]。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现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途径

1.创建良好的学习气氛。

爱是智慧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尊重和宽容,还要对学生的表达及见解表示欣赏。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应创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产生情感与智慧的交流,心灵上的互动,使学生的思维灵感得到抒发,同时培养其理性思维。

2.提升教学语言表达水平。

人的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有直接的影响。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时,有时会发现教师很有才华,但是讲课时对学生的吸引力却不高,这与教师的语言艺术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良好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听课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上学习。

3.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实现学生沟通的加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其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与其他成员之间形成互补,特别是学习不好的学生可以更多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将自己的思考成果转化成知识表达给其他学生听[4]。之后进行小组之间的沟通,即在课堂上呈现小组讨论成果,通过集体讨论、比较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沟通交流,从而得到最好的答案,并实现智慧结晶的共享。

4.提高道德法治意识。

在社会法治教育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意识教育不仅只是加强道德教育,还要进行身份教育。身份教育主要是根据实际国情进行价值定为,如公民为社会关系人,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及义务。相关政策表明了开展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提出,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核心为“做负责任的公民”,强调学生应该承担公民的责任,培养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七年级主要以渗透为主,如学习“美好集体有我在”这一内容时,其中讲述了共建、自治等相关要素[5];八年级主要讲述社会公共生活,不仅注重学生的法律权利及义务,还注重学生作为公民的意识及能力,有效的结合了学生品德及公民意识。通过整个教育过程,既能培养学生作为公民的法律意识及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属于人类特有的精神之花。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教师想要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首先应加强自身素质,其次是加强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创建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理性思维及教师的培养水平,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及自身。

参考文献

[1]刘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v.5(16):366-367.

[2]普绍.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7):102-103.

[3]崔雯青.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研究[J].高考,2017.

[4]代盼盼.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7.

[5]刘燕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析——以责任担当为例[J].考试周刊,2018(40):123-123.

作者简介:李国娣,女,汉,甘肃酒泉瓜州,教师,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核心素养的深层研究。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理性思维初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过氧化钠的性质及产物验证探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