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探讨
2019-04-29吴向东
吴向东
【摘 要】地理作為初中阶段一门重点的文化课程,对于初中生的成长教育,具有十分显著的教育意义。然而,在当前的地理学科领域,学困生群体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初中地理教育均衡化发展。因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困生问题,并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就地理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从而保证地理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避免学困生现象持续存在。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初中地理学困生成因,以及具体的转化策略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35-02
一、初中地理学困生成因分析
1.思维比较局限。
据了解,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学困生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些学生在地理思维方面比较局限,也就是人们常说死读书、读死书。此类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懂得思维变通。所以,对具体的地理学科概念和知识要素,难以形成深刻的认知,理解思维停留在表层含义,导致地理学习效率比较低下。
2.学习动力低下。
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学科内容较为枯燥、复杂,导致学生兴趣较为低下,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学困生在地理上,学习态度和行为不端正,注意力无法集中[1]。导致学生很难全面的听到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地理知识漏洞越来越大,最后无法跟上正常教学进度,地理学习水平也逐渐退后。
3.学习方法不合理。
在初中地理学科领域,有些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并未合理利用地理思想和方法,深入分析地理知识点,导致学生地理问题解决能力比较低下。
以上都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地理教师若想实现学困生群体有效转化,必须就上述问题原因进行深度剖析,并从教学的角度,对地理课堂环境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二、初中地理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
1.创建地理情景,培养兴趣意识。
学困生之所以在地理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主要因为学习兴趣低下[2]。因此,地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重视学生兴趣培养。根据课程内容创建课堂情境,为学生营造趣味的地理课堂学习气氛,从而让学生对地理学科建立起兴趣意识,促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探究活动当中。通常情况下,教师需要合理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构建多媒体情境。将抽象性特征较强的地理知识,通过地理图片、视频或者模型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和体验下,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从而实现学习兴趣有效激发。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海陆的变迁”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将海陆变迁的发展历史,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动画观察,对海陆变迁具体表现加以了解,激发起学生对海陆变迁原因的好奇心,教师借此引出相关地理概念,为学生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求知心理基础。如此一来,能够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当中,促进地理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2.组织小组讨论,实现互助学习。
有些学困生因为地理思维,学习能力局限,所以难以跟上正常教学进度,导致学习差距越发明显。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学习基础,按照学习能力进行均衡分组,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优生带动弱生,从而实现互助性学习。首先,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将学困生与基础较好的学生均衡分配在各个小组之中。之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合理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各个小组进行讨论。让学困生在其他小组成员的带动和影响下,积极参与到地理课程探索活动当中。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大洲和大洋”时,教师便可以设计地理问题,就“当前的大洲和大洋名称、地理位置和要素进行分析,”之后,各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需要对学困生和基础较好学生做好心理引导,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同时,引导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懂得帮助学困生,形成良好的互助学习意识,从而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的均衡化发展。
3.实施分层教学,激发内在动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阶段,因为学生之间学习基础和能力差距较大,笼统性教学,导致学困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最终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因此,为了改善学困生现象,地理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而是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基础,分层设计教学方案,从而保证地理课堂活动与学困生学习需求相适应。促使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学习自信,从而提高学困生地理学习自主性,循序渐进的缩短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保证初中地理教学均衡化。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地形和地势”时,教师可以针对学困生现象设计分层教学,就学困生层级学生,设计简单、基础的地理学习方案和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自信。
4.渗透地理思想,规范学习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领域,学习思想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学困生存在原因主要在于对学习思想、方法掌握不够合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地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重点向学困生渗透正确的学习思想和方法,从而规范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保证地理学习效率更加高效。首先,地理教师需要合理渗透思维导图学习方法。引导学困生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就地理基础知识概念,进行强化记忆,从而夯实学生地理基本功。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中国的自然资源”构建思维导图,明确自然资源特征、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导图概况,并对内容进行发掘和填充,从而健全学困生地理知识体系,夯实地理学习基础。
5.拓展课外资源,丰富知识储备。
在初中地理教学领域,教师为改善学困生现象,需要丰富此类学生地理知识储备,从而扎实学生地理学习基础,让其更好的参与到地理课程深入探索活动当中。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积极拓展课外资源,为学困生发掘有趣,且对地理学习有帮助的课程资源,并将其与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首先,教师需要重视社会资源有效发掘,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与社会环境国情发展建立有效联系,促使学生对地理学科形成正确思想认知。
结论
综上,初中地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重点关注学困生问题。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成因,就课堂形态和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为学困生营造适合其学习的课堂环境。让学困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教师引导下,扎实地理学科基本功,并产生良好的地理学习兴趣,建立地理学习自信。作为地理教师,可以合理的创建情境、组织小组讨论,实施分层教学,渗透地理思想,拓展课外资源等,保证初中地理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胡丽宣.初中地理学科学困生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155-156.
[2]宋邦民,贺志康,郑友强.浅谈地理学史在初中地理教科书中的渗透[J].地理教育,2016(1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