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9-04-29邓菲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后提出了一系列提高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质量和效率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 经管专业 工匠精神 影响因素 对策
【基金项目】天津工业职业学院2018年度科研计划项目《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80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55-02
一、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学生基数过于庞大,影响了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品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在生源数量上都发展较快,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截止到2017年,我国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已经高达1200万,在进行实践教育时要对这1200万的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具有很大困难的。
(二)高职院校对经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不高
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在对经济管理专业學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大多都进行了师资队伍的优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完善,课程内容的实践操作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与综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相同,并不是通过一两门课程就能实施完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计划和详细的准备,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教育。正是由于教学效果的不明显,很多高职院校虽然认识到了工匠精神对学生长期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于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及政策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
(三)课程设置阻碍了经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高职院校在经管人才到培养上主要集中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上,以提高学生技能为主要内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工匠精神的培养。经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课程设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部分高职院校在经管专业上已经将工匠精神纳入课程教学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不完全适用。
二、提高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质量和效率的对策和措施
(一)学校方面
(1)高职院校及教师应当积极转变工匠精神教学理念
经济管理专业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并不是一门显性专业,意识形态比较突出,对于这类专业的工匠精神培养应当注重潜移默化。高职院校和相关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知识内容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启蒙者和设计者,逐渐渗透工匠精神,为学生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经管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及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同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定期对经管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建立健全高效的培训体系,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深入企业,积累自身经验,同时创造机会让教师进行优秀的院校进行互访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3)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工匠精神是无形的,但是又能体现在学生的行为思想上,因此,对于经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评价应当注重学生的职业态度和综合道德素养上。第一,要对学生的经济管理实践操作行为或项目进行一定的肯定,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给予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将工匠精神纳入学分考核中,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意识。
(二)企业方面
对于企业而言,应当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主动承担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责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可以将自己当成是客户,将高职院校当做产品的生产者,而学生的培养就是产品。客户首先要明确自身所需的产品,然后告知生产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生产过程进行角度考察,对于不满意或是不合格的地方及时指出,并且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将自身成功的、优秀的经验传授给高职院校,使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就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当积极转变工匠精神教学理念,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对于企业而言,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主动承担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彭晨,焦爱新,王治雄.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 2017(18):11.
[2]张芳,张诤言.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2):5-6.
作者简介:
邓菲(1983.04-),女,汉族,天津市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类;高职教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