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以人为本
2019-04-28谢雅云
谢雅云
摘 要:发展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教育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个性化的人オ。惟有以人为本,才能因材施教,开拓创新,充分开发个体潜能,这是时代和社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教育;以人为本;个性教育;开发潜能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造就培养时代新人。教书育人,既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又是党和人民赋子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随着时代的进步,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逐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加之,科學技术突飞猛进和国际社会日趋激烈,新的教育模式就应运而生了,那就是发展教育,必须以人文为先。作为一门具有浓郁色彩的人文学科,语文教育更应如此。所谓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书育人。
一、首先育人就是培育人才
从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来看、教书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在大语文的理念下,教师通过传授知识,讲授做人道理,以引导和激励青少年学生徳、智、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有新的发展。人文教育就是新型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学科以它特有的优势,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思维习惯,这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オ和知识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来,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它通过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来这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人是第一生产力,是所有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培养和人的素质提高,直接关系到对自然界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化不仅是物质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精神文化的现代化.因而我们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但是,随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及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人的教育被忽略,人力的教育成为时尚,加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盛行,人们逐渐忘掉了教育的根本,忘掉了人的灵魂。因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二、语文教育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就是有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一定要把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确定为促进受教育者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上,而不是采取一刀切。人文教育其核心是涵养和充实人文精神,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获得某些有关的书本的知识。知识的获得当然是必要的,但它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自我体悟与心灵体验达到人性境界的提升。须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这正如巴班斯基所言:“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
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只重视知识的教学,却忽视了个性化的教育。孩子总是在家长或老师框定的圈子内学习和活动,没有自己的中心。家长和老师总是不约而同地用“该这样,应该那样,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来扼杀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接着自己的意志办事、其实就是忽视了个性化的教育。
三、发展教育以人为本,是时代的要求及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教育,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加强素质建设,提倡人文精神,是教有战线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学校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决定了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本走向,决定了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语文教育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个体的客观情况,群体的共同特征,选择尽可能科学的教育模式,创造性地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轨迹。“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这是语文新课程的导向。纵观世界发展史,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飞跃发展。欧洲的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與论前提。在欧洲的文学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文艺复兴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文明的发展。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社会是不断地前进,这需要我们后来者不断地超越,方能长江后浪推前浪,推动着社会快速地良性地发展。作为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是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发展进步,到达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度。因而对人才的培养,很重要一点就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这是个非常有创造性的观点,它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主张人各有长。“研究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教育活动中注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其禀性天赋得到充分的张扬,使其兴趣爱好能得到个性化发展。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突破老框框而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有比较高的自我表现力,不怕挫折,努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在教育过程强调以人为本,教育转型为个性化教育,我们的青少年才会是鲜活的整体。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之主导。创新能力的培养早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努力方向并正在成为教育的明显特征。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教育的责任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以人为本,就是认可每个人认知的独特性,每个人所拥有的智能是不同的,其组合方式也各有特色。
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在较大的差距。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千秋基业,教育为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以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人口素质,取得当今和未来竞争的主动权,使我们中华民族永远雄立于世界先进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