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艺术实践探索

2019-04-28齐凤丽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导入艺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

齐凤丽

摘 要:导入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前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导入艺术具有集中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营造和谐氛围实现教学目标等教学功能。对高中政治课堂导入艺术应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政治课教师对导入是关注的。但是,落实于课堂上的教师很少。为此,要发挥高中政治课导入艺术的教学功能,就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和研究课堂导入理论,激发学生兴趣点,触动学生疑问点,找准新旧结合点。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导入艺术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德育与智育教育的课程,对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学生学习底子差,学习习惯不好,不爱学习。思想政治课由于理论性强,又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副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和智育等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扶沟县包屯高中是一所农村高中,也存在学生生源差、留守儿童多、学习意识淡漠,政治课学习的兴趣不高等问题。如何破解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不高这一难题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注重课堂导入艺术实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心理学“首因效应”也证明,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1]据此,本文试结合对扶沟县包屯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入现状的调查,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入艺术。

一、导入艺术的内涵及其教学功能

所谓导入艺术,是指教師在教学前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2]胡田庚教授认为,导入是“新的教学任务伊始,教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明确学习任务,建立知识联系,从而开始新的课堂学习的实践活动”。[3]由此可见,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入艺术具有多种教学功能:

1.能够集中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其目的之一在于能够集中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新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4]特别是,学生经过课间的休息,注意力可能仍然集中在和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上,因此,导入的第一个教学功能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和吸引到课堂上来。教师上课前,部分学生可能还处在“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这时一个生动有趣的导入,就会使学生“收心”把注意力回归到课堂上,为教师开展好课堂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与学生交流和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不够重视,或者觉得思想政治课枯燥无聊,考试之前“临阵磨枪”死记硬背就能考出好成绩。学生的这些学习心理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和设计导入艺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特别要通过富有趣味、灵活多样的导入,让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转变为内部学习动机。

3.营造和谐氛围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需要在一定的学习氛围中才能顺利进行,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让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5]课堂教学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而导入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第一步。教师采用富有趣味、灵活多样的生活化素材、生动的手段、亲切的语言、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进行导入,能够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有安全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6]不仅如此,和谐的课堂氛围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教学活动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教师可以直接用语言说明教学目标,也可以创设情境或者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感知教学目标,还可以提供与课程有关的素材设等多种方法来让学生体会教学目标。学生清晰准确的了解教学目标,在学习中就会“知道要到哪里去”,学习就会有的放矢,教学就会更加有效。

4.实现新旧知识的“无缝衔接”。

好的导入能够实现新旧知识的“无缝衔接”。诚如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即学习中要通过“温故”的方式,达到“知新”的目的,实现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结。把孔子的这种理念借鉴到导入中,可以看到导入的又一重要教学功能,就是导入是连接“此岸”的旧知和“彼岸”的新知的桥梁。好的导入可以实现新旧知识的“无缝”连接,有利于教师教学新知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入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对扶沟县包屯高中政治课堂导入艺术应用情况的调查发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比如,教材编写得有趣味了,注重“三贴近”,注重回归“生活”;教师教学也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了,等等。但是,我们也应冷静看到,由于高考的压力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少高中政治教师还在沿用“照本宣科”的套路,教学中更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背离了教材编写者的“初心”,导致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失去兴趣。体现在课堂导入艺术上的欠缺,教学“换汤不换药”,不愿意在课堂导入上“浪费时间”。我们对扶沟县包屯高中150名学生和10位教师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8份,其中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为98.6%;发放教师问卷10份,回收问卷10份,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100%。调查发现,①高中政治课堂导入艺术应用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在问道:“你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吗?”时,学生的回答情况是:非常感兴趣的15人,占10%;兴趣一般的46人,占31.5%;不太感兴趣的64人,占 43.8%;一点也不感兴趣的21人,占24.7%。统计可以看出,对高中政治课“不太感兴趣的”和“一点也不感兴趣的”高达68.5%。学生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会严重影响政治课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革政治课教学现状,采取得力措施,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在问道:“你能在政治课上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吗?”时,学生的回答情况是: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的12人,占 8.2%;一般能较快进入学习状态的50人,占34%;较慢进入学习状态的56人,占38.3%;需要很长时间进入学习状态的28人,占19.5%。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对高中政治课学习仅仅有8.2%的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而较慢进入学习状态和需要很长时间进入学习状态的则高达57.8%。可见,教师熟练应用课堂导入艺术,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在问道:“你希望老师进行课堂导入吗?”时,学生的回答情況是:非常希望老师进行课堂导入的75人,占51.3%;希望老师进行课堂导入的47人,占32.2%;老师进行不进行课堂导入无所谓的21人,占14.4%;认为课堂导入是浪费时间不希望的3人,占2.1%。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对高中政治课学习非常希望的学生占半数以上,非常希望或希望老师进行导入的达到了83.5%。

在问道:“你认为课堂导入对你的政治学习有什么用?”时,学生的回答情况是:认为能够激发自己政治学习兴趣的69人,占47.3%;认为能够帮助自己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的12人,占 8.2%;认为提高了自己学习的主动性的46人,占31.5%;回答不知道的19人,占13%。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政治课导入对自己学习有积极作用。

对教师的调查发现,10位教师中有6位认为导入非常重要,3位教师认为比较重要,总体来看,90%的政治课教师都认为政治课导入是重要的,这说明了绝大部分政治课教师对导入是关注的。但是,关注导入并认真研究、精心设计、落实于课堂上的教师只有3人,可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课堂导入的认识与实践行动还有落差。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入艺术的策略

如上所述,导入艺术具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营造和谐氛围、达成教学目标等多种教学功能。因此,为进一步发挥高中政治课导入的教学功能,提高思想政治课导入的有效性,就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和研究课堂导入理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切实落实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要求。

1.激发学生兴趣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相比较,其突出特点是原理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更困难。根据这一学科特点,教师在在导入时应该精心设计,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导入要贴近学生。教师导入贴近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他们才会对学习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时事热点、社会热点问题,学生身边的事例等贴近学生的信息。

(2)导入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导入采用高中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热门话题、歌曲、影视等,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跟上学生的脚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点。

(3)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导入时利用高中生的好奇心理,既能够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学生轻松理解课本知识,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精心挑选的贴近学生、贴近课堂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2.触动学生疑问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正如南宋教育家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上进。”他的这种理念启示我们,能启发学生质疑、解疑的课堂,才是让学生大有收获的课堂。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注重运用设疑的方式,触动学生的疑问,引发学生思考。为此,教师要精心设疑,如在教学《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一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是真的吗》这一节目中的相关问题来设疑:用力摇晃橘子能使橘子变甜,是真的吗?纸飞机哈气能飞得更远,是真的吗?A4纸能承受30千克的重物,是真的吗?这些问题,学生非常熟悉而又感兴趣,但是又了解得不透彻,自然就产生了疑惑和兴趣,就产生了想获得知识的欲望和期待,教师导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就水到渠成。

3.找准新旧结合点。

所谓找准新旧结合点,就是在导入时要注意承前启后,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在政治课教学中,找准新旧结合点的主要措施是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然后以学生已有知识做“支架”,进入对未知知识的探索中,让学生产生探求新知的强烈的求知欲。找准新旧结合点,其主要教学目的是“温故知新”,即通过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在“温故”基础上,再将其发展、深化,顺利实现“知新”。其中,“温故”是手段,“知新”才是目的,教师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且自然过渡。例如,在教学《价格变动的影响》时,教师先让学生“温故”: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及其变动规律,然后再提问:价格变动之后会带来哪些影响,又会对哪些主体产生影响呢?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及时“温故”,又能有效引导学生“知新”,对即将探究的新内容进行有效思考,这样,学生对“知新”充满期待,便于新内容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黎雁飞.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艺术[J].新课程·下旬, 2013(10):102-102.

[2]王宝大,靳东昌,田雅清等.导入技能结束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

[3]胡思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9-111.

[4]于漫.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艺术,[J].科教导刊,2017,(1):69-70.

[5]薛嵩.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高效导入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8):23-24.

[6]王桂玲.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6):15.

注释:

①在分发教师问卷时,考虑到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资历等因素,本调查仅选取具有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师进行了调查;另外,在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时,百分比统一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艺术应用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17]-JKGHYB-1150

猜你喜欢

导入艺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探析初中英语的兴趣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艺术浅见
未成曲调先有情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