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动手实验的意义

2019-04-28田兵辉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具算式动手

田兵辉

新理念下实施课堂教学,一般都使用多媒体,增强教学效果。但是如果过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容易对很多内容有一种过眼云烟的感觉,没有那种踏踏实实的体验。其实,有一些数学课,只要我们的课堂思路清晰,设计新颖,不浮不躁,把“数学实验教学”带到课堂教学中去,合理地、有效地使用学具,让动手实验与思维联系起来,那么既可以培养兴趣、激发思维,又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更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其效果也能达到甚至胜过“多媒体演示”。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数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数学实验正是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能直观地探索抽象的数学问题,化枯燥为有趣,这一个过程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如在“行程问题”学习时较多学生感觉理解难,如果教师把一些“玩具”带进课堂,以提高学习过程,采用仿真和模拟的方法,再现实际问题的应用过程,使学生身在其中,理解题意。例如行程问题中可带上实验室的“平板小车”,用线拉动进行演示,体积问题可带自制的长方体盒子和量筒(或烧杯)等用水灌装。这样边玩边学习,尽管是教材的难点,学生也会从直观形象中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应用的真实性。

再比如教学“可能性”时,笔者首先提出“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有哪些”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思考,学生得出“2、3、4、5、6、7、8、9、10、11、12”等答案。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你们猜一猜,用两个骰子来掷20次,和是5、6、7、8、9的次数多,还是其他数的次数多?”学生通过分析,认为5、6、7、8、9只五个数,其他还有六个数,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其他数的次数多!”为了验证学生的答案,笔者让代表分别进行实验,通过投掷,结果大出学生的意料:投掷五次以后,五个数的多,六个数的少。这样,学生就自然对结果产生怀疑,由此激发起探究的欲望。

二、通过实验教学,在实践中感悟算理

以五年级“分数乘分数”的内容为例,理解与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算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探究时间及必备的学具(如长方形纸),并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操作、探究要求,如,先折出一张的四分之三,并涂上阴影部分;再把阴影部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涂上其它颜色;然后回到第一张纸,即展开整张纸;再把刚才折纸的操作活动用算式表示出来。教师则巧妙地转向“幕后”,把学生推至台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其间教师仅作适时、适度、恰当的点拨与引导,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各算式,并结合自己折纸的过程,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讓学生亲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借助直观的图形,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探索颞出分数乘分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这样有效地把形和数紧密地联系起来,灵动地将“形”转化为数学符号,(即算式)数学符号用“形”来表达。使学生在经历抽象——直观——抽象的探索过程中,在理解其意义的同时,真切感悟了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

再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先提出面积的含义就是“物体平面的大小”这一问题,然后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等,初步感知面积的意义。再比较一下文具盒的盒面与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比较一下数学课本封面与课桌桌面的大小。在此基础上,说一说面积的含义,最后交流讨论,证明或归纳出面积的含义就是“物体平面的大小”。

三、通过动手实验,提高思维品质

只有将实验与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思维的目的,所以只有促进思维发展的实验教学才是真正意义的实验教学。首先,将学具操作与语言相结合。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内核。教学中让学生把实验操作的过程以及实验操作的结果运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如教学“9加几”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通过操作使学生明确9加1可以先凑十,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把操作过程完整叙述出来,最后学生看到算式就能说出得数。这样训练学生思路清晰,思考过程有条理,长期有意识会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反应到思维上,思维能力必然得到发展。其次,在实验操作中实现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提高思维能力。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动手操作学具符合“感知——表象——概念”的认知规律。特别是在概念教学中,通过学具操作,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飞跃,最终抽象出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学生在操作时,让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把实验操作作为启智的桥梁,能使外部的操作过渡为智力的内部认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由外部的物质操作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促使认识内化,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实验是一种探索活动。它能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得到有益发展。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依据不同内容,立足实际,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与数学思维活动,扎实走好每一步,即使没有多媒体的辅助,同样有效、精彩。

参考文献:

[1]王斐.小实验 大用途——课堂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8,28(02):23-24.

[2]周宁宁.对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141-142.

[3]桑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7(20):30-31.

猜你喜欢

学具算式动手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怎么写算式
动手画一画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好玩的算式谜
动手演示找错因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