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香猪在新疆地区繁殖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2019-04-29郜兴亮潘晓亮沈思军
郜兴亮,潘晓亮*,沈思军*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巴马香猪原产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属于封闭近交繁殖品种,具有体型小、骨细脚矮、皮薄多肉等特点,其肉味鲜甘香[1]。巴马香猪为优良的地方猪种,具有悠久的饲养历史和稳定的遗传基因[2],是列入国家级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名录的品种之一,也是国家宝贵的小型猪基因库成员之一[3-4]。巴马香猪是世界上原始品种中最小猪种,被列入国家78个畜禽类保护品种之一。其皮薄肉细,胴体瘦肉多、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脂肪洁白,美味甘香、营养丰富,烹调时不添加任何辅料即可香气扑鼻,在当地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之说,实乃猪类的“名门贵族”[5]。而且巴马香猪饲养粗放,饲料以粗料为主,粉碎后的秸秆、花生壳、花生秧、干红薯秧等都可作为主料,菜藤、红萝卜、嫩草、树叶作为青绿饲料,这对于农业副产品丰富的新疆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香猪养殖不仅仅在原产区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而且更能作为一个优良猪品种面向全国推广,香猪作为一种绿色产品,其开发的前景不可估量[6]。近年来各地多有引进巴马香猪进行饲养,作为高档猪肉在各地颇受欢迎,也带动了当地养猪产业的发展,为养殖户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中国具有独特而又丰富的小型猪资源,它们在原产地均为长期近亲交配形成的封闭群体,具有体型小、发育慢、性成熟早、遗传稳定、耐粗饲的特点[7]。巴马香猪是中国小型猪的典型代表,在耐粗饲这方面更是显著,但是过去由于生产经营者对猪肉产量、瘦肉率、生长速度的追求,猪肉的品质问题一直遭到人们的忽视[8],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的口感、风味等一系列猪肉品质问题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9]。新疆对巴马香猪的引进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采取的举措,经过几年时间的饲养发现,巴马香猪不仅肉质比普通猪肉高得多,而且在风味上完全区别于普通猪肉,在耐粗饲、适应性、抗病能力、产仔数、生命力等方面,更是有较大的优势。其不仅适用于小家小户的粗放管理,也适合大规模饲养,尤其是在农业副产品众多的新疆地区,发展前景更是非常广阔。
新疆呼图壁张建辉农场于2017年10月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引进巴马香猪160头,能繁母猪153头,公猪7头。文章主要对巴马香猪在新疆地区繁殖性能以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目的是为了对比巴马香猪在新疆的生长繁殖与在原产地广西的差异,为巴马香猪在新疆的引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2017年10月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引进巴马香猪160头,猪龄为4~16月龄,饲养于昌吉呼图壁张建辉农场,饲料主要成分为50%苜蓿粉和50%精饲料。
1.1.2 试验器材
5 mL采血注射器、台式可控温高速离心机,生化指标测试盒。
1.1.3 两地气候环境对比
新疆呼图壁县与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气候环境不同,新疆呼图壁县要比巴马瑶族自治县低温低35.9 ℃,高温高5.6 ℃,年降水量与其相比减少了1433 mm,湿度降低了38 %,光照时间增加了1558.7 h,无霜期减少了158 d。
1.2 方法
1.2.1 繁殖性能测定
观察引进的巴马香猪在新疆的繁殖性能,包括产仔数、初生重、断奶重、断奶成活率、性成熟期、繁殖周期。
1.2.2 血样采集
2018年4月13日,对在新疆产出的20头60日龄与20头90日龄,共计40头巴马香猪进行前腔静脉釆血,采血前24 h禁食,采血后静置分层后分离血清用于测定生化指标。
1.2.3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采用生化指标测试盒检测新疆本地饲养繁育的巴马香猪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肌酐(CRE)共6个生化指标。
1.3 统计学分析
所测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极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繁殖性能测定结果
新疆呼图壁县引入的巴马香猪相比广西原种场原有的巴马香猪,发情周期天数减少了0.71 d,妊娠期延长了5.14 d,窝产仔数减少了2.36头,初生重增加了0.079 kg,37 日龄的断奶重降低了 0.13 kg,37 日龄的断奶成活率增加了 1.42百分点。
2.2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由表3、表4可知,60 日龄的新疆地区引进巴马香猪的总蛋白(TP)、 尿 素(UREA) 与 90 d的新疆地区引进巴马香猪的尿素(UREA)显著极差异(P<0.01),90 日龄的巴马香猪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与原种场巴马香猪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
3 讨论
在本次试验中,新疆产出的巴马香猪的发情周期、发情持续时间以及妊娠期3项数据与原种场巴马香猪相比,并没有显著变化,但总体产仔数略有降低,与陈客研等[10]研究的将巴马香猪引入辽宁测得的初生重差异较大,但与余远冰[9]研究的在松滋地区引入巴马香猪的初生重相接近。仔猪初生重增加0.079 kg,这与金大春等[11]研究的窝产活仔数与初生仔猪个体均重、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及断奶成活率呈极强的负相关结果相似。猪舍所在的张建辉农场位于新疆昌吉呼图壁县,而新疆呼图壁县要比巴马瑶族自治县低温低35.9 ℃,高温高 5.6 ℃,年降水量相比减少了1433 mm,湿度降低38 %,光照时间增加了1558.7 h,无霜期减少了158 d。新疆呼图壁县的年降水量与广西原种场相比差距过大,空气较为干燥,相对湿度较低,温差过大,并时常伴有大风天气,易导致猪群焦虑不安,精神紧张,常有来回走动啃咬栏杆等行为,过度的焦虑对生殖系统可能会造成影响[12],这是导致巴马香猪产仔数降低的根本因素。不过在试验中巴马香猪并没有表现出对环境和气候的其他不适应,仔猪采用37 d早期断奶的方式,而成活率还保持在97.82 %,说明气候环境的变化对母猪的泌乳量没有产生影响,也对仔猪的生长没有产生影响。综上所述,气候环境的变化对巴马香猪的繁殖性能产生的影响不大。
表1 两地气候环境
表2 巴马香猪繁殖性能情况表
表3 60日龄巴马香猪血液生化指标
表4 90日龄巴马香猪血液生化指标
在本次试验中,60日龄巴马香猪血液中总蛋白含量低于原种场。巴马瑶族自治县年均气温18.8~20.8 ℃,而呼图壁县年均气温-17.1~26.4 ℃,即由于当地温度较原种场所在地来说相对较高,所以动物血清中TP的含量降低,血清总蛋白下降可能与高温导致的采食量减少,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代谢在高温气候下的改变及可能出现的机体组织损耗有关,这与周杰等[13]研究的结果相似。
60日龄与90日龄巴马香猪血液中的尿素(UREA)氮含量较原种场相比均较高,在普通情况下,动物在处于高温环境下时,由于热应激的影响会导致动物血清尿素氮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本试验的结果与其相反。推测是因为巴马香猪耐热性较强[14],温度的升高并不会引起血液中尿素氮含量的降低,但是因为呼图壁张建辉农场在饲喂巴马香猪时大量使用苜蓿草粉,而且植物性蛋白相比动物性蛋白来说吸收利用的效果会较差[15],从而导致血液中尿素氮含量升高,蛋白含量降低。
乳酸脱氢酶(LDH)是细胞内催化乳酸氧化成为丙酮酸的重要酶,而且血液中的酶类是机体细胞内外物质代谢的重要催化剂[16]。在本次试验中90日龄巴马香猪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原种场,一些研究报道,当机体各组织器官病变时,不仅其组织器官本身的乳酸脱氢酶含量要发生变化,同时也可引起血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改变,当血液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升高时,代表着肝脏、肾脏和肌肉等组织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受到损伤[17-18],所以,在新疆的巴马香猪血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的降低代表了其目前为止在新疆的生长繁殖过程中,肝脏与肾脏对新疆环境适应良好。
综上所述在新疆呼图壁县饲养繁育的巴马小型猪,完整地保留了原产地体形小、性成熟较早、遗传性能稳定、耐粗饲等特点,虽然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广西地区原种巴马香猪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其可以适应新疆地区的气候环境,其结果可为新疆地区饲养巴马香猪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