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中小学建筑设计阵地

2019-04-28何年

教育·综合视线 2019年4期
关键词:操场建筑设计空间

何年

随着课改推进和国家对教育的进一步重视,我国中小学正逐渐加速现代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千篇一律的学校建筑设计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短板。好在,有一些堪称扛鼎的建筑设计人才,坚守在中小学建筑设计阵地,为这一领域建立了规范学校建筑设计,提交了中小学校建筑观点与创新样板。

黄汇与北京四中设计

黄汇,新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主编;高级建筑师;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曾在新疆、北京从事建筑设计与科研技术管理;因主持完成教育建筑设计、住宅区规划及住宅设计、建筑节能、生态居住环境及保护北京古都风貌等多方面课题研究、7次获国家建设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如果一座学校是很浮华的,那么这里的学生肯定也只会重视表面;如果一座学校是务实、细致的,那这里毕业的学生将来做事也会是很严谨的。”黄汇这样说。

20世纪80年代,黄汇设计了著名的北京市第四中学,被设计界公认为中国学校设计的经典作品,影响了其后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建筑。黄汇相信教育的力量,特别是中学。她觉得,自己的人生观就是在中学时确立的。北京市市政府当时对四中的要求是——要建成20年不落后的学校。20年不落后,这学校该是什么样的呢?

黄汇首先问了市教育局领导的总体设想,他们认为:学校应该是中间一栋5层楼,两面放两栋4层楼,前面一个小广场,后面一个大操场。“那简直是衙门啊,学生能喜欢吗?”黄汇当时想。

黄汇决定亲自调查,老师和学生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校。她几乎请教了每一个教研组的老师,并访问了四中的不少学生。

同时,她仔细进行观察,早上6点半就来到四中门口,看看学生们早上来了以后会干什么——迟到的孩子急着进教室,一些早来的孩子爱打闹,还有个别孩子每天早上来了就去操场,用修围墙的砖头垒一个小窝棚,躲在里面。黄汇忍不住去看看他到底在干什么,没想到,这个孩子竟在里面背英语单词。“原来,不管多能闹的学生都需要一个安静的角落干点什么,所以,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东西都亮在面上,要让学生也有些自己的角落。”她想。

黄汇发现,学校每两个星期各班就要调一次座位,因为坐在边上的同学,有的长时间斜视,有的甚至看不清板书,坐在后边的同学听不清老师的话。黄汇觉得,教室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清、看清,什么样的教室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她先画图琢磨,接着找清华大学的老师借用实验室做实验,最终算出来五边形是最适合的;但是,从结构的角度考虑,更好的选择是六边形——六边形教室不仅能让每个人都可以看见黑板,在课间操的时候走廊上也有了缓解人流的空间,能避免冲撞。

“我觉得,中学时期会注定一个人一辈子可能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做设计的时候,我特别希望学校建筑和布局可以在教育上发挥作用,让学生在中学时代就有追求、有信仰。”黄汇认为。

李虎与北京四中房山学校

李虎,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Studio-X Beijing)负责人。毕业于清华大学,赴美求学,获莱斯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曾任职于美国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2011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年度建筑荣誉奖。

“近年来建筑业处在非常糟糕状态,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建筑师要设计体量很大的项目,但只有很少的设计时间。所以,传统的、西方精雕细琢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应对。设计师都有一个最单纯的理想:如何让建筑为每个人所用。”——北京四中房山学校设计师李虎这样认为。

北京市第四中学的校园建筑,已成为中国学校设计的经典代表。30年后,房山区开发小区按规定要建一所配套学校。万科董事长王石对设计这所学校抱有很大期望。王石希望为房山区的學校开展设计竞赛,并要找一位“有能耐”的人当评审组组长。这时,他想到了黄汇。此时,黄汇已是新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主编,她在这所学校的设计任务书里把新规范标准也写了进去,希望为参加竞赛的设计师提供更好的依据。这份任务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要做到不浪费;学校不是让学生规规矩矩的,而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

当时,有4家设计机构参加了竞赛,评委们一边倒地选择了OPEN建筑事务所的设计方案,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虎和黄文菁提供了很多创新想法,而这些想法正与教育相互关联。别人都是二维设计,而他们是三维设计,通过架空的方式让空间穿插起来,并设法让行人少走弯路,这就避免了各种浪费。

学校确定为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引入了北京四中的办学机制。建筑师李虎每一两个星期一定要去工地上看一看有没有设计缺陷。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他在学校的走廊、图书馆等处,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交流空间。在设计北京四中的时候,黄汇坚持要给学生设计储物柜,不然,学生没有地方放运动服、球鞋和饭盒等各种用品。她在编规范的时候,也把储物柜设计编入其中。在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建筑师不仅设计了储物柜,并且根据窗户的高度,也把储物柜变得有高有低,造型活泼、有趣。这种进步,也让黄汇觉得:在这样一个许多人片面追求速度、效益而粗制滥造的时候,如此追求精细的建筑师不仅值得信赖,也让人感动。

李虎表示:“创造更多充满自然开放空间的设计出发点是:今天中国城市学生的迫切需要。”设计师首先对现代教学方式做了解读,面对常规化的教学使用空间,试图同步创造出全新的体验环境,立体的建筑结构被运用到整体的建筑布局中。

最终,学校主体的教学空间被确定在中段空间,并通过联通空间,塑造成半围的组合。教学板式结构和交流联通空间形成树枝式流动空间。结构的屋面被塑造成绿色的实验基地,“漂浮”的农场,形成学生社会体验的平台。结构之下漂浮出流动的公共空间,功能空间以山丘状穿行其间。起伏的功能空间和结构建筑的叠加,创造出丰富的室外交流空间,刻画出不同的交流和教学空间。在常规学校空间依托轴线和定位关系来控制整体架构的组合外,这组建筑以不同的界面及创造性的空间、复杂而多中心的交流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了想象力空间。

阮昊与浙江天台第二小学

阮昊,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LYCS Architecture)创始人与主持建筑师;“美间科技”创始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访问学者。浙江省最年轻设计类“千人计划”专家;首位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建筑与室内设计师;曾任教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

“我们都是从童年过来的,深知奔跑是孩子的天性。捍卫他们的权利,则是成年人的责任。作为设计师,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创新实现‘不可能的任务。”浙江天台第二小学设计师阮昊秉持这样的校园设计理念。

浙江天台第二小学是一所将200 米环形跑道置于多层建筑屋顶的小学教育建筑。这一充满智慧的概念,缘于极为有限的用地面积:将200 米的标准跑道放置在屋顶上,从而为学校在地面上赢得了额外的3000 平方米的公共空间。

备受社会关注的“楼顶操场”位于浙江省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二小学,新建校园于2014年秋季启用。按照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学校面积应达到46.5亩。这所学校位于老城区,人口密集,为了满足居民子女就近入学需要,10.8亩地的实际面积,需要容纳36个班级、1600名到1800名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如果按常规将操场建在教学楼旁,200米环形跑道将占去40%的用地,校园会变得非常局促。然而,学生又需要一個操场能够运动。

怎么办?阮昊的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给出了解答。2012年学校设计方案竞标时,如何能兼顾操场与教学楼,成为关键。“我们去参加竞标,这虽不是大项目,但非常有挑战性,十分典型地反映了城市用地紧张的现状。”阮昊说。他说:按照常规的方式,操场在教学楼一旁,校园会变得非常局促。如果把操场放置到教学楼顶上,形成环形的学校呢?凭借这一创新,他所主持的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的设计方案“中标”。阮昊还介绍说:操场外层设置了三层保护:第一层是1.8米的高强化玻璃;第二层是50厘米的绿化隔离带;第三层是1.2米的不锈钢栏杆。“栏杆的顶端向内倾斜,是反攀爬的。”学校校长裘天国也反复强调,将重点教育学生注意安全,不去攀爬。

家长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孩子们在操场跑步时,是否会产生“共振”,影响教学楼安全?对此, 阮昊说:在跑道层之下、楼顶之上,每隔50厘米就安置了一个弹簧减震器,即通过两层结构的方式再进行一次减震,无需担心。

天台赤城二小是阮昊团队所承接的第一个学校项目。在这位“80后”看来,学校应该是温暖、令孩子有安全感的,“环形的庭院空间,让老师很容易了解学生的状态,孩子之间也能在视线上有很好的沟通”。将200米的标准跑道置于教学楼顶的设计,给学校增加了3000多平方米的活动空间,学生可以尽情奔跑,尽情欢乐。椭圆型的教学楼给学生们带来了一种内向性的安全感。跑道放置在屋顶,令建筑层数能按照要求控制在四层,跟周边建筑关系更为和谐。为了提供更多可用的绿色庭院空间,建筑体块旋转至与场地边界线产生15度角,从而在建筑外部与场地边界之间,还创造出多个小广场空间。

猜你喜欢

操场建筑设计空间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操场的一天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空间是什么?
学校操场
创享空间
下课了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QQ空间那点事