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佳源6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19-04-29李奎亮
李奎亮
(沈丘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周口 466300)
佳源6号是河南春粟种业有限公司与河南金源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高产、矮秆大穗、多抗广适的半冬性中早熟品种。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16。正在申请新品种保护(申请号:20183455.0)。经过多年多点试验,该品种具有高产性突出、稳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抗倒春寒冻害能力好、对高温不敏感、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有效穗数多、粒大饱满、田间长相好等特点,适合在河南省(南部稻麦区除外)及周边相同生态区中高肥水地块早中茬种植。亲本组合周麦18/烟农19。将亲本进行有性杂交、单株选择、株系比较、抗性鉴定、品系多点试验等定向选育而成。该品种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品种来源
如图1所示,按照“超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以周麦18为母本、以烟农19为父本,于2005年进行有性杂交,将其后代进行单株选择、株行比较、抗性鉴定、多点试验筛选、多年定向选育而成。2011年对2005(08)组合的20多个株系进行了鉴定和初步测产,均比对照周麦18增产显著,其中系谱号为05(08)-26-7-19-5-11-6的株系表现较好,在2012年出圃后将其定名为J6。2013-2014年参加河南省小麦冬水组试验,定名为佳源6号。2014-2016年参加河南省小麦冬水组区试,平均产量7 998 kg/hm2;2016-2017年参加河南省小麦冬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298 kg/hm2。完成试验程序后,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16。
图1 佳源6号选育图谱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佳源6号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30.5~232.2 d,成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0.5~1.1 d。幼苗半匍匐、叶片较细、叶色青绿色,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低、成穗数一般。春季起身拔节晚,两极分化慢,抽穗迟。植株偏矮,株高71.5~78 cm,抗倒伏性较好。株型紧凑,旗叶宽、上举。穗下节长,穗层厚。穗纺锤形,小码排列紧密,顶部不育,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长卵圆形,饱满度中等,熟相一般。
2.2 抗性
经田间试验,综合抗病性较好,田间自然发病情况:纹枯病发病较轻,白粉病、叶锈病、茎基腐病发病中等,慢感赤霉病;根系活力好,抗干热风能力较强,春季抗倒春寒能力较好。2015年接种鉴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2016年接种鉴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高抗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2.3 品质性状
2015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郑州),蛋白质含量13.46%,容重814 g/L,湿面筋含量27.4%,沉降值466 s,吸水量611 mL/kg,形成时间3.5 min,稳定时间4.3 min,弱化度110 F.U,出粉率69.5%,沉淀指数67 mL,硬度65 HI,白度74.0%;2016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郑州),蛋白质含量13.26%,容重778 g/L,湿面筋含量31.2%,沉降值381 s,吸水量586 mL/kg,形成时间3.9 min,稳定时间3.9 min,弱化度110 F.U,出粉率69.6%,硬度67 HI,沉淀指数57 mL,白度75.1%,恒定变形拉伸阻力167 EU,延伸性153 mm,最大拉伸阻力186 EU。
2.4 适应性
通过2 a区试和1 a生产36点次试验结果汇总,增产31 点次,增产点率86.1%。其中生产试验14点次,增产点率100%,较对照周麦18增产5.5%。表明佳源6号高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
3 产量表现
佳源6号自身调节能力强,产量三要素协调(成穗数567万~624万/hm2、穗粒数31.7~36.1粒、千粒质量45.3~46.9 g),丰产稳产性好。高产田产量9 750~11 250 kg/hm2。2014-2015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C组区试,10点汇总,7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率70%,平均产量7 833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0.88%,增产不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11位。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D组区试,12点汇总,10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点率83%,平均产量8 163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77%,增产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第7位。2 a汇总均增产,平均增产点率77%。2016-2017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C组生产试验,14点汇总,14点增产,增产点率100 %,平均产量8 298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50%。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精细整地
4.1.1 秸秆处理 前茬作物收获后,对秸秆残留量较大地块采用大功率机械粉碎秸秆,并均匀抛洒于地表。
4.1.2 整地 秸秆还田地块,宜用机械深翻25 cm以上,然后再旋耕。旋耕整地后,细耙2~3遍,盘住底墒。
4.2 适期播种
适宜播期10月8-25日,最佳播期10月10-20日,播期弹性较大。高水肥地块播种量150.0~187.5 kg/hm2,中低水肥地块播种量187.5~225.0 kg/hm2,适宜基本苗控制在240万~330万/hm2。 如遇墒情差、整地质量差及天气原因延期播种时,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晚播2 d增加播种量7.5 kg/hm2,最大播种量不超过300 kg/hm2。播种前,精细整地、耙实土壤。播种时机械匀速播种,避免重播、漏播及闪种,播行要直,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
4.3 病虫草害防治
4.3.1 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要结合整地进行土壤处理。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60 kg/hm²,掺细土300 kg/hm²,于整地前均匀撒施地表。
4.3.2 种子处理 晒种:播种前选晴天中午晒种2~3 d,以提高种子发芽势。拌种:重点预防小麦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及地下害虫,可选用适当的药剂拌种。
4.3.3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病虫害防治方针。小麦苗期及越冬期,除根据苗情做好栽培管理工作外,还应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3月上中旬,防治纹枯病、白粉病、梭条斑花叶病、麦蜘蛛、麦蚜及地下害虫。小麦扬花期,根据天气预报科学用药,及时做好赤霉病、吸浆虫和穗蚜的防治工作。小麦中后期做好“一喷三防”,防治赤霉病、叶锈病、穗蚜,干热风的危害。
4.4 化学除草
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杂草出土达到75%以上、草龄2~4叶、气温8℃以上时,根据田间杂草类别和发生情况,选用不同药剂科学施用。对春节前杂草防治不理想或错过最佳防治时期的田块,待来年气温回升后,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选用不同类型的除草剂,防治杂草危害。节节麦严重地块用3%甲基二磺隆+0.6%甲基碘磺隆钠盐300~450 g/hm²,对水450 kg/hm²,田间均匀喷施进行防治;野燕麦、黑麦草发生严重地块用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450~600 g/hm²,对水450 kg/hm²,均匀喷施进行防治。施用除草剂时,先把除草剂配成母液,再对水450 kg/hm²进行二次稀释,田间均匀喷雾。
4.5 肥水管理
根据土壤肥力基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施肥原则:施足底肥,分期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配施微肥;后期及时进行叶面追肥,促进小麦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不早衰。对晚播弱苗麦田,在返青期追施速效肥。对壮苗麦田,可在拔节中后期追施速效肥,施肥时间、施肥量要根据土壤墒情、苗情、天气情况合理掌握。对于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虚不实麦田,在冬前墒情不足时,应适时进行冬灌,灌水时间掌握在日平均气温降到3℃左右时进行。
4.6 适时收获
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期是蜡熟末期,此时小麦叶片枯黄,茎秆全部呈黄色,籽粒较为坚硬,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用联合收割机机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
本刊常用单位符号及换算
依据国家标准,本刊在刊发稿件中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为便于读者阅读,现将本刊常用单位符号及其换算方法介绍如下:
1 长度单位:km=公里、千米, m=米,cm=厘米,mm=毫米;换算:1km=1000m,1m=100cm=3尺,1cm=10mm
2 重量单位:t=吨或1000kg,kg=公斤、千克,g=克,mg=毫克;换算: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500g=1市斤,50g=1两
3 面积单位:m2=平方米,hm2=公顷,cm2=平方厘米;换算:1hm2=10000m2=15亩,1亩=667m2
4 浓度单位:1mg/kg,mg/L或mg·kg-1,mg·L-1,μL·L-1=1×10-6=1ppm,即百万分之一,不用ppm和1×10-6表示
5 时间单位:“天、小时、分钟、秒”分别用“d,h,min,s”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