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何以行稳致远

2019-04-28翟君

人民论坛 2019年10期

翟君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保障与金融支持,也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途径,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挑战。因此,需加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加大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扶持,以期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

【关键词】“一带一路” “走出去” 风险治理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中国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远赴海外寻找投资和业务拓展机会。“走出去”既是机遇,又是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在走出去要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策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助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企业发展铺路架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既是一种发展机制,也是一种合作创意与理念。“一带一路”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合理整合和科学运用历史以及现实要素,致力于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体现开放、包容等特征,获得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认可。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了中国新时代经济转型、中国企业进行经济建设、国际贸易和区域交往的重要引擎。

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讲,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在WTO框架规则制定方面更有主动权,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缺乏必要的话语权和决定权,亟待开展平等对话交流,这就为中国与沿线各国开展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可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全球人口比重大,其经济总量却占比较低,对中国资本、技术有着强烈的需求,这就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可能。在国内方面,传统行业在国际经济危机中遭遇了瓶颈,而“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聚集生产要素、突破瓶颈制约、增强发展后劲,助力国内企业快速扩展市场空间、加速企业成长。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走出去”的机遇

“一帶一路”倡议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政策支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深入认识并主动融入战略中,有利于我国企业跨国参与海外经营活动,针对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并服务于“一带一路”项目的企业,无论是在项目审批还是税收优惠等政策方面都能够获得我国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此外,由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旨在为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一般来讲,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行业这类项目,投资规模较大,短时间内很难有收益,亚投行则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在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市场供需变化使部分产业失去了价格竞争力,我国企业亟需借助“一带一路”实现转型升级。其一,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巨大,能够为国内市场相对过剩的产能提供市场空间。其二,能够延长我国企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由于沿线国家的生产要素资源充裕,与国内相比劳动成本相对较低,我国的传统产业可以得到合理估值,重焕企业生机。我国企业可通过借鉴其他跨国企业将国内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发展国家,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成就品牌快速成长,引领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解决方案”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企业自身的管理风险。科学预控风险,稳健参与走出去战略,是摆在我国出海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命题。然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有可能因过分注重利益而忽视防范企业自身的管理风险。一方面,企业盲目追求利益,或导致企业投资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引发更多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因依赖经验而忽视风险。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通常委任有经验的管理者去开展沿线国家的新业务,由于管理者一般国内经验较为丰富,可能会忽视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差异,容易引发投资风险。

东道国的经济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千差万别,如果企业无法正确认识了解东道国的经济形势,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投资风险。东道国的经济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宏观经济风险。东道国的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因素,都将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成本和收益,由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时间还较短,而在没有及时掌握国际市场信息的情况下,企业应对风险能力较弱。其次,汇率风险。在一定时期,汇率的变动或引起企业未来受益或现金流量变化,给企业带来资产方面的损失,而当前部分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较弱。最后,信用风险。由于外贸企业贸易活动的特殊性,东道国的信用风险正成为企业走出去的重大挑战之一,在经济交易中,一旦违约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人才短缺的风险。“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的执行效果,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走出去的企业是否拥有一定海外工作经验的高端人才。管理者错误的决策,将会对外投资成功率大打折扣。当前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性,甚至超过资金和技术需求,然而仅依靠国内教育体系很难培养出完全适应海外工作环境的人才。

靶向施策助力我国企业迈步“走出去”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企业决定“走出去”之前,首先要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区位,做足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从全局上把握“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能够正确评估企业走出去的投资回报与风险比例,绝不能投机取巧、盲目跟风。企业应当根据东道国的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规划,遵循先易后难的投资原则,推动“本土化”战略,力争在东道国寻求熟悉国情的合作伙伴,并与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利益共同体,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加大金融政策扶持,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新机遇。政府方面,要积极开展与沿线东道国的合作洽谈,不仅要搭建更为完善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更要让走出去的企业准确了解东道国的投资风险,并及时更新东道国信息。首先,要建立征信合作等信息共享机制,搭建海外讯息分享平台,按照积极或消极的类别分析当前各东道国的情况,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支持。其次,制定并完善相关走出去的法律法规,维护企业海外投资的安全和利益。最后,完善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沿线国家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融资模式,并给予企业相关的政策优惠,减少企业走出去的负担。同时,要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货币信用,提高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提高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

培育国际复合人才,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人才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直接影响战略的实施效果。培育国际化复合人才,既要重视国内的教育培养让人才“走出去”学习实践,还要挖掘本土人才的潜能,做到才尽其用。第一,要利用国内现有的教育资源培养适应国内外新形势、通晓国际规则的合格人才,增加国内学生留学访问与海外实践机会。第二,企业要重视东道国本土人才的储备工作,积极雇佣当地人员并加强员工特别是企业高管的公共外交知识技能培训,条件允许可与高校合作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人才储备库。第三,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打造与东道国国情相符的“人才供应链”与管理体系。在合作国挖掘本土人才时,要重视留学人员与华人华侨的力量,为企业招贤纳士;探索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推动人才跨部门、跨国家流动,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作者为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范丹花:《“一带一路”战略下走出去企业的对外风险探究》,《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第7期。

②辜胜阻、吴沁沁等:《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企业“走出去”的对策思考》,《经济纵横》,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