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天昭:没有觉得孤独和需要被理解

2019-04-28符淑淑

第一财经 2019年4期
关键词:韩剧读书笔记

符淑淑

Yi:YiMagazine

L:刘天陪

01

Yi:最近听到或看到觉得比较有启发的一个观点是?

L:去年年底看奥登的文论集《染匠之手》,讲到世俗正义与仁爱在本质上是有冲突的,我觉得非常震动,推演出许多别的道理。好像打开了一个空间,那些自己可能是因为恐惧而生造出来的围堵的墙都坍塌了。这本书还有《序跋集》都带有强烈的基督教视角,令我对自尊、严肃、理性这类自己很看重的“美德”都有了新的认识。刚看完的时候觉得自己非常接近要信教,但是并没有,不过应该还是被改变了,成了一个稍微有一点点新的人。

02

Yi:长篇小说《无中生有》完成之后,你得到的反馈里有些什么是印象深的?“几乎是无私的跟自己过不去,用近乎炫技的诚实”,有一个读者这样说,除了一个错别字,你是不是感觉拥有了水准最高的一批读者?

L:反馈并不是很多,基本只有豆瓣一个渠道能看见,有好几次都觉得,啊呀,读者好会写啊。挺高兴的。有一个读者说2002年她才上学前班,我特别惊讶,怎么会那么年轻。一本书找到喜欢它的读者是幸运的事,那种匹配像一种奇遇,给双方都带来快乐。绝大多数读者都很沉默,我愿意相信他们厌恶被比较。

03

Yi:但你微博有时还会贴更深一点的读书笔记,比如《没有个性的人》的读后感,评论就会少很多,生活中你的这类想法,它们的“出路”一般在哪?你需要跟身边人探讨并寻求认可吗?

L:写读书笔记,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自律的手段。这两年本来也应该休耕,又赶上生活事务比较多,用剩余的不多的心力来读书,很容易涣散,读完一本记一记,自我感觉好一些。有时写得很长,以为其中有些心得,就贴一下,都是滔滔的没有控制的说话似的,有人看就看了,没人看也没关系,它们不需要出路。跟亲人朋友聊天,说到就说到了,没说到就忘记了,没有负担。没有觉得孤独、需要被理解,读书过程就是我在理解作者,这事儿本身就完成了'就最不孤独了。

04

Yi:“见到人就世故起来,那是非常灵敏、无法控制的应激系统”,这类纤细的感受常出没在你文里,敏而多思如果是阻止不了的天赋,那么你会控制它的“体量”吗?

L:没太有意识地控制过思虑,那个事隋那么有乐趣,对别人也没有伤害,为什么要控制。它的强度自然而然地跟体力能量匹配,年纪大了就没那么活跃了。另外,可能我之前的思考和感受方式,以我的能力就走到头儿了,很多感受都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简直像假的,所以也厌倦了,渐渐就萎缩了。可能是这样吧。

05

Yi:你之前有个博客叫“在广州”,如今基本定居在北京,这两地生活对你来说有何不一样?现阶段的你,实现了“想歇着就歇着”这类自由了吗?

L:在广州生活六七年,好像没有想过定居。也许因为我是北方人,心理上的异乡感特别强,所以离开的时候,我总是说“回北京”。但年纪的因素应该也同样重要,30岁上下的人,做什么都像是试一下,甚至是演一下。显然生命始终在演变,所以这可能只是此刻的一个幻觉:我幻觉现在的我相对来说更稳定,甚至更真实。我没有财务方面的压力,但我没有“想歇着就歇着”的心理能力,所以谈不上自由。我对效能感非常饥渴,而且必须是有挑战的任务,从这角度讲可能我还相当年轻。

06

Yi:什么是你早年深信不疑如今深表怀疑的东西?

L:早年好像也没有什么深信不疑的东西,可能本能里有一些倾向,例如总以为道理靠想是能想明白的。现在当然对于人脑的运转这件事没有那么大的信心,且不说那个生理基础分析下去会让人沮丧;不说智力作为雇佣军,被情感动力隐秘操控;就单说逻辑和运算,它也有自己的利益,在与现实情况冲突的时候经常会按照自己的轨道扭曲认知,而且运算速度越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脑子越好使,这种扭曲的倾向越严重。与此并不真正相关的是,我崇拜数学天才,在奥林匹克的意义上。

07

Yi:最早的关于荒诞的记忆是什么?最近一次呢?

L:不怎么使用这个词,因此特意查了一下,说是“虚伪不可信”,和以为的不太一样。我经常是面对一个事实,觉得非常像是假的,但是“竟然是真的”,感到意外,怪诞荒唐,有一种喜剧的不严肃的意味,我以为这就叫荒诞呢。可能小孩不太起疑心,对“虚伪不可信”的记忆就很晚了,可能是初中时候有一些要求背诵的题目,说服不了我,但是不相信就背不下来,心里很别扭,就有印象。最近一次有“竟然是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前几天顺着场景提示我面对一个刚认识五分钟的人脱口而出,真的我给你介绍个对象吧!一边说一边就觉得简直像假的!但是不管在心理层面追究起来多复杂,是表演还是本性释放还是啥都有了,在事实层面这是真的,就是说我确实有可能会给这个人介绍一个对象,事实是我当时在现场就想到了一个人选。这样说起来,我频繁感觉到的荒诞,可能只是一种习惯性的疏离。

08

Yi:如果开一个厌恶清单,哪些东西会排在前五,为什么?

L:(对人对己)不诚实。不为什么,这可能就是对一整套令人厌恶的品质的一种简便说法,有时候你说成是懦弱也行,贪婪也行,虚荣也行,愚蠢也行,盲目也行,我习惯用不诚实这种说法。

09

Yi:来自他人的建议里,哪条最有用?

L:中学时,我姐说,少做题,多看课本。写稿的时候,有一次说删稿,一个亲戚说,一段一段删,别一句一句删。刚去广州时,没有社会经验,很怯,这个亲戚还跟我说,要相信时间。中年以后,我的一个医生同学跟我说,坚持不了没关系,哪怕只运动一天,也比没运动好。

10

Yi:你還看韩剧吗?有追什么剧吗?

L:年轻时爱看电视,电视里总放韩剧,就看了,赶上哪集看哪集。这十来年不看电视了,一年半载的,想吃方便面似的,说看个韩剧吧,其实经常看两三集就放弃了。但2013年看的《妈妈生气了》觉得很好,它跟《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是同一个编剧。我真正喜欢的是这种超长家庭剧,介于情景剧和伦理剧之间,那种结构特别有包容力,编剧厉害的话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这个类型的日剧《冷暖人生》也特别好。

猜你喜欢

韩剧读书笔记
高中语文阅读之“读书笔记”应用探究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韩剧的那些美丽“套路”
韩剧《坏男人》艺术化叙事策略浅析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感不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