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2019-04-29余文萍
余文萍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不但要对抗自身疾病,还要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会增加治疗难度、病死率和治疗费用[1]。只有加强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才能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本研究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6月实施PDCA循环前的医院感染管理科成员以及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共70名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7—12月实施PDCA循环后的医院感染管理科成员以及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共70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1名,女39名;年龄25~47岁,平均(35.2±4.9)岁;医师24名,护士46名;职称,初级41名,中级23名,高级6名。观察组男31名,女39名;年龄25~47岁,平均(35.2±4.9)岁;医师24名,护士46名;职称,初级41名,中级23名,高级6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维持以往的医院感染管理方式。
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1)计划阶段(P):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设定培训目标及培训内容,通过系统培训让医院感染管理科成员以及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手卫生注意事项、消毒隔离制度以及卫生标准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2)实施阶段(D):每周定时定点集中进行培训,内容为PDCA循环理论及实施步骤;组织专题讲座,内容包括仪器设备以及操作的专业技能知识;强调“六步洗手法”,感染患者使用器械及仪器的专人专用,彻底消毒杀菌等;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积极探讨病区保持通风、消毒的更佳方法。(3)核查阶段(C):成立督察小组,每周定期进行考察,随机抽取科室、参训人员以及空气、科室物体等进行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调整实施计划,不断改善。(4)处理阶段(A):培训结束时,对参训人员进行知识考核、操作规范考核;培训结束后4~6周,随机抽查参训人员手卫生情况,统计科室物体表面、空气培养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根据实施结果进行交流探讨,设立新的培训目标和内容。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知识考核合格率、操作规范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率。(2)比较两组科室物体表面合格率、空气培养合格率、医院感染发生率[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知识考核、操作规范、手卫生比较
观察组知识考核合格率、操作规范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知识考核、操作规范、手卫生比较[名(%)]
2.2 两组科室物体表面、空气培养、医院感染比较
观察组科室物体表面合格率、空气培养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科室物体表面、空气培养、医院感染比较
3 讨论
PDCA循环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步骤,P(plan)代表计划,D(do)代表行动、实施,C(check)代表核查,A(act)代表处理。PDCA循环就是按计划、实施、核查、处理4个阶段循环不止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程序。相关研究表明,PDCA循环管理引入到医院感染管理中效果满意[3-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知识考核合格率、操作规范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率、科室物体表面合格率、空气培养合格率均显著提高,而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通过培训让参训人员明确PDCA循环内容,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执行严谨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流程,强化仪器设备以及操作的专业技能知识、“六步洗手法”、消毒杀菌等,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新的培训目标和内容。通过一个又一个PDCA循环,不断总结经验,螺旋式上升,进而达到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目标[5-6]。
综上所述,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医护人员的规范操作及手卫生意识,提高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效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